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蘇
“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至少自二戰結束以來,這個標簽就被特指為美國總統。不過,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的主人在美國并非能那么一手遮天,他們的頭頂上隨時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聯邦調查局(FBI)。正是FBI,迫使尼克松辭職,使得里根的國家安全團隊眾多高官被控重罪,從克林頓身上提取了DNA證明他在“拉鏈門”丑聞中說謊最終遭到彈劾。照歷史的鏡子,就不難理解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為什么對FBI展開對他的調查而如此暴怒。
“巨獸”的出現
1892年,任職于美國文官委員會的西奧多·羅斯福在巴爾的摩行政機關改革協會遇到了查爾斯·波拿巴,他對后者吹噓自己的用人政策,比如要求應募邊界巡邏的人員必須通過射擊考試,槍法最準的才能被錄用。波拿巴挖苦道,“應該讓那些人互相瞄準、開槍,工作職位留給最后的幸存者”。
這場對話的背后是美國步入“進步時代”,鼓吹專業化治國提高效率,反對政治任命和任人唯親。1901年,羅斯福當選總統,4年后,他任命波拿巴擔任司法部長。1908年,波拿巴建立一支特勤隊伍,次年命名為調查局,被視為FBI的前身。
FBI順應了彼時美國的時代。貧困、夢想破滅以及種族矛盾隨時都可能爆發沖突。美國需要一個專業的全國性執法機構來保證秩序和安全。1917年4月,總統威爾遜簽署一項法令,給予司法部對任何認為不忠的外國人不經審訊而逮捕、入獄的權力。司法部的地位陡然升高,調查局的地位隨之水漲船高。調查局在1924年5月10日迎來轉折點,時任司法部律師的埃德加·胡佛被任命為調查局局長,他發起了意義深遠的專業化改革,奠定了FBI的基本架構,也開啟了自己48年的統治。1935年7月,調查局正式更名為聯邦調查局(FBI)。胡佛將FBI從其接手時的650多人擴張至擁有超過1.6萬人的龐大機構?!叭绻麤]有埃德加,我將無法履行我作為三軍總司令的職責。”約翰遜告別白宮時,對尼克松的贈言凸顯FBI是如何權勢熏天。
總統亦是獵物
“我是特工監督員丹·布萊索,您是哪位?”“和你說話的是約翰·埃利希曼,你知道我是誰嗎?”“知道,您是總統的白宮顧問。”“是的。我有來自美國總統的授權,FBI要結束對(水門事件)的調查。你聽到我的話了嗎?你們會結束這一調查嗎?”“不會。”“你知道你正對美國總統說‘不嗎?”“是的。”
1972年6月的一個下午,FBI特工監督員布萊索接到來自白宮的秘密電話。當月17日,尼克松競選團隊首席安全顧問麥科德等5人闖入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在安裝竊聽器并偷拍文件時當場被捕。FBI對“水門事件”展開調查。兩年后,尼克松辭職。在此期間,時任FBI副局長的威廉·費爾特以“深喉”為代號,17次向媒體泄露重要信息。費爾特率人調查采訪了數十名尼克松競選團隊成員。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宣布辭去總統職務,共有40人因“水門事件”遭重罪指控。
“唯一可以摧毀美國的是我們自己,那就是我們縱容國家的憲法和法治崩潰?!泵绹绽擢劔@得者吉姆·溫納在一部有關聯邦調查局的紀錄片中稱,聯邦調查局誓言堅守法治,當美國總統打破自己誓言時,歷史表明,聯邦調查局的本能是像追逐其他嫌犯一樣追逐美國總統。FBI能調查總統嗎?新澤西州高等法院的前法官安德魯·納波利塔諾認為“能”。他稱,通常FBI進行兩種調查:犯罪和反間諜活動,前者是去找出那些已做出某些犯罪行為的人,后者意在緊盯那些可能破壞美國國家安全的人,通常涉及對可疑人員的監視。
1986年11月,敘利亞雜志爆出一條轟動世界的內幕新聞: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法蘭和他的4名助手,幾個月前秘密訪問德黑蘭,并同伊朗外交部、議會的官員們舉行會談,伊朗要求美國提供更多的武器。隨著“伊朗門事件”發酵,FBI很快查清美國用導彈武器與伊朗交換人質的過程,證實了此前白宮對于該事件的聲明是謊言。1987年3月4日,時任總統里根面向全國發表了他入主白宮以來最艱難的電視講話。
上世紀90年代,白宮“拉鏈門”丑聞中,也是聯邦調查局實驗室檢測了白宮女實習生萊溫斯基的衣物,并從克林頓手臂上抽取了血液,DNA化驗之后,證明克林頓宣誓聲稱沒有與萊溫斯基發生性關系是謊話。結果克林頓因做偽證和妨礙司法公正遭到美國眾議院彈劾。
誰的劍?誰的盾?
信息即權力,秘密信息尤其如此,一些絕密信息的破壞力在政治上甚至相當于一枚核彈。很多美國總統也樂于將FBI當作一柄劍和一面盾來保護自己,打擊對手。富蘭克林·羅斯福為了從FBI那里獲得法西斯分子以及共產主義人士在美國國內的活動信息,支持聯邦調查局搞非法竊聽。
但很多時候,劍并不想被別人握在手里。羅斯福在任上去世后,胡佛預判,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托馬斯·杜威將在1948年11月擊敗杜魯門,入主白宮。胡佛選擇在幕后支持杜威,尤其是后者與蘇聯強硬對抗的政策。曾擔任白宮反情報官員的斯蒂芬·斯平加恩稱,胡佛不再聽從總統等任何其他人的命令,試圖在情報和執法方面席卷國家安全權力,讓自己成為一名秘密情報沙皇。白宮則堅決反對。隨著選舉臨近,杜魯門看上去已無力回天。選舉之夜,胡佛選擇放心地去睡覺,但11月30日的結果卻是杜魯門獲勝。胡佛獲知消息后,離開自己的辦公室,兩個星期之后才再度露面,其失望可見一斑。1972年胡佛死后,大批涉及美國政界高層人士的秘密文件被發現,其中涉及參議員的有883件,涉及眾議員的有722件。48年間,美國換了8位總統、16位總檢察官,但FBI局長卻始終如一,沒有一名總統能下決心趕走胡佛,華盛頓的情報圈稱,胡佛“掌握了華盛頓的鑰匙”。
“Fidelity(忠誠),Bravery(勇敢),Integrity(正直)”,這是聯邦調查局的座右銘,三個詞取首字母組合便是FBI,作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內情報和安全機構,它們的優先目標是反暴力和白領犯罪,保護美國國家領土免遭恐怖分子攻擊以及間諜行為。該機構預算由國會授權,它們處在司法部之下,向司法部長匯報工作,但行動上保持很大獨立性。它們在很多時候是美國總統最鋒利的劍,但又讓后者膽戰心驚,杜魯門曾對FBI可能成為美國的“蓋世太?!睉n心忡忡,肯尼迪長期為胡佛掌握著他與一名“納粹間諜”的對話錄音帶擔心。FBI與美國總統的相愛相殺,歸根結底是因為情報本身具有“雙刃劍”的特征,同時也與官僚機構對自身生存、擴張的本能有關。近百年來美國的重大事件中,FBI大都不曾缺席,在如今美國舉國聚焦“通俄門”之時,FBI更不可能缺席。美國歷史學家庫特勒稱,“水門事件”的教訓就是:“如果一位總統藏著秘密,并且打算繼續隱藏下去的話,就不要與FBI交惡?!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