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瑤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措施
1.1基本資料于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時間段我院收治的神經內科患者中,選入8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通過抽簽法的形式將其平均分成兩組,即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例。
對照組:年齡:43歲到66歲,中位年齡(55.44±1.22)歲。性別:男17(42.5%)例,女23(57.5%)例。病情:偏頭痛20例,脊髓炎10例,腦膜炎10例。
實驗組:年齡:44歲到67歲,中位年齡(55.48±1.26)歲。性別:男16(40.0%)例,女24(60.0%)例。病情:偏頭痛21例,脊髓炎11例,腦膜炎8例。
納入標準:經檢查符合神經內科疾病的診斷標準;對此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參與研究的同意書。
排除標準:心臟功能異常;拒絕參與此次研究。
兩組基本資料,如年齡、病情等予以SPSS23.0軟件處理,未見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常規護理管理法,正確進行日常用藥管理,預防并發癥問題,明確是否存在護理方面的問題。
實驗組:護理安全隱患防范法,①疾病風險的防范:由于神經內科患者多數都存在肢體活動限制,很容易受到平衡失調出現跌倒現象,尤其是老年人群體,在午夜如廁很容易誘發風險問題。因此,護理工作人員應正確預防跌倒問題,將疾病情況告知家屬,使其可以動態化的對患者臨床癥狀進行監測,尤其在夜間如廁的時候,應進行密切的觀察,保證預防跌倒事故。與此同時由于多數患者存在吞咽困難的癥狀,很容易在進食的時候發生咳嗽的現象,誘發窒息安全事故,因此,護理工作人員與家屬應保證鼻飼方式的正確性,遵循科學化的鼻飼護理工作原則,保證可以全面的預防安全事故問題。②技術方面安全隱患的預防:在醫學技術發展的過程中,醫院開始引進新的技術與儀器設備,對于護理工作人員技術操作提出很高要求,如若不能保證技術應用合理性,將會誘發安全隱患問題。尤其當前一些神經內科的護理工作人員缺乏豐富臨床技術經驗,不能正確的評估患者病情,難以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問題,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神經內科實際工作中需要針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與先進技能的培訓,使其在神經內科護理過程中可以正確進行技術操作,提升護理工作水平。③環境方面護理隱患的防范:一般情況下,神經內科患者的住院時間很長,病情較為復雜,對病房會產生一定依賴感,如若不能保證環境符合要求,將會誘發安全隱患問題,例如:病房的床位很多并且空間較為狹窄,地面濕潤容易滑倒,廁所周圍沒有扶手容易摔倒等等,導致出現嚴重的安全事故問題。在此情況下,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人員應制定完善的環境管理方案,針對病房環境與醫院環境進行嚴格的管理與調整,地板設計防滑結構,保持干燥性,廁所應當設置扶手,以免出現跌倒問題,同時還需針對室內空氣清潔度、新鮮度、溫度與濕度等進行嚴格控制,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環境。
1.3判定指標記錄疾病類型、技術操作類型、環境類型與管理類型安全隱患的發生次數,評價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對兩組安全隱患發生率,采用百分比形式進行卡方檢驗,核對數據軟件選擇SPSS23.0軟件,當所有研究指標存在明顯差異時,采用P<0.05表示。
實驗組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數據之間的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

在神經內科護理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出現技術操作類型、疾病類型、環境類型與管理類型的護理安全隱患問題,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這就需要神經內科護理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遵循科學化的原則,樹立正確觀念意識,根據常見的護理安全隱患問題,合理對其進行防范,采用合理的措施維護患者的生命安全,為其后續發展夯實基礎。
上文分析中主要研究神經內科護理安全隱患與防范,對照組的護理安全隱患發生率遠遠高于實驗組,P<0.05。神經內科護理工作者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應遵循科學化的工作原則,正確預見護理安全隱患問題,編制完善的計劃方案,統一標準合理的完成安全隱患防范工作。一方面,應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病房環境與氛圍,設置走廊扶梯,保持地面的干燥性與清潔性,預防跌倒問題,與此同時還需正確指導家屬針對患者進行監測,合理的進行鼻飼,攙扶患者出入病房。另一方面,應針對神經內科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知識與先進技能的培訓,使其可以掌握護理技巧,正確預防安全隱患問題,提升護理工作效果。在此期間護理人員需要與家屬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合理的預防安全隱患問題,提升護理操作技術含量,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達到預期的工作目的。
綜上所述,在神經內科實際護理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安全隱患問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護理人員應正確防范安全隱患,提升服務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