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茍明
兒童和學生的食品、用品質量安全關系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關系家庭幸福、社會和諧。近年來,在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但受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一些企業質量安全意識和誠信意識薄弱等因素的影響,部分產品、部分領域質量安全狀況仍面臨一些問題挑戰。針對這一現象,市場監管部門整合監管資源,加強多方聯動,提高監管效能,夯實兒童和學生食品和用品質量安全保障線,努力讓祖國的“小苗”們吃得放心、穿得稱心、用得舒心、玩得開心。
提起學校的食堂,相信很多人都是滿滿的回憶:每每上午的最后一節課的后半段,老師講什么已然聽不進去了,滿腦子飄的都是食堂里飯菜的香味。
就是為了這個“香味”,自去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對學校食堂、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經營行為等提出具體要求;聯合了教育部、國家衛健委頒布了《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進一步明確學校、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的食品安全責任,規范學校食品安全管理;召開了3次全國加強校園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加強風險隱患排查。就在成都某實驗學校食堂存在的原料問題曝光后,再次會同教育、衛生健康等部門,召開全國電視電話會議,就加強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再部署、再要求。
“學校食堂的食材是否新鮮、安全、營養,我最關注?!北本┒咧袑W初三年級家長劉小喜是一名醫生,她深知食品安全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性。學校開放日時,她最關注的就是學校食堂的食材安全。
食材安全,是校園食品安全的源頭。如何從源頭上為學生筑起“食品安全防護墻”?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發出了《關于開展2019年春季開學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以學校食堂、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學校周邊的小超市、小食品店、小餐飲店等為重點單位,以畜禽肉及肉制品、蛋及蛋制品、乳制品、食用油等大宗食品原料及“五毛食品”等為重點品種,以食品進貨查驗、食品貯存、食品加工制作、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樣等為重點行為,組織開展了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同時,鼓勵學校運用互聯網等手段,公開食品來源、采購、加工制作等過程,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
緊接著,為落實上述的部署,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在3月初派出4個調研組,分赴北京、浙江、安徽和湖北等4?。ㄊ校╅_展學校食品安全專題調研。以學校食堂和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為重點,實地察看了4?。ㄊ校?1個區(縣)12所學校和幼兒園、5家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1家中央廚房食品安全情況。
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成效初顯。據調研情況顯示,4?。ㄊ校└叨戎匾晫W校食品安全工作,結合通知要求和本地工作實際,部署開展了學校食品安全自查和春季開學學校食品安全專項檢查,學校食品安全狀況不斷改善。
忙!這是江蘇蘇州工業園區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在談到校園食品安全工作時說得最多的一個字。數字勝于一切,自開春以來,該局就共計出動執法人員430人次,檢查學校食堂175家,隨機抽取學校食堂36批次餐具,校食堂抽檢103批次?!袄睏l”專項檢查累計出動執法人員480人次,共檢查食品經營主體236家。
春季食物中毒進入易發期,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點多面廣,市場監管部門多搶一分時間,孩子們就多一份安全。
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研究部署“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以貫徹落實《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為抓手,進一步落實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與教育等部門的協同聯動,持續加大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切實保障學校食品安全。
據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經營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其主要內容包括:落實學校主體責任。進一步推動學校落實食品安全校長負責制,健全校園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強食堂和承包、供餐單位管理。當前重點是落實校長(園長)陪餐制;加強食材源頭管理。督促學校嚴格篩選供貨商,嚴格進貨查驗,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風險。指導學校食堂、承包或供餐單位建立追溯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或學校實行大宗食材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制度;全力推進“明廚亮灶”。運用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讓師生家長隨時可以對學校食堂、學校供餐單位的食品原料、餐食加工、后廚衛生等進行可視化監督;加大日常檢查和懲戒力度。嚴格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持續加大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力度,嚴懲重處違法行為。探索將校園納入信用監管體系,實行聯合懲戒。
