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進一步加大熱電、水泥、鋼鐵等重點行業“減煤”力度,加大落后企業、產能和設施淘汰力度
煤炭,是現代工業的食糧,也是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它在為我們帶來光和熱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些煩惱。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費國,只有有效減少排放,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霧霾等嚴重的環境問題。當前我國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已經逐步下降。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已由2011年的70.2%下降到2018年的59%。按照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中國政府承諾和“十三五”能源規劃,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煤炭消費比重降至58%,消費量在41億噸左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達到20%,煤炭比重降至50%左右。
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政策。2016年11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重點區域要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要求“十三五”期間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四省(市)煤炭消費總量下降5%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2018年,省政府印發《浙江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實施煤炭減量替代。到2020年,全省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下降到42.8%以下。重點削減非電力用煤,提高電力用煤比例,大力淘汰關停環保、能耗、安全等不達標的30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2018年9月,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浙江省進一步加強能源“雙控”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1.31億噸以內的目標,并明確了淘汰落后用煤設備、減少原料(工藝)用煤、合理控制統調燃煤電廠用煤、壓減自備電廠發電用煤等四個工作重點。
浙江省“減煤”情況。全省煤炭消費總量2015年為13826萬噸,2016年13948萬噸,2017年14262萬噸,2018年14180萬噸。2019年浙江省“減煤”目標任務為:在2018年基礎上削減720萬噸,其中省統調發電用煤計劃削減600萬噸、地方用煤計劃削減120萬噸,總量控制在1.36億噸以內。當前地方“減煤”形勢較為嚴峻,與年度“減煤”目標要求差距甚大。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不少地方對“減煤”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著新增用煤項目把頭不嚴、“減煤”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總量控制對策。進一步加大熱電、水泥、鋼鐵等重點行業“減煤”力度。對水泥、鋼鐵等重點高耗煤行業實行錯峰生產,切實削減煤炭消費。加大落后企業、產能和設施淘汰力度,確保完成淘汰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同時,要求地方熱電企業使用高熱值煤炭,入爐煤炭熱值不低于5100大卡/千克。壓減地方高耗能抽凝機組發電,嚴格按照“以熱定電”原則安排發電計劃,控制抽凝機組發電出力。加快推進“抽改背”技術改造,切實落實“每家熱電企業最多保留1臺抽凝熱電機組”的要求。結合用電需求控制、削減不合理和低效用熱需求,加快推進煤改天然氣。對地方用煤不降反升、完成年度削減目標差距較大的設區市以及重大項目,實施預警監察、通報約談、高耗能行業緩批限批、熱電規劃限批等措施。目前已發布三期煤炭消費預警通報,督促各設區市充分認識“減煤”目標任務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完成年度目標任務。與國家積極溝通,大力爭取省外來電量和供浙天然氣資源,防止隨著天氣不斷轉冷、用電需求大幅攀升、天然氣供浙資源趨緊等原因,造成省統調發電用煤和地方用煤出現較大增長的情況。
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應該把推動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作為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實現了清潔高效利用的煤炭也是清潔能源。“減少煤炭消費”不能被簡單地理解成“減少煤炭產量”或“減少煤炭消費量”。“減”去的部分,應為煤炭的低效消費量,并因此減少相對應的煤炭產量。增加以煤炭為原料的清潔能源使用,實現煤炭從燃料到原料的轉化,將煤炭清潔利用擴展到全產業鏈范疇,讓煤炭成為生產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煤炭行業未來發展的必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