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關鍵詞】門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管理
輸液是臨床治療中常見的手段,而門診輸液室的工作任務繁重,患者流動性大,比較直接的反應出醫院工作的質量與工作效率。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門診輸液室的輸液時間段,患者穩定性差,時間不規律,因而在護理工作中,護理安全隱患仍然存在,已成為門診輸液室護理工作的潛在風險,這不僅影響到治療工作的有序開展,同時也不利于良好醫患關系的創建。本文以我中心輸液門診收治的200名輸液治療患者作為對象,圍繞門診輸液室的護理安全情況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安全管理對策,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中心門診輸液室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00例輸液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間所收治的100例作為對照組,期間實施常規護理,男46例,女54例,年齡18~69歲,平均年齡(54.33±2.52)歲;疾病類型:發熱29例、消化道不適21例、胃腸炎20例、上呼吸道感染11例、其他19例;學歷水平:初中及以下18例,高中12例,專科35例,本科20例,研究@52以上15例。2018年7月~2019年1月期間所收治的100例作為觀察組,期間實施安全隱患管理護理,男48例,女52例,年齡19~70歲,平均年齡(53.39±3.08)歲;疾病類型:發熱28例、消化道不適23例、胃腸炎19例、上呼吸道感染13例、其他17例;學歷水平: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13例,???4例,本科22例,研究生及以上1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一般基線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護理人員根據三查十對制度進行工作,根據醫囑配備藥物;清點輸液所需要的藥品;輸液前詳細核對患者信息;輸液后告知患者如果出現不良反應需及時告知醫務人員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針對現存門診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進行防護護理,組內護理人員根據相關檢查結果既醫囑開展相關護理工作,包括補液、臥床休息等,穿刺成功后,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有不良反應;定期巡查輸液室環境,進行清潔、消毒。
1_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輸液室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護理安全隱患包括有藥物外滲、穿刺多次失敗、輸液速度不合理、用藥錯誤、換藥差錯。
1.4統計學處理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以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16%,觀察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6%,對照組輸液室護理安全發生率較高,組間進行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輸液是臨床治療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對疾病的治療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由于門診輸液室的工作任務量大,人員不足等原因的影響,導致門診輸液室工作負荷量過高,繼而誘發了門診輸液室的護理安全隱患問題,包括輸液速度、穿刺、用藥等方面的護理工作都需要作出改進與強化。針對本次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對照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16%,觀察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6%,對照組護理安全發生率較高,藥物外滲、穿刺多次失敗、輸液速度不合理、用藥錯誤、換藥差錯等輸液護理安全風險問題均有發生,而在觀察組內,上述護理安全隱患問題的發生概率相對較低。由此可以看出,當前醫院門診輸液室內的護理工作質量尚且存在一些上升空間,需要針對其中所存在的風險事件進行有效的改進,確保輸液環境的安全。
通過分析在門診輸液室中的護理安全隱患問題的產生與護理人員、患者兩個方面有關。從護理人員方面來看,護理人員數量有限、工作態度不嚴謹、工作流程安排不合理等都會導致護理安全隱患的產生;從患者方面來看,部分患者對輸液缺乏正確的認識,對護理工作不配合,擅自調整輸液速度、不告知護理人員自身的不良反應癥狀等等因此在護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對門診輸液室的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通過彈眭排班確保護理人員數量能夠滿足輸液工作的需求,從而降低工作負荷量,避免出現疲勞工作的現象,確保護理工作的質量與效果。同時需要加大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力度,鍛煉護理人員的輸液專業水平,提高輸液穿刺成功率,端正護理人員的工作態度,樹立嚴謹的工作氛圍。其次,加強對輸液室內患者的宣教力度,患者在出現不良反應后,能夠第一時間告知護理人員,配合護理人員的輸液工作,及時與護理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降低輸液過程中的風險。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在門診輸液室內創建和諧的護患關系,降低輸液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當前門診輸液室的護理安全隱患問題仍然存在,這些問題使得門診輸液室的護理工作質量難以提升,因此門診輸液室要注重護理安全隱患風險問題,并對安全隱患加以管理,從而提升護理工作質量,降低輸液過程中的潛在風險,為門診輸液室患者營造良好的輸液治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