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甜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 510000)
高等院校培養人才應以行業發展、企業用人需求為依據,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民辦高校尤為重要,環境設計專業隨著房地產行業的興起慢慢走向成熟,環境設計專業在眾多高校中遍地開花。在這種形勢下,內涵建設成了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發展乃至存亡的關鍵。由于發展的壓力以及資源的有限、經費的缺少,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無疑是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的出路。為此,積極探索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已成為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辦出專業特色、鑄造專業品牌、提高專業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力度的必然選擇。
無論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還是從教學模式的創新考慮,高等院校特別是民辦高等院校都需要與行業、企業密切聯系,形成密不可分的共榮體,才能符合時代發展需要,強化專業,創新專業特色。
行業協會具有行業信息資源、企業信息資源,并具有整合資源的能力與優勢,民辦高等院校通過以行業協會為紐帶,與企業聯動辦學,對培養高技能人才以及提煉專業特色的作用值得研究。高等教育與企業是密不可分的共榮體,利用行業協會的信息資源、企業先進的軟硬件條件以及項目資源為高等院校服務,實現資源共享,解決民辦高校實踐教學設施設備建設更新的資金問題。高校可為合作企業提供定向的人才輸出和技術支持;企業的發展會促進人才的需求,反過來會促進高校的進一步發展,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因而,高校與行業協會、企業形成持續的有效的聯動,對提高辦學質量與效益,促進專業建設,提煉專業特色和提升專業影響力有重要作用。依據協會和企業提供的人才需求與技能要求信息設置專業,進行專業調整與課程建設,實現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無縫對接。三方形成持續的有效的聯動,形成密不可分的共榮體,對創新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提升民辦高校服務嶺南區域經濟的輻射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民辦高校、行業協會、企業三方如何高效聯動,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在聯動過程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煉專業特色將是一個具有重要實踐指導意義的課題。
教育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這條規律決定了高校必須服務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應用型的高校只有主動了解行業和企業需求,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才有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輸出的人才的素養和技能要求才能培養適應產業發展,所以,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要與社會實際的人才需求緊密相符要,與行業發展和用人企業無縫對接,教育成果要落地,才能真正發揮職業教育的社會價值與實際意義。
環境設計學科建設要與區域經濟的發展相結合,通過其專業實力和專業輻射力,服務區域經濟和傳承與發揚地域文化,給區域經濟內的企業和行業發展提供技術與人力支持,同時開拓社會文化和行業服務,在這個過程中,環境設計的學科的軟實力也得到加強。在三方高效聯動過程中建立有效的資源合作機制,搭建創意產業與學科建設交流平臺,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基地建設模式。通過創意產業、交流平臺和產學研基地,將企業項目和社會比賽項目導入課堂,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三方協同育人,努力培養面向傳統產業和創意產業的高素質的創新型應用專業人才,推動傳統產業和創意產業的發展。
學校——行業協會——企業三方高效聯動機制,在遵循人才培養基本規律和要求的前提下,以社會的人才需要出發點考慮問題,突破了傳統的學校教育單向思維模式,三方合作共贏,調動了三方的積極性,使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根據三方高效聯動下共享的信息進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與定位,改革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完善實踐教學條件,加強校企協同育人,注重人才培養效果的總結和分析,提煉專業優勢和特色。
學校——行業協會——企業三方高效聯動機制下,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特別是對課程評價體系進行創新,采用形成性評價方式進行教學改革,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考試方式,讓課程考核評價過程化和立體化,更多地體現了社會性和公開性。行業協會、企業、高校聯動協同育人模式是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學生所學專業,實行了畢業證、技能證“雙證書”制度,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
通過行業協會,引進企業資源,于教學而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并將行業最前沿的信息帶到課堂,拓寬了學生對行業的認知,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無疑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此外,于企業而言,在學生選擇企業時,能搶先給學生宣揚企業文化和企業品牌,無疑是一種宣傳和招攬新員工的捷徑。學校與企業共贏的合作方式以及讓學生“學做結合、學創結合、學用結合”三方聯動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給項目化教學的創新改革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學校——行業協會——企業三方高效聯動過程中,高校不僅培養人才,還通過自身的專業能力輻射和影響周邊地區,服務于區域經濟,推動行業發展,學校也提煉了專業特色、鑄造專業品牌,實現了多方共贏。
如何建立和維持學校——行業協會——企業三方的高效聯動模式,建立以行業協會為中介,學校與企業密不可分的共榮體,為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專業特色,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定位,創新教學方式等解決了學校對接行業以及服務行業的瓶頸問題。
(1)只有三方共贏,合作才會持續,學校——行業協會——企業聯動過程中,高校強調找準身優勢與社會企業需求的最佳結合點,達成穩定的合作關系,高校的人才培養和教學創新才會可以實施以及驗證,在這個過程中,才能夠提煉專業特色,也通過這個過程,民辦高校的環境設計專業對所處區域經濟的輻射力度才能提高,服務于企業和行業,企業和行業協會根據自身的硬件、項目、人力與信息資源助力學校改革創新,力求實現了多方共贏。
(2)我們在聯動過程中應重點研究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如何走出學校、行業專家如何走進課堂、企業項目導入課程、課程成果服務區域經濟等。
(3)在國家政策的推力下,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將是高校教育專業特色的重要方面,如何培養專業和課程特色,創新課程教學方式?十九大倡導的“匠心”教育,培育“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工匠精神,如何將人文素養的培養、專業技能的傳授和“匠心”精神的培育相互融合,將會是我們在三方聯動協同育人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高校——行業協會——企業”三方的高效聯動,對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改革、教學方式創新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持續性和有效性將會是聯動的關鍵,需要我們在摸索和研究中不斷的改進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