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哲 丁玉潔 高磊 焦靜 隋曉琳 張孟 王美姣 李莉
【關鍵詞】癡呆;濕熱;黃連溫膽湯;清熱燥濕;化痰開竅
李莉主任醫師系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繼承指導老師,山東省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指導老師,山東省名中醫藥專家,從事中因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近40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系統而獨特的學術理論體系。李莉主任醫師指出,在癡呆一證的臨床診治中,不可忽視濕熱病邪的存在,取法清利濕熱的黃連溫膽湯用于治療癡呆特別是早期癡呆,療效顯著,現將李莉老師從濕熱論治癡呆的臨床經驗及學術思想總結如下:
癡呆又稱呆病,是以呆傻愚笨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神志疾病。早期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隨疾病發展,可出現智能障礙、精神異常甚至喪失生活能力。本病的病因病機認識上歷代醫家多以虛為本,如《靈樞·海論》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脾胃論》言:“夫脾胃虛弱,必上焦之氣不足。”《靈樞·口問》:“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苫鳴,頭為之苫傾,目為之眩。”總結其病機為脾腎虧損、氣血不足、髓海失充,或兼有瘀血、痰濁,治療上補虛為主、兼清實邪,常用方劑如七福飲、還少丹、洗心湯、通竅活血湯等。李莉主任醫師總結臨床經驗補充指出,濕熱病邪是癡呆發生的主要病理因素,清熱燥濕是治療關鍵。
濕熱可參與癡呆發生發展的各個環節。
2.1濕阻脾胃,九竅不利所謂“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精神的充養離不開脾胃生化,如《素問·六節藏象論篇》云:“五味入口,藏于腸胃,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而濕邪極易壅遏中焦、困阻脾胃,脾胃不和,生化無源,無以奉上,髓海得不到必要的補充,必然髓減腦消,神機失用,諸竅不靈,漸為癡呆一。
2.2熱擾心神,神機失用明·戴思恭《推求師意·健忘》指出“凡心有所寄與諸火熱傷亂,其心皆健忘也。”所謂心主神明,邪熱擾心,必然心神不寧,神機昏亂,則健忘顛倒,認知損害,甚則癲狂無知,智亂譫妄。
2.3濕熱阻礙氣血,腦神受擾濕熱相合,如油入面,相兼為患,難解難分,最易阻礙氣血運行,壅滯血脈。頭為精明之府,全賴五臟六腑精氣充養,血脈壅塞,三焦不通,精氣不升,濁氣不降,繼而九竅不利,神智昏亂。
2.4濕熱煉液成痰,痰蒙清竅清·陳士鐸《石室秘錄》載:“痰氣最盛,呆氣最深。”又言“痰積于胸中,盤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濕熱病邪可直接煎熬津液生痰,亦可損害阻礙脾胃功能,繼而生痰,至濁之痰蒙蔽至清之神,則癡呆日甚。
2.5濕熱釀毒,毒損腦絡所謂“毒”是指邪氣較盛,損傷形體,毒致臟腑和氣血運行功能失常,促使機體的病理及生理產物不能有效排出,蓄積過多致毒,毒邪可破壞機體,進一步損傷腦絡,產生腦機能損害,此所謂“毒損腦絡”理論。而濕熱是釀生濁毒的絕佳土壤,濕熱日久,化火、生痰、成瘀,諸邪蘊蓄不解則化生濁毒,毒可隨行氣血,無處不到,頭為諸陽之會,氣血豐富,故首當其沖。
基于上述濕熱導致癡呆的認識,李莉主任醫師臨床常以清熱燥濕法治療癡呆,尤其是發病早期,邪氣尚盛,正氣未虛,多用黃連溫膽湯清熱燥濕,化痰開竅,每獲良效。
李某,男,55歲,高中學歷,腦力勞動者。既往高脂血癥、高尿酸血癥、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大量吸煙飲酒史30余年。因“自覺認知力減退1月余”就診。患者自覺1月來認知力下降,主要表現為記憶力下降,近事遺忘,比如忘記朋友姓名、隨身物品攜帶等,影響工作生活。平素頭昏沉不清,喜食肉類,口苫咽干,夜寐不安,心煩多夢,小便色黃,大便黏膩不爽。
初診患者體型肥胖,面色晦暗,口氣穢濁,舌紅苔黃厚膩,脈弦滑。行顱腦磁共振示顱內多發缺血變性灶。簡易精神狀態評價量表(MMSE)得分25分(定向力-2分;記憶力-3分)。診斷:癡呆,濕熱內蘊,痰蒙清竅。治法:清熱燥濕,化痰開竅。處方:黃連溫膽湯加菖蒲、遠志。14劑,水煎服。囑戒煙酒,忌辛辣油膩。
二診患者自訴記憶力略有改善,另諸癥悉輕。考慮濕熱日久耗津傷陰,上方加用生地黃、玄參、麥冬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繼服14劑,水煎服。
三診患者諸癥悉輕,效不更方。上方繼服14劑。
四診患者自訴記憶力基本恢復發病前水平,不再影響工作生活,復查MMSE量表得分28分(定向力-1分;記憶力-1分)。
李莉老師指出,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好逸惡勞、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吸煙嗜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日漸普遍,這使得臨床濕熱證型愈為多見。臨床各種病證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濕熱病邪的參與度也越來越高,臨證不得不慎思明辨。希望本文能發揮其借鑒意義,拓寬中醫從業同仁的診療思路,服務臨床,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