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 310000)
扎染是指織物在染色前被針、線等工具進行扎、縫、縛、綴、夾等多種方式處理,在染色時,由于結扎的地方染料作色不勻稱或者無法著色,所以,在拆線后織物就形成了各色圖案。由于傳統扎染藝術手工制作的無法重現性,所以世界上不會存在相同的扎染作品,這也是扎染的獨特魅力之一。
傳統的扎染藝術,色彩風格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類別。一類是以大理白族為代表的靛藍為主的藍白色調風格,另一類是以四川自貢為代表的紅白,綠白等鮮艷濃烈的色調風格。
不論是怎么樣的色彩風格,植物染都是民間印染技藝的主要原料。植物染使用花、草、樹、木的根、莖、葉、花、果實、果皮等部位作為原料,通過染色的方法對棉、麻、絲、皮、毛等原始材料進行著色。除了植物染料,扎染在染色也會使用礦物質染料,用色相對被劃分為紅、黃、藍色系。
扎染的藝術魅力也體現在了色彩的表現形式上。單色扎染的暈染效果具有中國寫意畫般的意境,與之不同的是,多色套染則呈現不同色彩的視覺碰撞,有強烈的視覺刺激,讓人產生新的夢幻般的視覺享受。除了這兩種染色技法,常見的也還有涂染著色法、罩染著色法、局部防染法,藝術效果各異但都具有獨特的魅力。
藍染是染料界不得不提的活化石,至今仍在使用。藍白色調風格的扎染多數是用菘藍作為染料的,菘藍又名蘭草、板藍根,靛藍含量約為0.77%。靛藍是一種還原染劑,它可以多次浸染,層層加深,其色彩明度差異可以推延至30多階以上。與此同時,它的特性十分穩定,可以與其他的植物染草套印處多種色彩,而且染色方式是冷染法,方便快捷,也正是因為它這樣的特性,這種染料也沿用至今。1
相比較云南大理白族地區凝重、素雅的藍白扎染而言,以四川自貢地區為主的蜀纈,色彩濃烈、絢麗多彩,可以說是久負盛名。早在唐代,民間獻入宮廷的織物里面就有四川蜀纈。四川蜀纈的工藝技法可以說是極為豐富,針法靈活,會運用絞、縫、扎、捆、疊、縛、夾等多種結扎技法,圖形紋樣也會設計使用多種吉祥寓意的紋樣,例如我們熟知的牡丹、荷花、鳳凰等等,在結扎時每個結的大小、松緊、稀密又各不相同,與此同時,其在染色時也格外注意色彩的層次變化,所以四川蜀纈扎染到最后的藝術成品就各有所不同,絢麗多姿。2它常常用深色染料作為背景,突出多次套色而形成的多種色彩融合,藝術風格鮮艷而又濃烈。
中國廣袤無垠的土地和多民族的文化特征使得中國有了兼并包容的文化力量,推動了扎染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因此,扎染藝術也表現了各個民族的歷史文化特征,是各個民族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以及宗教信仰的縮影。直至今日,它也是當代的文化烙印,生存于少數民族的日常生活之中。扎染圖案紋樣多種多樣,其中比較典型的有云南白族扎染藝術和江蘇南通扎染藝術。除此之外,四川的扎染藝術以線表現居多,清新自然,湖南的扎染則淳樸厚重,西藏與內蒙的扎染則又通常為毛氈制品,古樸深沉。
長期以來,扎染藝術的圖案紋樣主要是以點、線、面為主的幾何紋樣和具有特殊意義的民間圖騰這兩種最為經典。
1.民間圖騰
民間圖騰大多數為寫實圖案,通常反應自然界中的動物、風景,或者日常生活中的人物、生活場景,以藝術的手法(寓意、象征、虛構等)將其展現在織物上,例如傳統的五福捧壽、松鶴延年、蓮生貴子等圖樣。
2.幾何紋樣
與之相比,幾何紋樣大多數為抽象圖案。它以設計最為基本的點、線、面去描述對象,具有高度的裝飾性和藝術表達力,常常給予人們想象的空間,例如鹿胎纈、魚子纈、瑪瑙纈、青碧纈、三套纈等圖樣。云南白族的扎染作品就偏好使用對稱的幾何紋樣,如常見的蝴蝶紋、花卉紋等圖樣,這些圖樣造型布局飽滿,有細膩的藝術表現,以勞動人民獨有的創作視角,闡釋了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向往。
扎染的藝術風格也主要表現在制作過程中所產生的自然肌理的效果上。由于扎染的結扎工藝分為串扎法、撮扎發、塔扎法、卷紋法、打結法、夾扎法、捆縛法、亂扎法等,它的織物也會隨著結扎而形成或硬挺、或柔軟、或鮮明、或朦朧、或粗曠、或細膩的觸覺質感,所以它的肌理就主要有褶皺、線眼、滲透、浮雕這幾種,極具藝術特色。
1.褶皺肌理
褶皺肌理主要是在染色前將織物用扎、皺、捆等工藝技法處理,染色時染料著色于植物凹凸處,染色不均勻,形成褶皺感。
