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剛
【關鍵詞】馬來酸桂哌齊特;臨床效果;后循環缺血
在臨床上,腦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癥狀是后循環缺血,導致該病癥發病因素較多,主要影響因素有生活方式、遺傳、腦血栓、動脈粥樣硬化等。臨床癥狀為Homer綜合征、嘔吐、喪失意識、四肢無力、頭暈目眩等,在檢查時聯合經顱多普勒超聲、MRJ、CT血管造影,能夠進行確診。馬來酸桂哌齊特是一種鈣離子阻滯劑,其主要用于改善患者顱腦缺血情況、微循環情況、降低血管黏度、降低血管內阻力、增加心腦血管血流量。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治療后循環缺血患者時應用馬來酸桂哌齊特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基線資料采取我院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期間,共收治85例后循環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實驗1組(n=43)和實驗2組(n=42)。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33例,最高年齡為60歲,最低年齡為45歲,平均年齡為(50.1±2.4)歲,所有患者均滿足《中國后循環缺血的專家共識》診斷標準,排除高血壓疾病患者、重度心臟病患者、嚴重肝腎損傷患者,本次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已知曉本次研究內容,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對比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臨床資料,并無明顯差異性,P>0.05,可對比。
1.2方法實驗1組:實施常規性藥物進行治療,給予患者每天口服lOOmg阿司匹林腸溶片和20mg阿托伐他汀鈣片,持續服用1個療程時間,即14天。實驗2組:基于實驗1組治療方式之上,再加入馬來酸桂哌齊特進行治療,將生理鹽水500mL與馬來酸桂哌齊特注射液進行混合,采取靜脈滴注方式,滴注1.5h~2h,持續服用1個療程時間,即14天。
1.3觀察指標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
1.4評價標準采用我國腦血管病會議所制定的《腦卒中神經缺損評分標準》來進行評分,其中治療有效率總共分為三種,即無效、一般以及顯效。顯效是指患者神經缺損程度分值下降率達到45%以上;一般是指患者神經缺損程度分值下降率為18%~45%,且臨床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已得到緩解;無效是指患者神經缺損程度分值下降率為18%,或者處于上升趨勢,在臨床上癥狀并無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出現癥狀加重現象。治療總有效率=(一般+顯效)÷n(例數)×100%。
1.5統計學本次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分析,以百分率(%)來表示計數資料,以x2值來進行檢驗,P值小于0.05,有明顯差異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實驗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8.1%,明顯高于實驗1組65.1%,2組實驗數據差異明顯,P值小于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據相關研究顯示,導致后循環缺血的發病因素比較復雜,其中主要的影響因素有以下幾種:(1)動脈粥樣硬化,特別是由于顱內起始端所導致的硬化,會造成血流量降低、大動脈狹窄現象出現;(2)腦血管栓塞,大約為后循環缺血40%,會導致血管出現堵塞現象,而由于血管中血液流通不通暢,故而會導致患者出現缺血性眩暈現象;(3)穿支小動脈發生病變,大多數發生在丘腦、中腦以及橋腦區域,從而導致動脈供血存在不足以及發生缺血性病變。
馬來酸桂哌齊特是一種鈣離子阻滯劑,其主要用于改善患者顱腦缺血情況、微循環情況、降低血管黏度、降低血管內阻力、增加心腦血管血流量。主要用于臨床上治療:①周血管疾病,其中包括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炎等;②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心肌梗死、心絞痛以及冠心病等;③腦血管疾病,由血栓和腦血管所引發的各種腦動脈硬化。
本次研究數據顯示,實驗2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88.1%,明顯高于實驗1組65.1%,2組實驗數據差異明顯,P值小于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在治療后循環缺血患者時應用馬來酸桂哌齊特,有明顯治療效果,促使患者生存質量得到提高,具有臨床價值,應當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