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婷
【關鍵詞】乳腺癌;康復鍛煉;治療依從性;心理分階段轉變護理
乳腺癌屬惡性腫瘤的一種,常見于臨床,近些年,乳腺癌在我國的發生幾率上升速度較快,且發病趨勢逐漸年輕化。臨床目前對其治療主要的手段即乳腺癌根治術,可使患者生存的時間得到有效延長,但存在較大的創傷性,因此術后早期患者需積極完成功能的康復鍛煉。外科術后的護理工作需要極強的專業性,護理人員管理知識需較為完備,且有臨床一線的經驗。依據術后患者病情程度,護理人員實施相應護理措施,出發點為患者需求,服務意識強化,注重心理的護理等措施即為分階段的轉變護理,有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尤其是該護理干預可在不同階段經護理行為和傳遞健康信息,使健康行為建立,錯誤認知得以糾正,從而使患者生活的質量提高。本文針對術后乳腺癌患者應用心理分階段的轉變護理,對其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具體如下。
1.1臨床資料2017年8月~2018年7月,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2例術后乳腺癌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年齡23~49歲,平均(34.54±7.21)歲,體質指數(20.78±4.22))kg/m 2;分化類型:19例高分化,21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臨床分期:32例I期,19例Ⅱ期;腫瘤直徑(5.04±0.43)cm。觀察組51例,年齡24'-'49歲,平均(34.96±7.32)歲,體質指數(20.82±4.14)kg/m 2;分化類型:19例高分化,21例中分化,11例低分化;臨床分期:31例I期,20例I期;腫瘤直徑(5.03±0.66)cm。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差異(P>0.05)。
1.2方法術后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衛生護理、給藥護理、飲食護理、康復鍛煉、健康宣教等。
在其基礎上觀察組加心理分階段轉變護理,主要包括(1)第一階段。指導患者患側手指的活動需由專科護士在結束手術后1~4d內完成,指導內容包括抬肩運動、肘部活動,放松患者的肌肉。除此之外,還需將術后恢復的情況告知患者,同時對其進行解釋,將疾病相關的康復知識告知患者,使患者自尊心得以維護,同時疏導患者負面的情緒。(2)第二階段。心理干預的實施需在結束手術后5~10d,使患者對并發癥恐懼的心理得以消除,指導患者完成功能鍛煉,避免發生并發癥,可使患者自我健康的行為提高,還可對患上臂運動、上下伸展運動、肩部運動等加以指導,經訓練對患者身心情況進行調節,有助于心理方面保持健康。(3)第三階段。手術完成后11d,對患者出院進行指導,將乳房保健和自我健康指導向患者示范和講解,同時發放健康知識的手冊,使其健康、積極的心態得以培養,同時管理和控制患者的情緒,健康教育應加強,讓患者在日后的治療中保持良好的信心。
1.3觀察指標對兩組住院時間、下床時間、患者功能、治療依從性、康復鍛煉的依從性進行觀察。
1.4統計學處理數據應用SPSS25.0進行分析,康復各項指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提示有顯著差異。
對比住院時間、下床時間,觀察組較對照組短,患者功能、治療依從性、康復鍛煉的依從性對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對比存在差異(P<0.05)。見表1。

臨床治療中大多數護理針對的都是生理領域,如減少并發癥和后遺癥等,并不十分重視患者心理的情況,可能患者心理存在嚴重的障礙。但心理分階段轉變護理的應用可使患者負面的情緒得以改善,同時循序漸進的建立患者的認知,讓患者面對治療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患者術后的恢復十分有利。
經本次研究顯示,對比住院時間、下床時間、患者功能、治療依從性、康復鍛煉的依從性,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提示了心理分階段轉變護理在術后乳腺癌中的應用,取得了較為確切的效果,使住院時間和下床時間相對縮短,有助于功能的恢復,同時提升了治療和鍛煉的依從性,值得廣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