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劉 丹, 陳 民*
(1.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沈陽 110032;2.長春市中醫院,長春 130022)
MCI是介于正常老齡化與癡呆之間的過渡狀態,有輕微的認知缺損,但沒有癡呆的疾病分類單元,認知功能尚未達到癡呆診斷標準,日常生活功能基本保留[1]。目前尚無實質性逆轉癡呆的特效藥物或治療方法[2],早期識別MCI,有助于為老年癡呆提供最佳防治時間窗[3-6]。目前研究最為充分的是與阿爾茨海默病(AD)相關的MCI,稱為AD所致MCI[7]。本課題組著眼于利用中藥復方干預MCI,以期預防或延緩MCI向AD發展。
1.1 一般資料 來源于2015年4月-2017年4月就診于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MCI患者,錄入符合腎虛痰瘀證10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藥治療組和生活方式干預對照組,各50例。年齡57~76歲,受教育程度6~12年。治療組中,1名病例因未按時服藥而脫落,完成研究者49名;對照組中,2例因個人原因退出治療而脫落,完成研究者48名。
1.2 MCI診斷標準 MCI的西醫診斷標準[8]:1)主訴為記憶障礙,持續時間>3個月,并有第三者確認;2)有客觀證據證明記憶力減退,MoCA評分<26分;3)其他認知功能僅輕度損害或相對完好,未能達到癡呆的診斷標準,臨床癡呆評價量表評分為 0.5分;4)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尚未受到影響。
1.3 中醫證候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9]中提出的老年期癡呆診斷標準屬腎虛痰瘀者,1)主癥:智能減退,腰膝酸軟和/或倦怠思臥;頭重如裹和/或納呆脘脹、痰多吐涎;頭痛如刺和/或口唇爪甲青紫。2)次癥:表情呆板、善驚易恐和/或腦轉耳鳴;形體肥胖,肢體困重;面色晦暗、少歡寡言或躁動不安。具備主癥3項(智能減退必備),次癥至少具備3 項以上者即可臨床辨證為腎虛痰瘀證。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口服中藥復方補元聰腦湯,藥物組成(黃芪、制何首烏、石菖蒲、枸杞子、丹參、益智仁、遠至、半夏、郁金、茯苓、炙甘草)[10],對照組口服模擬中藥湯劑(苦味素、 食用色素),每日1劑,水煎至300 mL,分3次溫服。用藥12周,每月隨訪1次。治療期間禁止使用影響認知功能的藥物。
1.5 觀察指標 采用ADL評價治療前后患者的行為能力的變化;治療前后,分別進行血尿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測來評估治療的安全性;采用MoCA評分表對治療前后進行總體認知功能評估,分數越高,認知功能越好。
1.6 中醫證候療效評價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1]療效指數(尼莫地平法)= [(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證候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好轉: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有效率(%)=(痊愈人數+顯效人數+有效人數)/總人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 ADL評分比較 見表 1。
表1 2 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 s) 分

表1 2 組治療前后ADL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0.05
組 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8 80.79±1.10 80.52±0.17#治療組 49 81.63±1.18 81.98±0.92#
2.2 2組臨床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臨床中醫證侯療效比較 例
2.3 2組治療前后MoCA評分比較 見表3。
2.4 2組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比較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有2例男患者出現稀便,繼續服藥1周左右癥狀消失。2組治療前后安全性指標檢測均未見異常。

表3 2組治療前后MoCA評分比較(x ± s) 分
本課題組結合MCI證型流行病學文獻調查所得,以腎虛居多,痰濁其次,血瘀再次的證型特點,總結出具補腎健脾、豁痰開竅、活血化瘀功效的補元聰腦湯對MCI患者進行干預。本研究選取近年國內外研究[12-14]評估MCI最為優勢的MoCA量表,同時采取ADL的比較,映證了MCI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尚未受到損害的理論。結果顯示,中藥復方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整體認知功能有明顯效果,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