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霞 張如珩
【關鍵詞】有機磷中毒;護理
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是基層醫院接診較為常見的急重癥疾病之一,發病急,毒性強,吸收快,病情發展迅速,不及時進行有效的救治會誘發重要生命器官的不可逆的損害而危及生命,甚至死亡,因此,只有對中毒物質進行有效的治理,輔以周密細致的護理才能提高搶救成功率。我科自2012~2018年3月共收治了32例有機磷農藥中毒,并進行回顧分析,現將搶救治療與護理總結如下:
1.1一般資料32例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21例年齡15~55歲,口服中毒者25例,經皮膚及呼吸道7例,根據全血膽堿酯酶活力指標測定分為輕度中毒20例,中毒8例,重度中毒4例,經過精心救護患者均痊愈出院。
2.1迅速清除殘留農藥
2.1.1立即處理污染的衣褲,用25℃肥皂水或1%~2%碳酸氫鈉液清洗污染的皮膚、頭發,特別是頭發甲溝及皮膚皺褶處,禁用熱水和酒精,以防止體表血管護張致血液循環加速,加速毒物吸收,更換干凈衣服和床單,擦干頭發,注意為患者保暖。
2.1_2對于口服農藥中毒患者要徹底催吐或洗胃這是搶救成功的關鍵步驟:以洗胃效果最好,我們在冼胃中將胃管成人選擇26號,插入深度45~55cm,再用清水灌洗,溫度在25℃~28℃,每次灌洗量為300~500ml為宜,反復抽洗,使吸出量接近或等于灌入量,直至吸出液清亮目無異味。多數患者煩躁或不配合,有的早期出現抽搐,所以在插胃管時動件應輕柔而迅速準確,使用開口器注意保護牙齒,防止舌頭跤傷。
2.1.3導瀉口服中毒者首次洗胃后,自胃管內注入20%甘露醇200ml或藥用炭100片,稀釋至100~200ml。導瀉,進一步進行胃腸道毒物的排出。
2.2迅速建立兩條有效的輸液通道,因大部分患者有煩躁或不配合,淺表靜脈不易固定,針頭易脫出我們多采用靜脈留置針,保證輸液的通暢,應加強靜脈留置針的護理,5天后改換留置針穿刺部位,減少感染機會。
2.3阿托品的應用及觀察,按照1.1的分類標準,靜脈注射阿托品,輕度中毒首劑1~2毫克,以后1毫克,每10~30分鐘靜注一次,直至阿托品化;中毒首劑2~5毫克,以1~2毫克,10~15分鐘靜注一次,直至阿托品化;重度中毒首次5~10毫克,以后2~5毫克,每10~15分鐘靜注一次,直至阿托品化。然后逐漸延長給藥時間,減少阿托品劑量,一般每1~2小時靜注一次,輕度中毒每次靜注0.5毫克,中度中毒每次1毫克,重度中毒每次1~2毫克,維持阿托品化6~8小時,以后改阿托品0.5~1毫克靜注或肌注,4~6小時一次,維持用藥2~3天,患者癥狀消失,CHE恢復60%以上停藥觀察。在應用阿托品時每5~15分鐘測體溫、脈搏、呼吸,觀察瞳孔及神志變化牛,乍好記錄,如發觀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2.4緊急復蘇,有機磷中毒常死于呼吸中樞衰竭,呼吸機麻痹,肺水腫,這時應緊急復蘇,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入院后均吸氧2~3L/min,同時密切觀察呼吸的變化及有無缺氧的表現,加強吸痰及排痰,動態觀察動脈血氣分析的變化,如出現呼吸衰竭應機械通氣,加強相應的插管及呼吸機的護理,防止并發癥。
2.5膽堿酯酶復能藥的應用,一般首選氯解磷定或碘解磷定如血che活性在50%~60%以上可停藥。
2.6搶救過程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昏迷患者應防止嘔吐物窒息,及時發現并發癥,有異常情況立即通知醫生。有機磷農藥中毒的臨床表現治療過程有個體化差異,治療上應因人而異。可以促進胃腸道蠕動,加快毒物排泄,禁食刺激性食物。
2.7血液凈化療法是目前搶救有機磷中毒有效方法之一,對于重度有機磷中毒的患者,給予洗胃,導瀉,且用阿托品及膽堿酯酶復活藥及對癥處理,效果不明顯者,采用血液透析處理,透析過程中肝素鈉抗凝,堿化血液,透析時間為一天一次,結果患者中毒癥狀在透析兩個小時后得到癥狀明顯改善,膽堿酯酶在透析后四天逐漸恢復。透析時間是根據患者病情每周2~4次。
2.8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向家人了解患者的性格,獲得家屬的配合和支持,培養與患者的感情,向患者介紹有關有機磷農藥的中毒機理及防護措施,要尊重患者,注意傾聽患者的心聲,給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使其積極配合治療。協助患者進食清淡飲食,進行洗臉漱口,保持床單清潔,及時更換衣服,保持病室清潔,空氣新鮮。患者時有煩躁等精神病狀,應防止患者自我傷害,防止墜床和跌例。
32例有機磷農藥中毒,經過搶救與護理均痊愈出院,未并發癥,預后良好,搶救成功率為100%。
本組32例農藥中毒的患者,經過精心救護,患者均痊愈出院,未發生并發癥,有機磷農藥中毒是由于體內膽堿酯酶大量積聚,使膽堿能神徑持續興奮,出現毒蕈堿樣癥狀,煙堿樣癥狀和中樞神經系統等中毒癥狀和體征,搶救及時清除體內農藥,防止農藥的繼續吸收至關重要,盡量控制中毒癥狀,維持生命體征,密切注意應用阿托品的反應,維持阿托品化,防止阿托品中毒,防止反跳,加強各項護理措施的有效執行,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通知醫生,細心周到正確的護理可明顯提高搶救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