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瑛 魯應軍
【關鍵詞】羅比卡因;舒芬太尼;復合麻醉;下肢手術;麻醉平面;鎮痛
臨床下肢手術患者的麻醉處理包括蛛網膜下麻醉、硬膜外麻醉、椎管內麻醉。采用椎管內麻醉處理方式,能夠迅速起效,且能夠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給予患者全身麻醉處理,能夠明顯降低低血壓和肺不張等并發癥,可以應用到老年患者手術中。羅比卡因是一種長效麻醉藥物,鎮痛時間長,能夠有效分離患者運動神經和人體感覺。但是該麻醉藥物的起效時間比較短。舒芬太尼藥物的脂溶性比較高,且起效快,能夠延長鎮痛時間。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分析羅比卡因復合舒芬太尼麻醉在下肢手術的麻醉平面與鎮痛的效果,現將此次研究報告作如下匯報: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70例行下肢手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共有患者35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75歲,平均(45.1±4.7)歲;研究組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5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46.7±4.2)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硬膜外麻醉處理,密切觀測患者血氧飽和度、呼吸、血壓和心率,指導患者采取左側臥位,選擇L2-3為穿刺部位,置管3.5mm。注入3ml利多卡因(3%),觀察無全脊髓麻醉特征后,一次性注射藥物。給予對照組患者10ml羅畢卡因(0.8%),聯合生理鹽水實施麻醉處理。研究組患者采用羅比卡因復合舒芬太尼麻醉,羅比卡因同對照組,給予10ml舒芬太尼(10μg/ml),按照患者麻醉情況適當增加藥物劑量。
1.3指標觀察與判定標準觀察和記錄兩組患者感覺阻滯達到平面的時間。在給藥0.5h后,對感覺阻滯到達平面的時間進行測定。將T1作為麻醉開始時間,記錄阻滯平面達到T1、T10的時間。記錄兩組患者鎮痛持續時間,通過OAA/S評分對兩組患者感覺阻滯程度進行記錄。0-1分:擠壓斜方肌存在反應;2-3分:對高聲呼喚或搖晃有反應。4-5分:對輕微呼喚有反應。
1.4統計學方法采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和分析所有患者數據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并且使用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分析兩組患者感覺阻滯達到平面的時間通過比較分析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感覺阻滯達到平面的時間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2.2比較分析兩組患者鎮痛時間和OAA/S評分結果在給予兩組患者不同麻醉處理方式后,研究組患者鎮痛持續時間為(5.2±0.8)min,OAA/S評分為(4.9±0.4)分;對照組患者鎮痛持續時間為(3.4±0.4)min,OAA/S評分為(4.6±0.6)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鎮痛持續時間上存在明顯差異,P<0.05;在OAA/S評分結果上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
羅比卡因是一種新型麻醉藥物,阻滯鎮痛效果良好。然而該藥物的起效時間比較長,且到達麻醉平面的時間比較長。舒芬太尼是一種強效阿片類藥物,具有較高的選擇性和特異性、脂溶性,能夠滲透到神經細胞膜和血腦屏障中,能夠作用于脊髓阿片受體,達到阻滯神經傳導的效果。聯合羅比卡因和舒芬太尼,能夠明顯縮短羅比卡因藥物的起效時間,麻醉藥物之間存在互補性,能夠快速到達麻醉平面,還能夠起到鎮痛效果,因此應用價值比較高。通過此次研究結果也能夠看出,在給予研究組患者聯合麻醉處理方式后,患者在感覺阻滯達到平面的時間、鎮痛時間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給予下肢手術患者羅比卡因復合舒芬太尼麻醉具有顯著效果,能夠維持生命體征平穩,麻醉與鎮痛效果高,且能夠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