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溫燕 本報記者 杜海川 ●柳玉鵬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恩格爾等人24日提出《網絡外交法案》草案,旨在推進在美國國務院設立國際網絡空間政策辦公室,強化美國的網絡外交。
俄羅斯衛星網25日稱,該法案草案由民主黨議員、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恩格爾及該委員會共和黨議員麥考爾共同提交。由于是兩黨合擬,其在兩院通過的概率大增。麥考爾和恩格爾24日聲稱:“2019年網絡外交法案創造了一項美國國際網絡政策,它推進民主原則,拒絕俄羅斯和中國對互聯網施加更多控制和審查的企圖。”報道還稱,該草案中提到,其他國家不能強制要求將互聯網數據保存在本國境內,但沒有包含采取制裁在內的具體反制措施。
據美國網絡安全公司Endgame網站介紹,《網絡外交法案》由兩黨議員在2017年首次提出,主張為支持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在國際上努力促進開放、可互操作、安全和可靠的信息和通信基礎設施”。法案還羅列了6個威脅:俄羅斯、中國、伊朗、朝鮮、恐怖分子和犯罪分子。其中,俄羅斯、伊朗和朝鮮被指對美國關鍵基礎設施實施過網絡攻擊,而中國“一直被認為與美國為主的全球科技巨頭遭網絡入侵有關”。美國Newsmax網站本月15日稱,《網絡外交法案》將要求政府確保其他國家就適當網絡空間行為作出承諾。美國“政治”新聞網站24日稱,美國國務院此前拖延了創建網絡外交辦公室的計劃,如今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繼續試圖迫使政府采取行動。
中國網絡空間戰略研究所所長秦安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推動的《網絡外交法案》與其他國家管轄網絡空間的《網絡安全法》有相似之處。但美國把全球互聯網體系當成自己的地盤,它站在互聯網締造者的角度,認為在網絡空間里跑馬圈地、掌握控制權是理所應當的,“美國的網絡空間國際合作并非是為了合作,反而是為強化它在網絡空間的統治地位”。
秦安說,《網絡外交法案》把安全作為核心,也說明該問題是各國對抗、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對于美國議員在《網絡外交法案》中將中俄視為威脅,秦安表示,在網絡空間里中國人從來都不是美國的敵人。他說:“美國最大的敵人是網絡恐怖主義,把中俄等國與恐怖主義并列為網絡威脅,是極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