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蕾,王珺陽,董曉冉
(安徽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安徽 蚌埠 233000)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是新時代財務管理的新模式,結合共享服務中心(SSC)的相關內容,從市場視角進行審視,基于網絡經濟和企業管理共享的新思路,利用新技術為客戶提供規范化財務信息服務[1]。
“大智移云”時代融合了包括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在內的新技術,社會經濟水平在“大智移云”的背景下馬不停蹄地前進著,會計信息化也得到了飛速發展。與此同時,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也迎來了新契機,新興型企業紛紛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優化企業業務流程,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實現規模經濟。
而伴隨著新技術的日趨成熟,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企業中作為獨立運營的組織機構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建立一套績效評價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自從1999年摩托羅拉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家全球會計服務中心,財務共享服務模式逐步發展成了企業財務轉型的重要工具(見表1)。

表1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發展歷程

表1(續)
2015年安永對近5年內我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進行相關的專業性調查,結果表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數量呈現高速增長趨勢,共享服務中心的用戶評價關注度也達到了歷史新高度(其中成本50%,業務效率89%,服務滿意度81%,業務質量75%)[2];根據北京國家會計學院最新發布的資料顯示,中國已經有超過70%的大企業將財務共享中心作為公司發展的重要戰略規劃。
1.政策背景角度
2013年財政部出臺的《企業會計信息化工作規范》中提到:子公司數量多且分布地分散的企業應當積極尋找一條利用互聯網+會計的道路實現企業工作集中化,繼而搭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3];2014年財政部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為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會計信息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會計改革發展的“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到將加強會計信息化,促進業務與財務數據融合,探索會計信息共享作為主要任務[4]。由此可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是“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實現會計信息化的必經之路。
2.行業背景角度
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會計行業政策的改變等,公司的財務管理面臨了很多不可控的風險。同時我國大部分大型企業在全國范圍內都有子公司,而各地區之間存在的各方面的差異性不利于企業戰略的實施。鑒于行業的這些新挑戰,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作為“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管理的新模式為企業管理提供了以下便利。
第一,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帶動了我國管理科學化的進程。科學、標準的財務管理系統是我國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構建需要企業組織一支包括高水平的財務管理人才及技術人員的專業團隊,這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的科學化。
第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可以實現企業財務的集中式管理。實現財務信息的及時共享將海量復雜的數據跨地區進行分析,極大地提高了財務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簡化了財務運作的流程。
第三,財務服務共享中心實現了企業財務的精細化管理,避免了財務管理“真空化”的現象。通過該管理模式的應用,企業財務流程的每一步都可以進行追蹤,保證了企業財務的安全性,極大地降低了財務風險。
傳統的財務共享中心具有規模性、規范性、技術性和服務性的特點,而“大智移云”背景下的財務共享系統在兼具以上特點之外還具有以下三個顯著特征。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因為“云平臺”的構建而更加“云”化。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云平臺是依托互聯網技術,利用云計算作為技術支持,兼具基礎數據服務和軟件服務的提供商。“云平臺”的構建為客戶提供“5A”服務:Anyone,Anything,Anywhere,Anytime,Anydevice,即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網絡存在,體驗者就可以訪問云計算的相關服務。
