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玉廷
(重慶市渝北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1120)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指患者的椎動脈在受到強烈的刺激或壓迫后,導致其椎動脈供血不足所致的疾病[1]。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且該病患者多為老年人。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癥狀為頭暈、頭痛及記憶力減退等。有資料顯示,用針刺療法聯(lián)合推拿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顯著。為了探討用針刺療法聯(lián)合推拿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筆者對重慶市渝北區(qū)中醫(yī)院收治10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以下研究。
將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重慶市渝北區(qū)中醫(yī)院收治10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100例患者的病情經(jīng)檢查均符合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這100例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患有其他類型的頸椎病。2)合并有其他疾病。3)不具有正常的溝通能力。將這100例患者平均分為reference組和observation組。在reference組患者中,有男30例,女20例;其年齡為33~72歲,平均年齡為(46.5±4.9)歲;其病程為1~12年,平均病程為(5.3±0.7)年。在observation組患者中,有男29例,女21例;其年齡為35~71歲,平均年齡為(46.7±4.8)歲;其病程為1~13年,平均病程為(5.4±0.8)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過重慶市渝北區(qū)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為reference組患者采用中醫(yī)針刺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操作方法為:讓患者取坐位,并放松肩部。選取其風池穴、大椎穴、內(nèi)關穴、太沖穴、百會穴等穴位為針刺的主穴。對毫針及患者的皮膚進行消毒。采用規(guī)格為0.35 mm×40 mm的毫針對患者的百會穴進行針刺,進針的深度為0.5寸。對患者的風池穴進行針刺,進針的深度為1寸。對患者的大椎穴進行斜刺,進針的深度為0.5寸。然后,對患者其他的穴位進行針刺。對患者所有的穴位均按照平補平瀉法進行針刺,直到其穴位出現(xiàn)腫脹感為宜,并為其留針30 min,每天針刺1次,連續(xù)治療半個月。在此基礎上,為observation組患者采用推拿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操作方法為:讓患者取坐位,為其按揉頸部,按揉的力度為先輕后重,讓其頸部的肌肉充分放松。然后,為患者取仰臥位,對其百會穴、頸夾脊穴、風池穴及大椎穴等穴位進行按壓,按壓的力度為先輕后重,直到其穴位處感到酸痛為宜。接下來以逆時針方向再次按揉以上穴位,以促進這些穴位處的血液流動。每次為患者推拿的時間為30 min,每天推拿1次,連續(xù)治療半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接受治療的時間及治療后頸椎功能恢復的時間。根據(jù)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及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病情的改善情況,將其治療的結果分為痊愈、有效及無效三個等級[2]。痊愈:治療后,患者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其肩頸部的肌肉力量與活動能力均恢復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其頸肩部在活動時無明顯的不適感,其頸肩部的肌肉力量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治療后,患者頭暈、頭痛等臨床癥狀無改善,其頸肩部有明顯的不適感,其頸肩部肌肉的力量均未恢復正常。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observation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0%,reference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8%,observation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reference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比較
治療后observation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治療的時間及頸椎功能恢復的時間均短于reference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d,±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d,±s)
組別 例數(shù) 癥狀消失的時間 治療的時間 頸椎功能恢復的時間observation 組 50 7.4±1.5 10.8±2.1 13.3±3.4 reference組 50 9.9±2.5 14.4±2.4 18.5±2.4 t值 11.133 12.689 12.718 P 值 <0.05 <0.05 <0.05
頸椎是人體結構中的重要樞紐,也是人體全身重要靜脈的必經(jīng)之路。有資料顯示,通過改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百會穴、風池穴、內(nèi)關穴、大椎穴等穴位處的血供,可促進其病情的好轉。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采用針刺療法進行治療時,用針刺其百會穴,可促進其大腦的血液循環(huán),有效地緩解其頭痛及頭暈的癥狀;用針刺患者的夾脊穴,可起到行氣活血、調節(jié)陰陽的作用。對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采用推拿療法進行治療時,用手按壓其頸椎,可起到舒筋活血、活動其關節(jié)、放松其肌肉的作用[3]。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observation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reference組患者,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消失的時間、接受治療的時間及頸椎功能恢復的時間均短于reference組患者(P<0.05)。綜上所述,用針刺療法聯(lián)合推拿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顯著,可促進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