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寶
【關鍵詞】多層螺旋CT(MDCT);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左心室收縮功能
冠心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殘率。現今,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飲食習慣、生活方式也越發的不健康,冠心病的發病概率逐年上漲,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有效的診斷是非常關鍵的。
1.1一般資料將2017年3月到~2019年1月,本醫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狀動脈狹窄患者90例,作為實驗研究的對象,定為實驗組。將同期到本醫院進行體檢的健康人群90例,作為對照組。
實驗組患者90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67.23±5.31)歲,患病時間(0.8~4.5)年,健康體檢人群90例,男性47例,女性43例,平均年齡(67.89±5.4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如性別、年齡等,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實驗組對比。
1.2方法在患者平息情緒后,對患者的心率進行檢測,如果患者的每分鐘心率超過75次,就需要服用倍他樂克等藥物進行治療。然后利用多層螺旋CT機器對患者進行雙扇掃描,需對CT機的參數進行調整,具體如下,管電流900mA、管電壓120KV,層厚以及層間距為1.4mm,旋轉時間為0.35s,旋距為1.2,視野范圍在220mm*220mm。在掃描的時,要從患者器官的隆突處開始,到心臟膈面處結束。當患者的掃描數據進入CT機器后,就會進行數據重組,進而將圖像輸入到工作站中,利用軟件對患者的左心室圖像進行設置,將面積最小圖像設置為收縮末期,最大圖像設置為舒張末期,對心室內膜邊緣進行勾畫,然后利用軟件計算左心室收縮容積(LVESV)、左心室每博輸出量(LVSV)、左心室短軸縮短率(LVSV)以及左心室心肌質量(LVMM)的水平。
超聲心動圖檢查,研究對象經過CT檢查后的48小時內,要完成超聲心動圖的檢查,探頭的頻率為3Hz,由技術高超的醫師進行實際操作。
1.3對比指標對兩組患者的冠心病(CHD)患者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與左心室收縮功能,將超聲心動圖檢查作為對比標準。
1.4統計學分析在此次研究期間,所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需要錄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分析和處理。%表示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x±s)表示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組間差異經P值判斷,統計學有意義(P<0.05)。
2.1不同檢測方式左心室指標對比實驗數據表明,兩種檢測方式的指標左心室收縮容積(LVESV)、左心室每博輸出量(LVSV)顯著升高,左心室短袖縮短率(LVFS)以及左心室心肌質量(LVMM)顯著下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2.2兩組研究對象不同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下左心室指標對比與對照組健康人群比較,LVESV、LVMM顯著升高,LVSV、LVFS顯著降低,且隨著患者病情的加重,差異越發的明顯,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在臨床治療的過程中,LVESV、LVSV、LVFS、LVMM常被用來評價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LVESV是計算LVEF的基礎所在,需要以此為基礎對舒張末期以及收縮末期進行確定。LVSV是左心室中一個心動周期的血液流量,代表著機體的心肌收縮速度以及強度。LVFS是心室泵血的主要指標,用以診斷慢性左心室不全。LVMM表示心肌耗氧量,LVMM值越高,表示耗氧量越大,達到一定的界限,患者可能會出現心力衰竭的情況。本文在研究的過程中,主要針對以上幾個指標進行分析。
在此次研究中,實驗組LVESV、LVSV、LVFS、LVMM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并且隨著患者病情的嚴重,差異值越發的明顯。
總之,實驗研究表明利用多層螺旋CT檢查冠心病的冠狀動脈狹窄情況以及心室功能,有較高的靈敏度,可以根據CT檢查結果,去判斷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