基于“消費商場+財務共享”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從財務向前貫穿延伸至業務部分,聯系供應商、客戶、稅務部門、銀行等各個部分,實現對內覆蓋全部業務流程,對外聯系價值鏈各個環節。首先,消費商城實現了滴答出行(公務車費)、淘寶(辦公采購)、攜程(差旅費)與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緊密集成,實現了“零報銷”環節,系統可以根據生成的電子發票進行自動化核算。其次,基于“消費商城+財務共享”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實現了每一筆交易數據從產生源頭的記錄,與此同時,一系列的流程:系統支付結算,生成財務報表,在此技術支撐下,財務會計從繁雜的業務流程中解放出來,工作中心逐漸向高附加值的管理會計工作轉移。最后,消費商城改變了以往的信息不對稱實現了透明化的交易流程,企業采購、銀行對賬、銷管費用等等都記錄在交易數據庫中。
傳統的財務共享中心的核心目標是企業財務的集中化管理,財務流程的優化,人力成本的節約,將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會計進行重塑,從記賬、核算等基礎性事務向智能化、專業化的管理工作轉變[5]。但由于技術方面的限制,傳統財務共享中心未能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僅是停留在交易階段。“大智移云”背景下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發揮了信息化平臺的作用,實現交易與數據的關聯,財務共享系統與業務處理系統的有機融合。財務流、業務流、管理流的“三流統一”,使數據來源的可靠性與真實性得到強有力的保證,企業整條價值鏈上的交易數據都可以追根溯源,基于此,實現了企業集團通過大數據的深挖、剖析,再開發創造價值。
美國某上市公司根據對選定上市公司的調查研究表明,企業績效管理的實施以及實施的程度與企業的業績存在著很大的關聯性,選擇股權收益率、資產回報率、投資回報現金流動率和員工人均銷售額作為指標,具備績效管理系統的企業結果統計依次顯示為:10.2%,8%,6.6%,S|169.9;缺乏績效管理系統的企業結果分別為:4.4%,4.55%,4.7%和S|126.1[注]內容出自翰威特公司2012年在官網發布的《知名股份公司績效管理體系全套》第16頁。。
與其他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績效評價體系相比,本體系基于“大智移云”背景而具有以下新特征。
1.在績效評價時側重選擇容易橫向和縱向對比的指標
結合“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共享中心的特征——價值創造目標,根據注冊會計師教材,價值創造原則又包括有價值的創意原則、凈增收益原則、比較優勢原則和期權原則。因此在績效評價時側重于選擇容易橫向和縱向對比的指標便于分析比較,同時指標的選擇能夠體現企業未來發展的潛力。
2.在績效評價時注重對企業創新能力、研發投入等方面的考核
考慮到大數據、云計算的時代趨勢,“大智移云”下績效評價更加注重對于企業創新能力、研發投入等方面的考核,即非財務指標所占的比重更大。
大部分企業的績效分析只是關注財務指標,而財務指標作為滯后指標僅能提供給信息使用者有關企業業績的短期預測。平衡記分卡是在兼顧財務信息的基礎上,將公司戰略轉化為相平衡的四個方面,并針對每一方面有著不同的量度標準。本文便從財務維度、客戶維度、內部運營維度以及學習和成長四個維度出發,同時予以細化,建立一個企業績效的多維評價指標體系。
1.公司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績效評價的遞階層次結構的建立
(1)財務維度
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公司績效不同層面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對經營效率是直接影響,對經營效果是間接影響。因此在指標選擇上采用間接法,以提升企業運營效率為主,選擇了存貨周轉率、銷售回報率、資產回報率、股價四個指標。
(2)客戶維度
公司所有收入均來自于客戶,所以客戶識別與客戶細分對所有公司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在“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業務來源還包括外部客戶,即進行提供外包服務,所以側重于對與外部客戶達成交易的考核。
(3)內部運營維度
內部業務指標是為了連接財務指標和客戶指標,實現客戶價值和股東價值,同時,“大智移云”背景下內部運營指標已超越了簡單的財務差異指標,并且將產出指標也包括在內,所以,該維度選擇了降低存貨、業務完成率和核算差錯率三個指標。
(4)學習和成長維度
單純地用財務指標來度量學習與成長維度往往只能揭示短期成果,而短期培訓一般無法獲利,所以引入財務指標,結合未來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的發展,側重于企業創新業務能力的考核,選擇設計變更次數、建立客戶驅動文化和填補關鍵競爭力空白三個指標。具體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公司績效評價層次結構表
2.各層次指標對上一層指標的權重分配
(1)準則層對目標層的影響
1)準則層對目標層比較判別矩陣的構建
根據企業在財務共享模式下的實際運營情況,以及平衡計分卡理論,本文通過兩兩比較法對其進行比較判別矩陣的構建(表3)。

