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娟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肝癌晚期;疼痛(VAS)評分;抑郁(SDS)評分;焦慮(SAS)評分;睡眠質量
肝癌晚期屬于我國醫學治療中一種常見的腫瘤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患者出現肝區疼痛、日漸消瘦、疲倦及乏力等癥狀,因此,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狀態以及生活質量。本文將通過對肝癌晚期患者的疼痛、情緒及睡眠質量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后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研究資料為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肝癌晚期患者,并將其按照雙盲法分成兩組患者,每組50例;常規組,男38例,女12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62.1±9.5)歲;實驗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45~72)歲,平均年齡(61.8±9.8)歲。兩組肝癌晚期患者的平均年齡及性別等基本資料組成對比,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常規組肝癌晚期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主要內容為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及運動指導等內容。
1.2.2對實驗組肝癌晚期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①制定方案:護理人員需要以患者的實際需求情況為中心為其制定人文關懷護理方案;由專門科室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禮儀、微笑等規范性培訓,對護理人員可能遇到的伴有負面情緒患者的言語侮辱對待態度進行培訓;②建立護患關系:護理人員采用耐心的語言溝通能力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需求,逐漸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從而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③可以依照患者的興趣愛好對患者的病房進行醫院允許方位內的簡單布置,從而為患者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④根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對于肝癌疾病的認識進行健康宣教,可以采用圖文畫冊方式也可以采用視頻的方式,從而提高患者對于癌癥治療的自信心與依從性。
1.3指標觀察對兩組肝癌晚期患者護理前后的疼痛(VAS)、抑郁(SDS)和焦慮(SAS)評分及睡眠質量進行觀察記錄;其中,VAS、SDS和SAS評分均按照其指定的標準進行評分,分數較低的一組患者證明其護理效果較好;兩組患者的睡眠質量按照匹茲堡睡眠治療指數標準進行評分,其分數較低的一組患者證明其效果顯著改善。
1.4統計學分析應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相關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x±s)表示,t值檢驗;如果兩組間差異明顯,表示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兩組肝癌晚期患者的護理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的疼痛(VAS)、抑郁(SDS)和焦慮(SAS)評分及睡眠質量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實施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疼痛(VAS)、抑郁(SDS)和焦慮(SAS)評分及睡眠質量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人文關懷護理是近年來獲得較高患者滿意度的一種護理模式,其主要對護理人員的相關護理意識及禮儀進行培訓,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關的人文關懷護理方法。人文關懷護理的護理中心為關懷患者,即對患者的心理指導、環境指導以及健康宣教等進行關懷式護理,充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患者的疼痛、情緒以及睡眠質量的改善效果。研究表明,兩組肝癌晚期患者實施護理前的疼痛(VAS)、抑郁(SDS)和焦慮(SAS)評分及睡眠質量評分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實施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疼痛(VAS)、抑郁(SDS)和焦慮(SAS)評分及睡眠質量均顯著優于常規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于癌癥晚期患者的疼痛、情緒以及睡眠質量實施人文關懷護理后的指標得到明顯的改善,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