2.線眼肌理
織物在染色前用針線進行包、扎、撮等處理,使得染色后留下了鋒線和針眼的痕跡。
3.滲透肌理
因為織物被扎得、或大或小,或緊或松,或疏或密,使得織物吸水效果不同,染料的滲透就會產生暈染的效果,就如同寫意的中國畫。
4.浮雕肌理
這種肌理的產生主要是由于染色過程中高溫的作用,扎染圖案設計中的小點除去扎線后依舊會在織物上凸起,保持有凹凸的褶皺,在原本平滑柔順的布面上宛如被精心雕刻出的浮雕,又如同珍珠顆顆鑲嵌,這就使得織物擁有了迷人的觸覺感受和醒目的視覺效果。3
扎染古稱扎纈、絞纈、夾纈和染纈,民間也稱之為“撮花布”、“扎花布”,是我國古老的手工印染技藝之一,被譽為國粹之染,有著悠久的歷史。
最早在周、秦、漢時期,人們就創造出了染纈法。隋朝的劉存曾在《二儀實錄》中記載:“秦漢間有之,不知何人所造,陳梁間貴賤通服之”。1963年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公墓出土的公元344年的絞纈捐,是現存最早的扎染工藝制品。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染纈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即為絞染——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扎染。在當時,婦女的服飾上便出現了較為復雜的魚子形和梅花形花樣,這也就是后來扎染圖案中較為經典的“魚子纈”和“鹿胎纈”。
經濟文化繁榮的唐朝可以說是扎染藝術的鼎盛時期。伴隨著植物、礦物染料的越發豐富,手工行業的迅速發展,這種具有高度審美價值的織物便得到高速發展,主要用于屏風、帷幔、床單、服飾等。在這個時期,扎染藝術除了在宮廷和民間,也被用于士兵制服的制作。在極富盛譽的唐三彩的陶俑形象中,我們可以從其服飾紋樣中清晰的看出扎染的藝術圖案。在敦煌壁畫中,我們也可以窺見扎染藝術的獨特魅力。傳說中的霓裳羽衣也運用了了扎染藝術。由此可見扎染藝術在唐代的盛行和崇尚程度。
到了五代,扎染藝術的“淡墨體、黃花深”的多色套染圖案紋樣收到了熱烈的歡迎。
宋代因為受到五代的影響,扎染藝術制品趨向于奢侈,王公貴族爭相攀比,促使扎染藝術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明代的扎染藝術由于染織局和染坊的建立,使得原本的無序民間小作坊到得到系統統一的進步管理發展。在這個時期,扎染藝術制作過程分工詳細,染坊也主要被分為了藍坊、綠坊和紅坊。
到了清代,扎染、蠟染可以說是完全普及。在近現代,盡管當時自給自足的經濟體系被大規模破壞,手工藝產業被迫停滯緩慢發展,扎染藝術也依舊在民間流傳。而在改革開放后,扎染工藝制品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再次繁榮發展起來
智慧的古代人民依據生活經驗,采用縫、捆、扎、撮等工藝技法創造出了具有獨特魅力的扎染藝術,到了現在,機械化的大進程以及合成化學燃料的出現,沖破了原本傳統扎染藝術的局限性,潑墨染、機械扎染、噴繪等現代化手段賦予了扎染藝術全新的生命力。
扎染這種質樸天然的手工藝的圖案紋樣也開始具有了強烈的時代感。傳統的扎染藝術因其獨特的藝術效果和不可重復性大放異彩。雖然在近代由于現代技術帶來的高速以及高精度的效率使得手工制作顯得過于耗費時間精力,但是隨著后工業時代的來臨,人類對現代大工廠的工業制品的進入到了審美疲勞的階段,一個嶄新的時代也隨之到來。返璞歸真、崇尚自然、個性張揚的審美訴求,促使了新的藝術思潮,扎染藝術憑借個性化色彩,在時代浪潮中再次被喚醒,融合了現代藝術的扎染圖案有了新風貌,它使用更加前衛的構成元素,創造出了更有張力的現代扎染藝術。
隨著計算機輔助技術的引入,扎染圖案設計進入了全新的領域。
CAD、Photoshop、3DMAX等計算機輔助圖案設計軟件能迅速處理圖形圖像,快速的表現各種圖形圖像的特點,使藝術家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創意作出豐富的圖案紋樣。當代的數碼印花技術高效節能、色彩豐富、應用廣泛,與計算機輔助軟件相結合,讓人機互動革新了扎染藝術的設計方式。
與此同時,現代合成的化學染料的出現也大大豐富了扎染藝術顏色的豐富性,穩定的性能也使得染料的暈染效果更加多樣化。
