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興趣產生的學習沖動,能有效地提起學生的求知欲。形式簡單、應用意識落后的作業會影響學生的求知積極性。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積極研究趣味性的數學作業方式,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教師在設計作業過程中,注意應用新課程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個體情況,聯系生活實踐,設計一些充滿趣味性的作業,同時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于此促進學生學習熱情的提高。
關鍵詞:數學作業;趣味化設計;多元化評價
一、 作業設計與評價出現的不足
(一) 設計不足
第一,出現了大量模仿例題的題目,嚴重缺少趣味性題目。沒有趣味的題目無法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談不上很好地完成數學作業了,從而產生一些學習陋習,為了“完成”而完成,嚴重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第二,數學價值主要體現在應用上,當前數學作業中普遍都是計算型題目。沒有推出很好地應用表達類題目,讓學生不斷地計算再計算,很快就會影響學生的做題積極性,也直接影響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形成。
第三,目前的數學作業題型缺乏互動性,大部分是讓學生獨立完成的題目,忽略了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需求,無法科學應用社會生活的大家庭,忽略了數學知識聯系生活的特點。
(二) 評價不足
第一,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評價方式僅以對錯為評估標準,學生通常不清楚錯在哪里,出錯原因;這道題的錯誤和正確道理又是什么,是否還有更優解題方式。
第二,“怎么做的,連這個都不會。”老師評價中帶有鄙視與打擊性,容易令一部分學生失去學習信心,使他們懷疑自我。這樣的學生長期處在一種被否定的成長環境中,他們不是消極服從,就是極端反抗。
第三,在批改作業傳統方式中,評價主體固定和單一,通常都是教師講授課程,學生被動接受,家長也不能全面了解情況。結果學生只是做任務般完成作業,缺乏責任心。
二、 作業設計方法
新課程改革要求小學數學強調學生的主動性,教師應徹底拋棄傳統教學模式,科學應用多樣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方式,也直接體現出教學成果,要想充分發揮學生能動性,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教師應轉變傳統設計作業方式。
(一) 結合游戲設計作業
小學生天生喜愛游戲,特別是三、四年級的學生更是這樣,引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做好作業,無形之中發揮了寓教于樂的作用。比如,在“乘法口訣”的這一作業設計中,嘗試以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作業,通過類似開展“乘法口訣接力”的游戲,提高學生的作業熱情,從而摒棄傳統的背誦默寫方式。為學生創造了輕松的學習環境,進一步培養學習熱情。
(二) 根據生活實踐設計作業
數學源自生活,在設計作業過程中,應科學融入生活性問題,也把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比如在講“統計”時,鼓勵學生對本班同學的年齡進行調查,教師以這一調查結果作為參考開展教學,這樣就成功延伸了單純的課本教學,到再上資料教學。在教學中應用學生整理的數據,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結束學習以后,還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獲得的知識,對自己家庭月開銷和父母收入進行統計,并繪制成圖表,如此就在生活中很好地應用了知識。
(三) 在作業中融入動手操作
與純粹的理論學習比較,小學生更加喜歡可以操作的事物,并且形象的事物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延遲記憶時間,培養學習感受力,有利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受數學的無窮趣味,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水平。比如在設計“四邊形”作業時,教師要求學生親自制作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借助直尺工具對每種圖形的邊長、周長進行測量,同時對二者的關系有效對比,并用自己的語言闡述邊長與周長之間存在哪些關系。這樣就打破了傳統理論教學模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掌握計算周長的公式。
(四) 借助想象力設計作業
小學生擁有無窮無盡的想象力,學習過程中充滿各種疑問,此時教師需要充分應用學生的豐富想象力,在設計作業中表現開放性,盡量為學生創造可以利用的空間。比如在學習“三角形”以后,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一部分問題,此時有的學生會說“三角形十分結實,可以支撐東西,比如三角支架”,有的會說“三角形是對稱的,比如我們的疊紙”,還有的說“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等,如此有效外延了“三角形”知識,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點的能力。
三、 科學評價作業
(一) 有效結合整體性與全面性
在評價作業過程中,為了避免發生簡單化處理的現象,不能只是提供一個簡單的對錯判斷。除了給予肯定、建設性的意見之外,還要關注評價作業的整體、全面性。也就是不僅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情況給予評價,還要評估學生的學習態度,注意解題過程中學生體現的創新思維能力。通常狀況下,教師可以認真設計一些批閱標識,這些標識不僅要準確還要形象。比如掌握知識的評價使用A、B、C,評估學習態度則用+、-,標識的象征性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做作業也不再是一種學習負擔。
(二) 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正是由于學生個體存在的不完美,才要求教師帶有藝術性的開展工作。教師應平和對待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學生的錯誤絕不是他們的責任,這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自然發生的磕絆,同時也從側面體現出教學存在的不足。因此,指出學生錯誤的過程中,也需要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批評學生的表現,不如設身處地地了解學生的難處。教師必須轉變工作態度,將教訓轉變為傾聽,鼓勵學生說出疑惑,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有利于他們找出問題的原因,之后通過一種建設性方法做出參考回答。
四、 結束語
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和評價給予正確的認識,并且選擇不同角度綜合評估設計思路與評價策略的真實作用,有利于提高小學數學綜合水平,一定程度上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保證他們在規定時間內高效做好作業。因此,在設計作業過程中,教師應全面考慮趣味性,并采取多元化的評價策略,使小學生完成作業達到預期要求。
作者簡介:
黃超慧,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張浦鎮周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