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莉莉 張凌燕 田義洲 劉中良
浙江省舟山市中醫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人數約占原發性肺癌總數70%~85%,而其中超過60%患者初次診斷時已喪失手術切除機會[1]。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臨床采用化療方案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緩病情進展、延長生存時間,但長期應用不良反應多發,負面情緒嚴重,對病情控制和生活質量改善帶來較大挑戰[2]。中醫藥輔助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較單用西醫治療在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質量方面具有明顯優勢[3]。本文旨在探討自擬養肺滋陰解郁方輔助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及對負面情緒、生存質量、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影響。報告如下。
1.1 納入標準:①經穿刺病理活檢確診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分期Ⅲb-Ⅳ期[4];②符合《中醫內科常見病診療指南》中醫辨證診斷標準[5];③年齡75歲以下;④無敏感突變;⑤預計生存時間均超過3個月;⑥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1.2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系統惡性腫瘤;②Kamofsky(KPS)評分<60分;③重要臟器功能障礙;④凝血功能障礙;⑤精神系統疾病;⑥過敏體質。
1.3 一般資料: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共104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2例。其中對照組中,男20例,女32例;年齡42~72歲,平均57.28±6.60歲;根據病理分型劃分,鱗癌7例,腺鱗癌5例,腺癌40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8例;年齡44~73歲,平均57.41±6.65歲;根據病理分型劃分,鱗癌6例,腺鱗癌4例,腺癌42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化療單用治療,化療方案為長春瑞濱25mg/m2靜脈滴注,d1、8;順鉑80mg/m2靜脈滴注,d1;每3周為1療程,共4個療程。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加用自擬養肺滋陰解郁方輔助,組成包括:黃芪、夜交藤各20g,南沙參、北沙參、郁金、薏苡仁各15g,白術、石上柏各10g,全蝎3g。1劑加水300ml煎至100mml,每日1劑,連用至化療結束。
1.5 觀察指標:①生活質量評價依據KPS評分量表,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佳;②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③負面情緒評價依據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量表)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量表),分值越低提示負面情緒越嚴重;④免疫功能指標包括CD3+、CD4+、CD8+、CD4+/CD8+。
1.6 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KPS評分較治療前提高10分及以上;②有效:KPS評分較治療前提高但未達10分;③無效:未達上述標準[6]。
1.7 統計學方法:數據分析選擇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檢驗水準為α=0.05。
2.1 兩組治療前后KP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KPS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前61.67±5.28 62.23±5.34例數52 52治療后69.65±7.06#75.49±8.94#*
2.2 兩組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分別為6.3個月,9.1個月;觀察組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和HAMD評分比較:見表2。
2.4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比較: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A評分和HAMD評分比較(±s,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HAMD組別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前15.43±1.73 15.70±1.77 HAMA治療前14.91±2.43 14.99±2.47例數52 52治療后12.06±1.90#9.29±1.48#*治療后12.84±1.48#10.04±1.16#*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炎性細胞因子水平比較(n=52,±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治療后42.91±2.26#51.54±3.67#*CD3+(%)治療前55.46±4.08 55.09±4.01對照組觀察組CD4+(%)治療前41.56±3.25 41.42±3.21治療后30.90±2.08#39.06±3.51#*CD8+(%)治療前26.24±2.67 26.40±2.70治療后35.76±5.39#29.28±4.18#*CD4+/CD8+治療前1.67±0.50 1.73±0.53治療后0.97±0.24#1.38±0.36#*
2.5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中醫學認為,非小細胞肺癌發生因正氣虧虛、氣滯、痰凝及血瘀損傷肺絡日久所致;病者因血瘀氣滯而發為肺部積塊,同時邪毒襲體,灼傷陰津,則加重肺腎虧虛諸癥;而疾病及化療還可導致心神內耗增加,以致肝氣郁滯,氣機運行不暢,氣滯、痰凝及血瘀互結,最終形成惡性循環;故中醫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當以扶正補氣、潤肺解毒及疏肝解郁為主。本研究所用自擬養肺滋陰解郁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夜交藤活血散結,南北沙參養陰清肺,郁金解郁安神,薏苡仁利水祛濕,白術益氣燥濕,石上柏解毒散結,而全蝎則散結攻毒。諸藥合用可共奏養肺陰、扶正氣及散痰結之功,同時兼具調理氣血、舒暢情緒之效。
本研究結果中,觀察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HAMA評分和HAMD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前(均P<0.05);觀察組治療后KP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前(P<0.05),證實中西醫結合療法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治療在延長生存時間、改善負面情緒和生存質量方面具有優勢;而觀察組治療后免疫功能指標水平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則表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加用中藥方劑有助于改善機體免疫系統功能,筆者認為這可能是該方案療效頗佳的關鍵原因所在。已有研究證實[7],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機體免疫狀態與遠期復發轉移風險具有相關性;其中CD8+細胞水平升高可導致細胞免疫損傷加重,而CD3+、CD4+及CD4+/CD8+水平降低則與免疫逃逸發生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自擬養肺滋陰解郁方輔助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能夠顯著延長無進展生存時間,緩解負面情緒,提高生存質量,并有助于改善機體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