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春雷
【關鍵詞】輸液室;護理管理;層級制度
層級管理制度主要就是對醫護人員進行專業的評估、測試,如其職稱、學歷、工作經驗及工作能力等,之后針對其情況按照分級方式對其進行管理,應用此種方式主要就是為了能夠使醫護人員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各盡所能提升工作質量。本研究主要討論了小兒輸液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層級管理制度進行改善的效果分析,同時選擇2017.9月~2018.9月在本院進行輸液治療的68例患兒及實施管理制度之前的68例患兒納入實驗對象,詳細如下。
1.1一般資料本次實驗研究時間在2017.9月~2018.9月,實驗對象選自此期間在本院進行輸液治療的68例患兒及實施管理制度之前的68例患兒,患者年齡均在4~12歲,患者均齡為(5.78±2.35)歲。開展護理的人員全部為女性,共有30名,年齡均在23~45歲,均齡為(32.46±3.24)歲。對比兩組患兒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建立層級管理制度:首先進行管理小組的建立,其中包括經驗豐富護士4~5名,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在進行管理之前均進行專業技能的培訓,提升其管理能力及協調能力。并能夠對層級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及應用的意義進行了解,之后對醫護人員的各項能力對其進行綜合評估,可將其分為N1-N2級,N1級能力可以勝任護士,在此階級的護理人員主要是處于培訓階段,能夠獨立完成簡單的工作,進行基本工作的處理;N2級能力能夠對護士進行培訓并能夠獨立完成較強的工作;
1.2.2對各層級的職責進行劃分:對各層級護士進行整合之后,需要按照各個層級對其崗位職責進行有效的劃分,能夠按照其能力進行工作的制定,避免出現資源浪費情況。N1層級:護理協助工作,協助責任護士對患者及其家屬安撫并對其進行健康宣教;治療及護理,一般與責任護士進行搭配完成工作,并能夠對患者的家屬進行安撫等,提升護理安全性。N2層級:負責培訓,能夠定時對助理護士及責任護士進行培訓,并將其工作中的問題進行提出,予以處理。小組組長能夠將各個層級人員的工作進行調控,對其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開展討論會予以解決的方案。
1.3評價指標對比實施前后對家屬滿意度情況及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產生的影響,護理質量評分中包括:護理技術評分、護理安全評分、服務態度評分;患者家屬滿意度主要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處理此次選用統計軟件SPSS19.0,計數資料通過[n(%)]表示,檢驗值為X2;計量資料通過均數±平方差表示,檢驗值為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1對比實施前后對家屬滿意度情況產生的影響實驗組患者家屬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人數分別為:43例、23例、2例,護理滿意度為97.06%,對照組患者家屬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人數分別為:32例、25例、11例,護理滿意度為83.82%,實施后患者家屬滿意度較實施前顯著提升(X2=6.889,P=0.009),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比實施前后對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產生的影響
實施后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實施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臨床中應用靜脈輸液進行治療是一種常見的方式,此種方式方式由于是需要進行針刺,故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及風險性,尤其是在為小兒進行輸液時,極易出現不良事件,并且患兒的疾病類型較為復雜,患者年齡小、溝通能力較差都會為治療及護理帶來較大的影響。層級管理制度主要就是按照護士的綜合能力對其進行責任的劃分,綜合評估中主要就是按照職稱、學歷、工作經驗及工作能力等對其進行分層管理,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對護士的工作能力進行有效了解,按照護士的能力對輸液患兒進行護理管理,能夠有效的提升護理質量,避免由于工作人員的能力問題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還能夠有效的提升患者家屬的滿意度,使小兒輸液室護理管理質量得到顯著的提升。
實驗結果表明,實施后患者家屬滿意度97.06%較實施前83.82%顯著提升(X2=6.889,P=0.009),實施后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實施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可知,小兒輸液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層級管理制度能夠對患者的滿意度起到顯著的提升作用,對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也起到有效的提升,對患者的健康具有極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