吳夢雪
【關鍵詞】優質護理;呼吸內科;臨床護理
呼吸內科是醫院重要科室之一,不僅要對患者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而且需要給予其有效護理干預,幫助患者可以在更短時間中治愈,保持較高生活質量。尤其是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護工作服務質量有更高要求,對于呼吸內科繁雜的護理工作,怎樣才能夠獲取更高的護理滿意度也是需要研究關注的內容。優質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通過多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來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本次以我院呼吸科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優質護理在呼吸種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方法和效果。以下為具體報告內容。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我院呼吸內科80例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根據采取的護理干預方案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有患者40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4~82歲,平均年齡(51.2±6.1)歲,含有22例細菌性肺炎患者、11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以及7例加重性慢阻肺患者。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32例,女性患者17例,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52.4±5.8)歲,含有19例細菌性肺炎患者、13例支氣管哮喘患者以及8例加重性慢阻肺患者。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及家屬均知情且簽署同意書,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護理^員需要遵醫囑來指導患者配合治療工作,且幫助其制定合理飲食計劃,控制飲食內容。同時,要指導并提醒患者完成相關檢驗與檢查,配合護理人員完成日常護理。
觀察組采取優質護理干預,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①健康教育。大部分的患者對呼吸內科疾病了解并不深入,往往是—知半解,無法進行自我護理,很容易造成疾病加重。因此護理人員需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根據患者工作與居住環境以及不良生活習慣等進行講解,指導其及時糾正,避免疾病繼續加重的同時,減少其他并發癥的發生,降低臨床治療難度。可根據患者及家屬的實際情況來采取方法手冊、醫學講座等方式來進行講解,使其了解病發原因、治療原理、注意事項以及自我護理方法等。通過腱康教育來提高其健康意識,重視自我防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遠離疾病原,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降低疾病復發率。
②病情護理。做好患者病情觀察,隨時掌握病情變化狀態,提醒患者遵醫囑正確用藥。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主動詢問是否出現異常情況,觀察患者是否有任何不良反應發生,并將觀察結果及時反饋給主治醫師。鑒于呼吸內科疾病突發性特點,白天夜間均需要安排護理人員,做好患者病房巡視工作,保證患者在突然發病的情況下能夠得到及時救治。同時,可根據主治醫師建議來制定病情康復計劃,指導患者做呼吸保健操進行康復訓練,縮短康復所需時間。
③病房護理。為患者提供整潔舒適的病房環境,每天均需要打掃情清潔,根據室外氣候條件來進行通風換氣,保證病房內空氣新鮮流通。并且對于呼吸困難的患者,需要在病床旁放置供氧器和呼吸器等急救物品,確保在出現突發情況時可以緊急救治。提供患者及時更換、清洗以及消毒各生活用品,避免因為生活用品不潔凈而造成感染。另外,部分進食困難的患者,可以指導并協助家屬來進行喂食。
④心理護理。大部分的患者長時間經受生理核和心理的折磨,再加上面對陌生的醫院環境,更容易產生焦慮、恐慌、消極等負性情緒。護理人員需要積極與護理人員建立有效溝通渠道,主動關系詢問患者情況,掌握患者心理狀態,耐心真誠的解決其疑問,注意傾聽患者主訴,并向其講解治療成功的案例,不斷來幫助其重建信心,可以保持較高的依從性,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治療費用以及并發癥發生情況。另外,以本院自制的調查表統計患者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共分為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三個維度,護理滿意度=滿意度+基本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文章數據用SPSS19.0軟件處理,以x2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治療情況比較住院期間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以及平均治療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兩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95%與82.5%,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5%嶼37.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優質護理在呼吸內科臨床護理中的應用,通過心理護理、病房護理、病情護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進一步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病情的了解,加強其自我護理意識與水平,且保持較高的依從性,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獲得更高護理滿意度,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