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燁
【關鍵詞】急診科輸液患者;護理;風險因素
急診科是一線科室,所收治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起病急、病情危重、病情發展速度快、流動性強,對科室進行管理通常有著較大的難度。急診科靜脈輸液治療存在一定風險性,比如院內感染、用藥失誤、針頭脫落等,這些風險因素的存在給臨床護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難題,也容易增加醫患糾紛概率,影響醫院的服務質量。為了最大化減少護理當中的不良事件,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就必須總結急診科輸液患者護理實踐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了解護理工作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而提出護理對策,保證護理質量。現將本次研究結果進行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取60例急診科輸液患者,命名為對照組,另外選取同期收治的60例急診科輸液患者作為研究組。對照組患者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齡為16~62歲,平均年齡39.8歲。研究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為18~63歲,平均年齡40.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所以可以進行組間對比分析。
1.2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干預,主要是遵循醫囑選用正確藥物對患者進行輸液治療;輸液過程當中關注患者的用藥情況并及時更換;堅持無菌操作原則做好護理服務。
研究組患者護理當中,先對急診科輸液患者護理中的風險因素進行歸納總結,在此基礎之上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方案。經過歸納總結,確定急診科輸液患者護理當中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不遵醫囑、擅自處理)、護士因素(操作不當、溝通不妥)以及醫院因素(醫院環境、管理影響)。對研究組實施的針對性護理措施主要包括:第一,做好對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在業務培訓當中,著重強化輸液技能、溝通技巧、輸液要點等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并在培訓結束之后做好相應考核,以便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技能與整體業務素質。第二,加強護患密切互動溝通。護理前通過和患者的有效溝通了解病史、當前疾病癥狀等相關情況告知輸液過程當中要著重注意的問題以及輸液流程,聆聽患者對主觀感受的表達,及時疏導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第三,心理護理干預。在提供護理服務時,要把心理護理作為重要內容,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屬會因為疾病影響而產生焦躁、緊張、恐懼等消極情緒,另一方面輸液人流量過大,患者更希望自己得到及時有效的關照,因此會降低耐性,出現很多負面情緒,影響到輸液操作以及護理服務。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和患者交流,了解他們的不良心理,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提升其依從性和配合度。第四,堅持無菌護理原則。為避免出現交叉感染情況,醫護人員必須嚴格佩戴防護器具,并在一位患者操作完成之后做好全面的衛生清潔。在輸液時也要堅持嚴格消毒和無菌處理原則,以免引發感染。在器具用完之后要進行集中回收和處理,避免交叉感染。
1.3統計學方法利用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當中得到的數據資料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分別進行x2檢驗和t檢驗。P<0.05時,組間差異明顯,而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下表。

急診科門診輸液風險事件在臨床上非常常見,這與急診科室的特殊性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本著為患者負責和全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的觀念,必須對風險事件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在了解護理風險因素的前提條件之下,提出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導致急診科輸液患者護理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醫院因素、患者因素和護理因素,所以在制定護理方案時需要提升針對性,關注患者的合理需求,貫徹以患者為核心的服務準則。針對護理風險因素設計相應的護理方案,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滿意度,減少護理風險事故。本次研究顯示:對照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故發生率為23.33%,明顯高于研究組的3.33%;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是9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該結果和其他相關臨床實踐結果高度一致。
綜上所述,歸納急診科輸液患者護理當中的風險因素,在此基礎之上提出護理對策并進行有效落實,有助于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保證護理質量可以相臨床當中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