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蕊
【關鍵詞】產后訪視;護理干預;母乳喂養;效果
引言:母乳喂養是指產婦使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嬰兒,這對嬰兒和哺乳期產婦都有好處。母乳對于嬰兒來說,是最佳的食物,能夠滿足嬰兒對于營養的需求。近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廣母乳喂養,但由于種種原因,母乳喂養率逐年下降。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調查產后訪視和護理干預對母乳喂養的影響。
1.1一般資料2017年1月至12月屬地管理分娩后出院的300名產婦被選為受試者。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數字隨機表達法分為兩組,每組15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年齡(28.57±2.36)歲。實驗組的產婦年齡為23~38歲,平均年齡為(28.71±2.42)歲。所有研究對象均知情并同意本次調查。比較兩組的基本數據,如例數和年齡等。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研究(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方法:產婦分娩三天后,對照組的產婦接受常規指導,向產婦解釋母乳喂養的常識。提供母乳喂養教育和指導,告訴他們準確的母乳喂養姿勢,及相關的預防措施。發放了關于母乳喂養常識的手冊,每3個月進行一次電話隨訪。
1.2.2實驗組方法:實驗組在常規指導的基礎上進行產后訪視護理干預:(1)母乳喂養宣教在家訪時,護理人員觀察了產婦的母乳喂養方法和程序并糾正錯誤。建議產婦在夜間堅持母乳喂養,并在CD-ROM上分發有關母乳喂養常識的視頻信息,告訴產婦按時觀察母乳喂養方法,并展示擠奶技術。(2)飲食引導勸告產婦多吃含有促進乳汁分泌的食品,如雞肉,魚肉,瘦肉,牛奶,豆制品,盡可能多的飲食。(3)乳房按摩指導解釋產婦乳房按摩方法,還可以在按摩期間使用精油來促進乳汁分泌。(4)吸乳指導如果產婦有產后乳房疼痛,應使用電動吸奶器抽乳,并為產婦及其家人解釋準確抽乳的方法。如果先按摩雙俱吼暈,則以快速緩慢的方式進行電動乳房抽吸。
1.3評價指標研究了兩組產婦在產后1個月、3個月和5個月的母乳喂養率。計算兩組產婦的哺乳開始時間和平均母乳喂養時間,并比較兩組的數據。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處理,測量數據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x±s)。使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計數數據采用率(%)用卡方檢驗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產婦母乳喂養率的比較實驗組母乳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孕產婦哺乳開始時間和母乳喂養時間的比較實驗組的初始時間和泌乳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母乳喂養是改進產婦和嬰兒預后的重點,不僅可以確保充沛的營養,增加免疫功能,還可以加強母嬰的親密度。同時,對降低產婦出血,閉經,乳腺癌等危害也是有益的。近年來,母乳喂養率呈下降趨勢,這對早期嬰兒的智力發育和身體發育相對不利。產后訪視護理是醫院護理的延伸,有效地解決了產婦在喂養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臨床護理將后續工作從被動轉為主動,使產婦意識到母乳喂養的關鍵,延長母乳喂養時間,更有益于嬰幼兒的身心發展。本組研究表明,實驗組的泌乳開始時間和母乳喂養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同時在出生后1、3和5個月,實驗組的母體喂養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本結果與有關報道結果相符,證明產后訪視護理有助于母嬰的產后恢復和健康成長。
結論:產后訪視護理干預有益于提高產婦母乳喂養率,延長母乳喂養時間,值得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