表3 準則層對目標層的比較判別矩陣表
2)單準則下的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利用求和法計算出準則層對目標層比較判別矩陣的權重向量為:
W0=[0.0488,0.2212,0.6157,0.1143]′
最大特征值為:
λ0=4.1853
由此可知,一致性比例:
因此通過一致性檢驗。
(2)方案層對準則層的影響
1)方案層P1n(n=1,2,3,4)對財務維度的影響
第一,財務維度下比較判別矩陣的構建。根據財務維度下的指標衡量的內容及重要程度,可得比較判別矩陣(表4)。

表4 財務維度下的比較判別矩陣表
第二,單準則下的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利用求和法可得方案層P1n(n=1,2,3,4)對財務維度的權重向量為:
W1=[0.5579,0.1219,0.2633,0.0569]′
最大特征值為:
λ1=4.1185
由此可得,一致性比例:
因此通過一致性檢驗。
2)方案層P2n(n=1,2,3,4)對客戶維度的影響
第一,客戶緯度下比較判別矩陣的構建。根據客戶維度下的指標衡量的內容及重要程度,可得比較判別矩陣(表5)。

表5 客戶緯度下的比較判別矩陣表
第二,單準則下的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利用求和法可得方案層P2n(n=1,2,3,4)對客戶維度的權重向量為:
W2=[0.0569,0.2633,0.1219,0.5579]′
最大特征值為:
λ2=4.1185
由此可得,一致性比例:
因此通過一致性檢驗。
3)方案層P3n(n=1,2,3)對內部運營維度的影響
第一,內部運營維度下比較判別矩陣的構建。根據內部運營維度下的指標衡量的內容及重要程度,可得比較判別矩陣(表6)。

表6 內部運營維度下的比較判別矩陣表
第二,單準則下的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利用求和法可得方案層P3n(n=1,2,3)對內部運營維度的權重向量為:
W3=[0.2605,0.6333,0.1062]′
最大特征值為:
λ3=3.0387
由此可得,一致性比例:
因此通過一致性檢驗。
4)方案層P4n(n=1,2,3)對學習和成長維度的影響
第一, 學習和成長維度下比較判別矩陣的構
建。根據學習和成長維度下的指標衡量的內容及重要程度,可得比較判別矩陣(表7)。

表7 學習和成長維度下的比較判別矩陣表
第二,單準則下的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利用求和法可得方案層P4n(n=1,2,3)對學習和成長維度的權重向量為:
W4=[0.0738,0.2828,0.6434]′
最大特征值為:
λ4=3.0655
由此可得,一致性比例:
因此通過一致性檢驗。
3.函數模型的構建
由各層次指標對上一層次指標的權重分配,可得方案層各指標對M公司績效評價的影響能力(表8)。

表8 方案層各指標影響能力表
G=0.0272C11+0.0059C12+0.0129C13+0.0028C14+0.0126C21+0.0583C22+0.0270C23+0.1234C24+0.1604C31+0.3900C32+0.0654C33+0.0084C41+0.0323C42+0.0735C43
4.實證分析
(1)平衡記分卡四維度指標分析
由求和法計算出的準則層對決策層的權重可知,財務維度所占權重值為0.048,客戶維度所占權重值為0.2212,內部運營維度所占權重值為0.6157,學習和成長維度所占權重值為0.1143。因此,內部運營維度在對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評價體系中是最核心的評價指標。相對而言,財務維度所占比較小,但其可操作性也是不容忽視的。
(2)方案層指標分析
1)財務維度分析
由方案層對財務維度的權重向量可知,銷售回報率在整個評價體系中所占比重最大,為0.5579;其次是資產回報率,其占整個體系的0.2633;再次是存貨周轉率,占比為0.1219;最后是股價,其對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財務維度的評價力為0.0569。這意味著,在財務維度中,銷售回報率能大幅度地評價公司績效的有效度。
2)客戶維度分析
由方案層對客戶維度的權重向量可知,服務達成率是能有效評價客戶維度績效的主要因素,其占整個客戶維度的0.5579。而客戶滿意度的重要性則相對偏弱一點,只占0.0569。因此,我們認為服務達成率指標、客戶增長率指標以及訂貨至交貨所需時間指標都在不同程度上對客戶滿意度指標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3)內部運營維度分析
由方案層對內部運營維度的權重向量可知,內部運營維度最主要的指標是業務完成率,其占比高達0.6333;其次是降低存貨指標,其占比為0.2605;最后是核算差錯率指標,其占比為0.1026。因此,如果一家公司具有高質量的業務完成率的話,就意味著該公司具有流暢的內部流程,且能夠通過這種流程來提升自身的價值主張。
4)學習和成長維度分析
由方案層對學習和成長維度的權重向量可知,填補關鍵競爭力空白指標在整個學習和成長維度體系中最為突出,其占比為0.6434;其次,相對較弱的是建立客戶驅動文化指標,其占比為0.2828;最后,對學習和成長維度影響最弱的是設計變更次數指標。這意味著當企業具有一定的競爭力的時候,其成長速度才會不斷加快,且其學習能力才能持續增強。
各個企業的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得到了進一步的升級和優化,結合上述實證分析結果,我們對“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績效管理提出以下建議:結合平衡記分卡、戰略地圖等工具將相關戰略轉化為具體營運目標,而當前信息化快速發展,財務共享中心應該在滿足企業營運目標的基礎上實現服務外包;其中,在對于平衡記分卡指標的選擇過程中要側重于銷售回報率,填補關鍵競爭力空白和業務完成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