新型布料的出現,也大大重塑了布料的表現力。人們運用現代的高溫、高壓定型原理和物理防染工藝等技術手段,在新型布料上運用“軟雕塑”的藝術語言(例如堆砌、折疊、噴、刷、刮、磨等手段)來對扎染藝術制品進行深加工,并且可以根據市場消費需求,研發出極具后現代主義的圖案風格,將平面扎染藝術與布料三維記憶成型技術,融合成三維肌理創造、三維與二維平面圖形交叉的混搭風格,使其極具時代性,擁有時尚的流行特征。4
后現代主義的出現強調了藝術形式的多元化、個性化,這種文化引導著傳統的扎染藝術推陳出新。
現代設計圖案紋樣的多元化呈現,打破了扎染藝術在創作題材上的局限,圖案紋樣的創新探索也使得扎染藝術擺脫了傳統工藝對稱、連續的設計約束。
現代扎染藝術的應用范圍廣泛,尤其在服裝成衣、家紡用品、裝飾用品等時尚領域,現代扎染藝術突破了常規印染的藝術效果,大大滿足了市場個性化的消費需求。
除了生活中常見的大面積的紡織用品(衣物、家紡)之外,扎染藝術也逐漸運用到了軟裝(燈具、裝飾品、掛畫)等方面,傳統的扎染制作工藝是需要在織物浸染后,對結扎的線完全進行拆除。面對現代化的審美潮流趨勢和室內軟裝的設計需求,可以將結扎的線進行不完全的拆除,這樣就可以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區別于傳統老舊的扎染藝術作品。所以,扎染藝術在空間造型的再創造方面,突破老舊的設計方法,去借鑒其他印染工藝制造中的創造設計,去探索適合用于扎染藝術的立體造型設計。扎染本身就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與藝術觀賞性,這也為創新扎染藝術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5
扎染與軟裝的緊密結合,將室內軟裝賦予了獨特的民族風,既保留了文化本質的內涵又能順應得了時代的潮流,使之融入進人們的生活,讓扎染藝術從真正意義上,在室內設計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以及推廣。6
隨著文明文化的不斷融合,藝術手法的逐步積累,新型布料的創新研發,機械設備的穩步優化、印染科技的迅速發展,現代扎染藝術將突破更多工藝技法上的局限, 創造出新的設計形式語言。新的藝術風格將會煥發出了扎染藝術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在千年歲月的澆灌之下,在民族的土地之上,古老的手工藝術汲取源源不斷的養分,在這篇廣袤的土地下生根、發芽、結果,閃耀于藝術的星河之上,以質樸的語言傳遞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扎染藝術獨特的暈染效果、肌理圖樣對現代裝飾設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它也為人類的文明發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扎染藝術主要是通過突出色彩變化、豐富圖案紋樣、增加肌理效果,并且綜合運用多種現代化工藝技術手段,拓展產品設計領域,在現代裝飾設計中的才可以不斷創新,展示出扎染藝術在現代裝飾設計應用中更多的可能性。
在不斷進步的新時代下,現代扎染藝術,將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完成其傳統與現代的對接和現代化轉型,使其煥發出新的生機。
注釋:
1.孟倩.大理巍山扎染藝術語言在現代壁掛中的應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11):16.
2.閆鴻.跨越時間之美——探析扎染再服裝定制中的運用[J].設計,2015,(11):22-23.
3.張秋平.扎染紋樣及其在現代服飾中的應用[J].藝術百家,2007,(6):206-207.
4.劉曉俊.傳統扎染藝術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J].設計,2018,(03):99-101.
5.夏爽.扎染藝術在室內軟裝飾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18,(5):38.
6.楊崢崢.白族扎染與室內設計的結合與傳承[J].設計,2018,(5):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