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倩
【關鍵詞】特需病房;人性化護理;效果
特需病房護理工作有更高的護理水準要求,由此來提升患者的治療體驗,優化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減少不良護患矛盾糾紛,提升護理工作形象水準。本文觀察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間接收的84例住院患者,分析運用人性化護理后患者治療依從性與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觀察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期間接收的84例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7例;年齡從21歲至76歲,平均(48.47±4.15)歲;觀察組中,男22例,女20例;年齡從23歲至79歲,平均(49.15±2.43)歲;兩組患者的基本年齡、性別與病情等信息方面沒有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方法照組運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運用特需病房人性化護理,內容如下:
1.2.1環境管理:要提供舒適的環境,要保證室內溫度、濕度、采光、空氣質量的管理。溫度在23℃至25℃,濕度在55%左右;保持室內合理的采光節奏,日間保持充分的采光,夜間保持燈光調暗來保證休息質量。定時開窗換氣,保持空氣新鮮。可以在日間10點與下午3點播放清新的音樂,達到愉悅心情的作用,時長為半小時,其他時間保持整體安靜舒適的氛圍。要保持病房溫馨的色彩,包括床簾、墻面顏色等設計,減少醫院病房的嚴肅消極感受。可以擺放一定綠色植物,提升整體的生機感受。要做好病房的隔音處理,減少房間外的噪音影響。要讓整個病房有溫馨舒適感,減少心理壓力。
1.2.2優化護理人員禮儀:要保證護理人員綜合素養的優化,待人接物親和有禮、落落大方,妝容素雅,語言柔和,要保持清潔衛生的個人形象,提升患者與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避免因為個人舉止形象導致的不良矛盾糾紛。
1.2.3注重因人而異的護理關照:在護理工作中,需要考慮患者個人情況的差異。要做好患者個人喜好、性格、信仰、生活習慣、文化程度、疾病情況等各方面的了解,由此來更好的提升護理工作的貼合性。一般在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各方面都需要考慮患者的個體情況,由此來選擇護理內容與方法。護理人員自身要掌握溝通技巧、心理學、社會學、社會新聞、法律常識等,由此來更好的與患者保持和諧的溝通氛圍,保持舒適的互動體驗。
健康教育需要考慮患者知曉與行為狀況,而后給予對應的重點強調。也可以針對患者個人喜好的方式將健康講座、一對一溝通指導、健康手冊、收集電子文章等。一般以一對一的面授指導為主,可以強調重點問題,引起患者與家屬注意。
心理護理工作也需要考慮患者個人訴求,針對其不同的心理評估情況做對應的安撫。要提升患者疾病治療恢復的信心。可以多提供成功案例來提升其信心,保持和諧的病房氛圍,讓患者之間發揮互相寬慰的效果。
1.3評估觀察分析不同護理操作后患者治療依從性與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治療依從性主要集中在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依從率為完全依從率和部分依從率的集合。患者護理滿意度主要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與不滿意,護理總滿意率為非常滿意率和基本滿意率的集合。
1.4統計學分析收集整理護理數據,計數資料使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各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32例,基本滿意9例,不滿意1例;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19例,基本滿意16例,不滿意7例。在患者護理總滿意率上,觀察組97.62%,對照組83.33%,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各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見表1,在治療依從率上,觀察組97.62%,對照組85.71%,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特需病房患者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可以有效的滿足患者的人性化訴求,提升整體的治療恢復狀況,減少因為不良沖突矛盾導致的不良事件。具體處理應對上,要考慮每個患者的差異,避免籠統的采用一種方式導致的不適宜。護理人員要有靈活應對的判斷與操作能力,適應多種情況。要考慮實際科室條件,也需要考慮地方患者群體的基本文化背景,人性化護理要因地制宜的展開,避免籠統的學習其他醫院的方法,避免水土不服。可以多了解患者的訴求,積極的總結反饋患者的想法,由此為護理工作的升級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特需病房患者中采用人性化護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療依從性,優化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整體的治療恢復效果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