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媛,于 燕,盧曉娥,常 婧,魯宗高,張玉蓮
(1.陜西省人民醫院院前急救科,西安 710068;2.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西安 710068;3.陜西省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西安 710068;4.陜西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西安 710068;5.陜西省人民醫院院長辦公室,西安 710068)
慢性萎縮性胃炎(CAG)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慢性疾病,病程較長、治愈率低、反復發作為其主要特點[1],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有胃脘脹痛、反酸燒心、食欲減退、呃逆喛氣等。目前,臨床上治療CAG多以藥物為主,效果較為顯著,但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易引發病情反復而影響預后[2-3]。在傳統護理理念中,醫護人員對患者的護理只限于住院期間,出院后就終止了護理服務。但由于CAG的患病群體以老年人為主,其對疾病的診療知識了解較少,出院后在沒有專業性的護理指導及干預情況下,很難做到完全遵醫,嚴重威脅其預后[4-5]。隨著護理模式的不斷更新,延續性護理是指患者出院后,為了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和管理能力,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的有關指導,以促進患者康復,改善其生存質量[6]。本文選擇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延伸護理對CAG患者患者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CAG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間經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3例,研究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齡為(51.2±6.3)歲,平均病程為(5.0±1.1)年;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齡為(50.6±6.1)歲,平均病程為(5.1±1.2)年;統計學對比2組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中國慢性胃炎共識意見》中CAG的診斷標準[7],并經胃鏡、病理檢查確診;2)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有消化道潰瘍、慢性淺表性胃炎、胃癌等消化道疾病者;2)嚴重心、肝、腎疾病者;3)患有嚴重精神類疾病者;4)不能完全配合本次研究者。
1.3 干預方式
1.3.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知識健康教育,為其詳細講解出院后的相關注意事項,包括用藥方法、飲食情況、生活習慣等,并提前告知可能會出現的并發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
1.3.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延續護理措施,具體包括:1)短信服務: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具有針對性地向其定期發送短信通知,內容為合理膳食、調節情緒、注意事項、戒煙酒等;2)電話服務:定期以電話的形式對患者進行出院隨訪,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藥、飲食、心態狀況,對于出現的不良情況應給予科學指導;3)微信群互動:為同一病房的患者建立一個微信群,使患者能及時了解病友的恢復情況,互相之間取長補短,共同促進疾病的恢復,并定期安排一位醫生在群里與患者之間進行互動,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耐心給予解答;4)復查:以3個月、半年為間隔,提前與患者及其家屬預約來院復查的時間,通過以醫生與患者面對面溝通這種方式使醫生真正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
1.4 觀察指標
1.4.1 總有效率對比 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經胃鏡、病理學檢查機體相關改變消失即為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緩解明顯,經胃鏡、病理學檢查機體相關改變有改善即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指標者即為無效。
1.4.2 治療依從性和再住院率對比 統計2組干預后的治療依從性及再住院率。
1.4.3 生活質量對比 采用WHO生存質量評定量表(QOL)分別對2組出院時及干預1年后進行評價,包括心理領域、社會領域、環境領域、生理領域及生活質量總評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經χ2方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見表1。

表1 2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n = 43) 例
2.2 2組治療依從性和再住院率對比 見表2。

表2 2組治療依從性和再住院率對比(n = 43) 例(%)
2.3 2組生活質量對比 見表3。
表3 2組生活質量對比(± s ,n = 43) 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 P< 0.05;與干預前相比,△P<0.05
?
CAG是一種常發生于老年群體中的消化系統疑難病及多發病,會出現胃黏膜上皮和腺體萎縮、黏膜變薄、黏膜肌層增厚及腸腺上皮不典型增生等癥狀[8],治愈率低,且有一定的惡變的可能。據相關資料顯示,CAG預后的好壞與患者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9-10],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該病的發病率越高,病情越重,反復發作、病程長又會加重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導致其治療依從性變差,進而影響治療效果[11-12]。因此,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利于改善其預后效果,還對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促進作用。
在住院期間,有醫護人員的專業護理及指導,患者的生活和飲食習慣均較好,但出院后,對疾病了解不足、心理狀態不佳、缺乏護理知識、經濟壓力等各類因素的影響,易導致患者忽視胃炎的相關誘發因素,從而影響預后[13-15]。延續護理是通過健康教育、信息支持、心理護理等方式為患者提供連續性指導及護理,從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護理措施。據相關資料顯示,在患者出院后仍對其進行延伸護理,可及時發現患者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同時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指導,有助于鞏固治療效果,并且對改善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關系也有很好的作用[16-17]。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93.0%顯著高于對照組79.1%(P<0.05);治療后,研究組治療依從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再住院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各評分及總評分均顯著升高、且研究組更優(P<0.05)。分析其原因為:延伸護理服務通過定期以短信的方式向患者知會CAG的相關知識及用藥指導,通過電話隨訪方式了解患者的預后情況及生活習慣、飲食狀況并對出現的不良情況給予及時指正,在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認識的同時,也有效提高了遵醫自覺性,提醒定期復查服務有利于患者及醫務人員真正了解患者的身體恢復狀況。延伸護理服務具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制訂個性化健康指導方案,幫助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及健康的生活方式[18-20],對患者疾病預后及生活質量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對CAG患者實施延伸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增加治療依從性,并改善其生活質量,患者的再住院率較低,臨床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