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惠銅
【關鍵詞】臨床用藥;不合理用藥;處方;整改措施;用藥安全
處方是取得醫師資格的醫師或職業助理醫師為患者診斷及治療中開具的用藥單據,再經過取得藥學資格的專業藥物人員對處方的審核及配發,處方是患者的取藥和用藥憑證。處方是醫生為患者開具的書面用藥明細,是藥劑人員核對藥品及配發的依據,具有法律責任。藥品是防御和治療疾病的特殊商品,合理使用藥品起到積極的治療作用,使用不當延誤治療,嚴重的會造成致命傷害,所以要高度重視用藥規范,嚴格控制醫療質量及藥學服務,增強處方規范管理,建立標準化醫療機構,增加醫師及藥師的培訓、考核制度,定期組織處方點評,加強醫師之間的交流,避免不合理用藥反復出現,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因此,本文展開探討臨床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現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選擇2019年1月~2019年7月番禺區中心醫院治療的患者960例作為對象,隨機抽取其中的3月、4月、5月、6月處方各200張。男472例,女488例,年輕人311例,中老年人488例,嬰幼兒和兒童161例,年齡(1~85)歲,平均年齡(42.26±5.23)歲,其中包括耳鼻喉科、急診、骨科、皮膚科、內科、兒科、婦科、精神科。
1.2方法對抽取的800張處方進行評價,檢查內容包括患者的年齡、病情、藥品名稱、藥品種類、用藥數量等情況,根據藥品說明書、臨床醫學文獻或相關醫學規定、診療規范對檢查內容進行點評,對不合理的處方進行統計,并做出合理的指示,總結不合理的原因,針對不合理的處方,制定規范處方管理制度。具體如下:(1)抗菌藥物的正確使用,確診為細菌性、病毒性感染者方可應用抗菌藥物,根據病原菌種類及細菌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選擇抗菌藥物種類。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及病理情況選擇合理的抗菌藥物。(2)提高用藥指導,根據藥師的指導并結合藥品使用說明書正確的用藥,發藥時要囑咐給患者用藥次數、用量、注意事項,掌握兒童用藥禁忌。(3)加強職業藥師及醫師的專業知識,掌握藥品的使用說明,避免發生用藥配伍不當,用藥頻率不當而發生的藥物不良反應。(4)嚴格控制藥品質量,藥師要定期對藥品進行檢查,檢查儲藏條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出現過期藥物,保證銷售的藥品質量。
1.4觀察指標觀察不合理處方數量及類型
1.5統計分析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x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合格處方數量、占比及類型抽取的800張處方中,合格的770張,占總處方的96.25%,不合格30張,占總處方的3.75%,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處方占比50%,給藥頻率不合理處方占比20%,重復用藥不合理處方占比6.67%,處方與臨床診斷不符占比23.33%(P<0.05),見表1。
處方藥是經有醫師資格的醫師為患者開具的書面藥物明細,如果選用的處方藥與臨床診斷不符、重復用藥或用法用量錯誤,給藥頻率不合理,都會影響治療效果,嚴重的還會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利于醫療環境和諧發展。處方與臨床診斷不符分析:發燒患者應用阿托品,阿托品注射液禁用于高熱患者,建議改用不具有抗膽堿作用的間苯三酚;重復用藥分析:發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美敏偽麻溶液和復方甲氧那明膠囊,兩者均含有氯苯那敏,兩者合用存在重復用藥;用法用量不適宜分析: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應用阿侖膦酸鈉片單次劑量為70mg時,跟其他藥物服用次數相同,阿侖膦酸鈉片單次劑量大,應一周服用一次;給藥頻率不合理分析:發燒患者應用頭孢呋辛每日服用一次,頭孢呋辛為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1日需多次給藥才能維持有效血藥濃度。本研究中,抽取的800張處方中,合格的770張,占總處方的96.25%,不合格30張,占總處方的3.75%,其中用法用量不合理處方占比50%,給藥頻率不合理處方占比20%,重復用藥不合理處方占比6.67%,處方與臨床診斷不符占比23.33%(P<0.05),由此看出,臨床依然存在不合理用藥現象,這就要求醫師具備豐富的藥學經驗,專業的藥學知識,熟練的業務能力,正確的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重視用藥指導,降低用藥錯誤,保證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療。
綜上所述,臨床需重視用藥規范,控制醫療質量及服務,增加處方規范管理,增家處方點評頻率,發現問題及時改正,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