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彎彎
【關鍵詞】舒適護理;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幾率
上消化道出血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消化道疾病,其發生機制尚未研究明確,該類疾病一旦發生具有病情發展急促以及進展快速等特點,具有極高的致殘幾率和死亡幾率,其中,超過10%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搶救無效導致死亡,對于存活下來的患者而言,容易并發不同類型的并發癥,將會嚴重危害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因此,臨床上對于改善患者的預后質量已經作為重點關注的內容,通過采取舒適的護理干預和指導,能夠有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護理效果顯著。
1.1一般資料抽取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療的128例上消化道患者進行對比分析,根據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具體分為舒適組和常規組,每組患者分別為64例。其中,舒適組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齡在48到80歲之間,平均年齡(55.12±4.35)歲;常規組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齡在48到84歲,平均年齡(55.75±4.48)歲。兩組資料經過對比,并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
1.2護理方法舒適組給予舒適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通過積極與患者交流,同時,給予患者更多的精神鼓勵和支持,為患者詳細講解有關該類疾病的發生機制、護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等,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進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緩解內心的焦慮和抑郁情緒。②生理護理。出血期間,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并且保持平臥體位,進而確保心腦供血的充足。對于嘔血的患者而言,則需要將其頭部偏向一側,抬高雙腿,確保患者呼吸道的暢通,避免大量嘔血導致患者呼吸道的阻塞。嘔血后,護理人員需要及時清除患者口腔異味以及殘留污漬,避免發生再次嘔血。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需要確保患者床單和被褥的干凈和整潔,對于沾染污漬的床單則需要及時更換。③環境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構建一個良好的住院環境,保持室內濕度在50~60%之間,溫度則在24~26℃之間,時刻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和新鮮,同時,消除噪音以及光線等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對癥護理干預。
1.3臨床觀察指標收集并統計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并且進行護理滿意度以及并發癥的發生幾率等指標的對比分析。
1.4統計學方法本次實驗過程中,借由版本為SPSS21.0的統計學軟件,總結歸納并分析兩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保護治療所涉及的各項數據資料。其中,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通過卡方對其予以檢驗,若實驗對象之間的數據在計算后P<0.05,則可以說明數據差異顯著至存在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的滿意度比對舒適組的護理滿意度60例(93.75)明顯高于常規組52例(81.25),且對照均存在P<0.05則表示兩組差異于統計學而言有意義。見表1:
2.2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比對舒適組的并發癥發生幾率2例(313%)明顯對于常規組11例(17.19),目對照均存在P<0.05則表示兩組差異于統計學而言有意義。見表2:
經過本次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舒適組的護理滿意度60例(93.75)明顯高于常規組52例(81.25),舒適組的并發癥發生幾率2例(3.13%)明顯對于常規組11例(17.19),且對照均存在P<0.05則表示兩組差異于統計學而言有意義。因此可見,臨床上通過采取舒適護理干預,嚴格按照以中心的護理理念,通過加強與患者之間的交流,進而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同時,提高患者的舒適感受,進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結語:總的來說,對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而言,通過給予舒適護理干預和指導,不僅能夠提高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同時,還能夠極大程度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護理效果十分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