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晨霞
【關鍵詞】專科護理;永久性腸造口;自我護理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往往會出現心理自我封閉和自我護理能力下降的表狀,由于常規的護理措施多是對患者進行相關癥狀的護理m,極少對患者的進行心理疏導和自我護理能力增強訓練,本文因此采用腸造口??谱o理,意在對比來分析腸造口??谱o理的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
1.1臨床患者資料在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永久性腸造口患者中隨機抽取6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但在實驗過程中,有2名患者病發死亡,5名患者無法聯系,4名患者由于轉院或表示退出,最終實驗組(共25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齡41~18歲,平均年齡45.39±2.18歲),對照組(共24例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齡42-50歲,平均年齡46.02±1.9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資料比較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護理實驗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在排除有其他腫瘤病癥患者后在對所有患者進行實驗全程告知,并在其簽署同意實驗書后開始。
1.2護理方法醫護人員為對造組患者采用常規的治療方法,其中包括常規的心理護理、藥物使用護理、并發癥護理,并根據患者的病癥變化進行不同的健康知識教育。在此基礎上,醫護人員為實驗組患者的使用腸造口??谱o理:(1)在手術前,醫護人員在常規的健康知識教育上增加對于病癥的具體情況解釋、治療方法詳細過程,以及本院對該病癥的手術成功率,但也需要對患者提前告知手術后果,并對其家屬進行造口模具清洗和造口袋更換培訓,并要求患者家屬按照給出的食譜制f乍相應的食物共患者飲食。(2)在患者手術完成后,按照術后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造口袋更換演示,并指導患者家屬對造口袋更換、清洗消毒,同時禁止患者進行高負重體力活動與劇烈性的鍛煉行為,以防止傷口破裂或者出現疝癥。(3)在患者出院前需要與醫護人員保持聯系方式,并在出院后按照醫護人員通過微信提出的要求進行鍛煉、護理和休息。(4)全程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由于器官功能變化、衛生問題、恢復期間的疼痛以及恢復后的不適應感,患者極易出現喪失對生活的信心,進而喪失自我護理的能力,因此在護理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全程的心理護理,以幫助其在手術前增強治療信心,在手術后有恢復動力,從而有效的的提高其自我護理能力。
1.3護理標準在兩組患者手術和護理過程結束后進行自我護理能力判斷,判斷標準包括患者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健康知識進行評分,每項評分總分為40分,分數越高,患者的該項能力恢復越好,并以此對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進行判斷。同時進行干預后6個月的SCL-90評分,分數越低,患者的相關癥狀恢復得更好。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l9.0軟件分析數據,用t檢驗計量資料比較,以(x±s)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比較醫護人員在護理結束后,對患者的的自我護理能力判斷條件顯示,對照組患者自我護理技能平均得分為(16.23±3.43)分,實驗組患者自我護理技能平均得分為(29.13±4.81)分,比較結果為(t=15.444,P=0.001);對照組患者自我責任感平均得分為(16.35±3.45)分,實驗組患者自我責任感平均得分為(29.84±4.82)分,比較結果為(t=16.139,P=0.001);對照組患者自我健康知識平均得分為(15.13±1.01)分,實驗組患者自我健康知識平均得分為(20.27±2.05)分,比較結果為(t=11.334,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三組數據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進行干預后6個月的SCL-90評分兩組患者干預后6個月的SCL-90評分,兩組患者分數有明顯區別,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比較結果見表一:
本次實驗結果也證明了這一觀點,在接受專科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自我護理技能、自我責任感、自我健康知識三項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為永久性腸造口患者進行造口專科護理能有效的幫助其提高自我護理能力,幫助其早日康復,值得在臨床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