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王欣
【關鍵詞】血液透析;不安全因素;護理
1.1一般資料本文為了更好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不安全因素,特選擇對比的方法印象研究,選擇的實驗對象是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之間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100例患者,將他們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50例患者。其中,對照組患者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者22例,患者的平均年齡在(42.16±6.23)歲,年齡分布為22~72歲;實驗組患者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平均年齡在(42.36±6.14)歲,年齡分布為22-70歲。兩組患者采用隨機分組,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以及病情上并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只實施常規的護理,而實驗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還實施了護理分析針對性護理,重視護理中發生不安全問題的可能性,重視優質護理的實施,注重提升患者的對護理的滿意度,具體包括:①人為防范:醫護人員要多與患者溝通,因為在護理的過程中不僅僅醫護人員是危險因素,病人也是危險因素,多加與患者溝通,明確患者的病情、生理特性,掌握患者的身體狀態,并將風險知識告知患者,提升患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降低人為風險。②疾病防范。在血液透析治療中,出現各種并發癥,如低血壓,肌肉痙攣,透析器反應,失衡綜合征等,需提前了解其是否存在貧血問題,加強防范;不僅僅要確保患者居住環境的干凈整潔,更要確保醫療實施過程的無菌操作,避免發生感染。③制度管理。要加強醫護人員針對血液透析風險護理制度的制定,制定一些規范化的操作制度,用制度規定醫護人員的護理操作。④預防措施。患者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發生感染的風險較高,因此需要通過有效的消毒方式進行感染預防,對存在感染風險的問題點進行及時消毒。如果患者出現了不良反應,要實施補救措施,記錄患者的現象,并及時聯系醫生進行治療。
1.3觀察指標本文主要研究血液透析患者的護理危險因素,分析在對血液透析患者實施護理時存在的危險因素,因此主要觀察兩組實驗患者的發生不良情況的情況,并統計患者對于護理滿意。其中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感染、出血、凝血以及溶血問題等。
1.4統計方法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初步統計整理的數據進行詳細處理,其中計數數據采用百分數進行處理,采用x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發生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情況通過實驗對比發現,對照組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可能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為6%,而實驗組接受了有針對性的護理,并未發生任何不良事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析通過實驗對比發現,對照組患者在護理的滿意度為90%,而實驗組接受了有針對性的護理,并未發生任何不良事件,因此對于護理滿意度高達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由于血液透析治療對于血液疾病的患者是必要的治療方式,通過血液透析以清除身體血液中的不良因素,具體的實施過程是將患者的血液抽出體外,患者看到這樣的操作往往會陷入恐慌,對護理造成不安全事件,因此需要對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本文針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通過臨床護理對比實驗,確定對照組患者在護理的過程中可能發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為6%,而采用有針對性護理的實驗組患者并未發生任何不良事件;實驗組接受了有針對性的護理,對于護理滿意度高達100%,遠高于對照組的90%,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血液透析護理過程中存在多種不安全因素,而通過有針對性的防范護理措施有利于控制不良事件的發生,提供患者對醫護服務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護理過程容易出現不良事件,這些不良事件可能造成患者發生感染等并發癥,因此在護理的過程中要熟知各種不安全因素,確定不安全因素發生的機理,通過有針對性的護理方式降低避免該事件的發生,改善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