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 430068)
對外漢語教學由于其特殊的教學對象、所處的教學環境和教學目的,使得課堂呈現出獨特的特點。劉珣指出,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因此,課堂教學應強調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推動課堂交際;盡量利用各種直觀教具以及現代化科技手段進行教學。1這就需要教師組織各種各樣的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組織得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甚至有可能成為學習者學習興趣的轉折點。鄧小寧、葉亮認為,課堂活動若只活躍了課堂氣氛,卻沒有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起到作用,可稱之為低效課堂活動。2p79王旭玲經過調查研究后得出結論,有效的課堂活動是學生的活動,是學習的活動,是交際的活動,也是多樣的活動。3為了保證課堂活動的有趣有效性,對外漢語課堂活動需要注意設計環節邏輯嚴謹目標明確、實施環節組織形式和內容的多樣化,活動過程中注意及時評價和調整,活動后注重拓展及鞏固。
有條理和邏輯的設計環節將有效幫助教師設計好的活動。課堂活動設計大體可以分為四個環節:
(一)明確目標,即“讓學生練習什么詞匯和句型?討論什么話題,掌握什么技能?陶冶學生什么樣的情操和感情?”所有的活動設計都圍繞其展開。課堂一個活動接一個活動熱鬧非凡,學生滿教室跑,課后卻不知道學了什么的情況非常普遍。我們要杜絕為了活動而活動的做法,教學活動要基于教學目標、體現和實現教學目標。因此,課堂活動的設計首先要明確可操作化的教學目標,并盡量落實到每一個活動之中;在引導學生活動過程中應始終基于教學目標,避免隨意性。
(二)設計活動步驟,即該活動需要學生完成的小任務。學生只有在一個接一個的任務解決中才能專注高效。在設計中要求步驟簡練清晰,指令和步驟清新明確,易于操作。有些教師的活動步驟不夠清晰,語言不夠簡練,規則講得滿頭大汗,學生卻不明所以。對此,教師一是要使用規范凝練的教學語言,并對復雜的活動規則去粗取精,分出明確步驟;二是親身示范,配以動作表情,盡量減少闡述規則的用時,能夠烘托氣氛并使學生有更多操練和吸收的時間。
(三)準備資源。資源包含物質材料,如各種多媒體資源、教具和學習用具等;也包含語言準備,即教師的指令。在活動中具體模型和直觀教具的適時使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突出教學重難點,優化課堂教學結構,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力,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因此教師事先應根據活動目標制作、選擇教具以及各種活動將會用到的資源,如音樂、視頻等。指令語言可以口頭闡述,也可以配以課件,用中英文混合呈現。
(四)拓展活動。有些活動在課堂進行后,還可以通過另一種形式進一步使學生掌握活動的語言內容及相關知識,這一點常常被忽略。拓展活動是課堂活動的連續和創造,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與到活動中,也可以在更廣闊的空間中將學到的知識技能進行反復的檢驗和鞏固,并在實際運用中習得更多的語言和文化。因此我們在課堂活動設計中應該考慮到這一點。
此外,古海波、陳熒、陶月紅強調,活動實施效果不明確,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不明晰,學生的表現得不到評價,這些都可能是導致教學活動“假熱鬧”和低效的重要原因。4p46因此,教師及時給出活動效果評價,可以更好地利用評價進一步促進學生語言和思維能力的提升。教學活動應該有效果評價,而且應該貫穿在教學活動的始終。
王巍認為,縱觀國內外語言教學現狀, 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是導致學生厭學的主要原因之一。5p56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應避免千篇一律,力保組織形式多種多樣。課堂活動的組織形式可分為四類。
(一)全體活動。可以將學生組織成O型或U型,如像“擊鼓傳花”這種節奏快又吸引學生的活動,可以在全班范圍內組織開展。這樣就兼顧到每個人了,不會存在漏點的情況,學生也會積極準備,不會抱有僥幸心理。
(二)小組活動。這種活動形式組員的參與度和深入度更高,易于鼓勵能力稍差的學生也參與到活動中來。除了有幫扶效果之外,小組和小組之間還可以存在著競爭關系,這樣能使氣氛更活躍。
(三)雙人活動。雙人活動基本操作簡單,而且互動性很強。雙人活動并不僅僅是指同桌對話,而是完全可以隨機配對展開活動。如模擬記者和被采訪者、醫生和病人、人事經理和應聘者等,可以同桌對話也可隨機指定,能反復深入操練。
(四)單人活動。這種活動也被廣泛廣泛應用在教學中,如查字典,個人陳述等等,都是單人活動的具體內容。單人活動也是學生內化知識的必經之路。
對外漢語課堂的教學對象很多都是中小學生,他們往往存在一種焦慮感,影響著學習目的語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而且中小學生充滿好奇心又注意力比較難以集中,因此,漢語教師應該在課堂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互動中。可以參考資料和搜索資源,包括對其他語言教學的課堂活動、網絡游戲、中華傳統游戲等進行借鑒和改編,并充實到漢語課堂教學中來。
1.角色扮演類。這一類可以是雙人活動,如兩兩對話、角色扮演、模擬人物采訪;也可以是小組活動,如演話劇等。
2.信息交換類。抓住一個信息差,大家來交流、交換、分享。這種活動內容很豐富,如做問卷調查,可以是小組活動,也完全可以是全班活動。還有信息拼湊、尋找差異等,如模擬招聘求職進行信息匹配等。
3.問題討論類。比如看圖討論、商量并解決問題、討論交換意見、分組辯論等等。
4.競賽類。比如可以在全班開展的“擊鼓傳花”、“飛花令”等,小組或雙人開展的猜詞游戲、各種小組比賽等等。
丁安琪在《我的課堂活動設計筆記(語言技能篇)》中給出了許多新穎有趣且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6擷取有趣且實用的活動如下:
1.聽力活動:情報收集員、找家人、聲調指揮家、一起來找茬、歌詞大串燒、誰是臥底、你來說我來畫等。
2.口語活動:我是導游、閑聊串燒、知心朋友、行動連連看、插話、故事接龍、誰是終結者等。
3.閱讀活動:句子拆拆拆、繪制語義圖、一起去旅行吧、報紙剪貼畫、計時閱讀、過目不忘、排序高手、大預言家、讀文畫圖、圖文配對等。
4.寫作活動:匿名評審、課堂日記、連環畫冊、文體轉換、畢業紀念冊、書信導游、我的facebook、完美的簡歷、我的采訪稿、求助信有始有終、張冠李戴、妙筆生花、辯論寫作等。
《任務型語言教學》有關對外語學習的研究表明,學習者的語言系統是通過有目的的交流活動發展起來的。7可見,課堂活動能否為學生提供大量互動交流的機會就成為掌握語言的關鍵。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應明確目標,在活動過程中做好調動者、調整者、評價者的角色。只有這樣,課堂活動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注釋: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7.
2.鄧小寧,葉亮.“支架式”對外漢語課堂活動設計與效益分析[J].海外華文教育,2018(05):79.
3.王旭玲. 論對外漢語課堂活動的有效性[D].蘇州大學,2016.
4.古海波,陳熒,陶月紅.從“教師”到“教學設計師”——論英語課堂有效教學活動的設計原則[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 2018(09):46.
5.王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課堂活動設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24):56.
6.丁安琪. 我的課堂活動設計筆記(語言技能篇)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7.龔亞夫, 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