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麗娜
【關鍵詞】處方點評工作;醫院門診;用藥干預;效果分析
處方是指由已注冊的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在診治中為患者出具的針對患者病癥的,且作為患者用藥醫治病癥憑證的醫療文書。處方依然成為不合理用藥的一種干預手段,對督促醫生精準、合理用藥起到一定作用,同時處方在醫院門診用藥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有關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以開出的門診處方200例作為對象,探討處方點評工作對醫院門診用藥干預的效果,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擇選擇2019年4月~2019年5月開出的門診處方,隨機抽取其中的4月、5月處方各100張。男100例,女100例。年齡(5個月-83)歲,平均(40.41±4.76)歲;其中包括急診、婦科、兒科、內科、外科。納入標準:均為醫院正式場合開出的醫學處方目。排除標準:其他情況下開出的處方或入院基本信息資料不全者開出的處方;開出處方的患者性別、年齡、所屬病科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
1.2方法(1)成立專項點評小組。擬選有8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一名藥師來作為此次點評工作組長,小組成員是其他有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藥師。(2)點評工作。處方點評小組成員,根據藥品說明書、相關臨床診治指南和診療規范、專項點評標準等,對抽取的處方作合理性點評。(3)點評后反饋信息。將小組點評的意見反饋給每個醫生。
1.3觀察指標(1)處方干預前后情況對比;詳細記錄下干預前后聯合用藥不適宜、用藥途徑不適宜、用量用法不規范、重復用藥、遴選藥物不適宜、適應癥不適宜情況等指標變化,以分析評估干預的效果。(2)不合理處方發生率對比;對聯合用藥不適宜、用藥途徑不適宜、用量用法不規范、重復用藥、遴選藥物不適宜、適應癥不適宜率給予詳細記錄,并對干預前后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1.4統計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處方干預前后情況對比干預前、干預后聯合用藥不適宜、用藥途徑不適宜、重復用藥、遴選藥物不適宜及適應證不適宜發生率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5月份用量用法不規范發生率低于4月(P<0.05),見表1。

2.2不合理處方發生率對比5月份處方不合格率低于4月份見表2。

處方點評是在處方經審核之后給予藥師的又一項督促適當用藥、盡量避免出現用藥錯誤的很重要工作,且具有一定法律意義的文書,生活中常見因處方書失誤而產生一系列醫療糾紛。為提高處方規范率,近年來,處方點評工作用于醫院門診用藥干預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目。本研究中,干預前、干預后聯合用藥不適宜、用藥途徑不適宜、重復用藥、遴選藥物不適宜及適應證不適宜發生率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5月份用量用法不規范發生率低于4月(P<0.05)。說明點評工作用于醫院門診用藥干預中能將處方予以規范,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數據表明干預后,各項參考指標均有一定的改善。
本研究中,5月份處方不合格率為3.00%,低于4月份處方不合格率19.00%(P<0.05)。說明將處方點評工作用于醫院門診用藥干預中能改善處方合格率。對用量用法不規范率來說有了大幅度的改善,提高了醫生開處方的水平,且點評工作根據藥品說明書、相關臨床診治指南和診療規范、專項點評標準等,規范性較高,從整體上來講,提高了醫學門診水平及其規范性。
綜上所述,將處方點評工作用于醫院門診用藥干預中能提高醫生業務水平、規范醫生開方行為,提高醫院治病水平,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未增加事故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