食品安全,特別是校園食品安全,涉及到每個家庭。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在做客人民網時就表示,校園食品安全是整個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不能有絲毫閃失。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要求: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懲罰、最嚴肅的問責,進行監管。
除了在兒童和學生們的吃上下足了功夫以外,在穿的、用的、玩的等方面,市場監管部門也一直沒有放松。
據了解,近年來,市場監管部門始終把保障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作為工作重點,通過監督抽查發現并處置1000多家不合格企業,采集風險信息1萬余條,查處質量違法案件1600多起,召回缺陷產品900多次。
與此同時,先后制(修)訂了玩具、文具、校服、校園跑道等產品國家標準,對兒童用品質量問題突出區域進行專項整治,部署打擊網售“牙簽弩”等危險玩具行動,在浙江、河北等地創建4個質量提升示范區。
一系列的監管措施帶來了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整體水平的提升,以兒童家具和童車產品為例,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分別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和10多個百分點。但是,部分兒童用品質量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
為此,市場監管總局在3月21日重磅發布了《2019年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重點聚焦在兒童玩具、學生文具、校服、校園跑道原材料等產品上。
《方案》提出,在兒童玩具方面,重點檢查塑膠玩具、金屬玩具、彈射玩具、娃娃玩具、電玩具、童車等6類列入CCC認證目錄的產品,是否存在未經認證擅自出廠、銷售的情況,是否存在偽造、冒用、買賣CCC證書的現象,以及是否在認證證書撤銷或暫停期間,不符合認證要求的產品繼續出廠、銷售等違法行為。重點檢測增塑劑、可遷移元素超標等化學性危害,以及小零件、危險銳利尖端、繩索等物理性傷害。重點查處牙簽弩、口袋彈弓、金屬飛鏢、電擊玩具等危險玩具,不符合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產品,“三無”產品及假冒偽劣產品。
在學生文具方面,重點檢查記號筆、中性和油性圓珠筆及替芯等書寫類文具,水彩筆、彩泥、蠟筆、油畫棒、指畫顏料等美術類文具,固體膠、液體膠、學生白膠等膠粘類文具,橡皮擦、涂改液等修正類文具,以及課業簿冊等。重點檢測苯系物、可遷移元素、游離甲醛超標等化學性危害。重點查處不符合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產品、“三無”產品、假冒偽劣產品。
在校服產品方面,深入落實《教育部 工商總局質檢總局 國家標準委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見》的要求。聯合教育部門加強對中小學生校服產品的質量監督抽查,重點檢測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等安全性能指標。繼續組織開展學生服質量監測行動。推動采購單位將招標采購產品的標準技術條件和質量要求納入合同文本,督促采購單位加強質量驗收把關。
在校園跑道方面,重點抽查用于建設校園跑道的塑膠顆粒、膠水等原材料,檢測其安全性能指標。積極為相關部門落實《GB 36246-2018 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要求提供檢驗檢測技術支撐。
據市場監管總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守護《方案》聚焦了與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密切相關,且人民群眾反映問題強烈、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兒童玩具、學生文具、校服、校園跑道原材料等產品,將持續開展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不斷完善防范措施,有效化解系統性、區域性風險。
在監管方式上,從生產和銷售兩個渠道入手,發揮大市場的監管優勢。通過開展兒童和學生用品安全守護行動,摸清重點兒童和學生用品的生產企業底數和行業質量安全狀況。整治一批問題突出的產業集聚區,清理一批違規生產銷售的產品,查辦一批質量安全違法大案要案,使兒童和學生用品質量安全監管始終保持高壓態勢。
從3月份開始,深圳市梅林街道市場監管所就開啟了“連軸轉”的工作模式,對所轄區域內35家學校食堂展開了一次全面抽檢,一個月就檢測了100多批次,而去年該街道抽檢學校食品才只有100多批次。該所負責人李富忠說,一個月干出了一年的工作量,今后,該街道將充分發揮街道食品檢測車的作用,實行對校園食品安全每月檢測全覆蓋,全年學校食品檢測率將達到1000多批次。
任務重,壓力大。這是千千萬萬和李富忠一樣的市場監管人共同體驗。
原來,壓力來自于每項工作所制定的軍令狀。3月16日,在京召開的全國校園食品安全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就確定了2019年要完成的三項“硬任務”:全年校園食物中毒事故控制在萬分之二以內,并比2018年有所下降;學校食堂推行“明廚亮灶”的比例要達到70%,讓群眾隨時可以進行“看得見”的監督;4月15日之前,各地食品安全辦等部門要組織全面排查校園食堂及周邊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排查情況由各地食安辦負責人簽字上報。
另外,兒童及學生用品守護《方案》也給自我加壓提出了考核的目標:至2019年第四季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轄區內兒童和學生用品的國家監督抽查不合格發現率減少至12%以內,不合格產品得到及時處置。全年度質量安全事件增長態勢得到有效遏制,事件數量比上年下降10%;玩具槍、電動童車、嬰兒學步車、兒童推車等重點產品傷害預防干預工作有效開展,兒童玩具及用品致傷問題有所緩解,0歲至14歲兒童在總傷害案例中的占比比上年減少2個百分點以上。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創新各種監管模式。如深圳市場監管局要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在春、秋兩季開學后一個月內,對轄區內學校食堂及其周邊食品經營單位開展全覆蓋檢查,重點對學校落實校長責任制、防范腸道傳染性疾病、自查制度落實情況,學校食堂資質、食品安全狀況及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情況等開展全覆蓋隱患排查整治;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在全省所有校園及周邊200米范圍內,禁止銷售“辣條”;山東省泰安市市場監管局以中小學校周邊、兒童玩具批發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和兒童玩具商鋪為重點,對相關經銷商戶進行排查,重點對“三無”水晶泥進行清查,依法查處違規銷售水晶泥等危險玩具、“三無”玩具等違法行為……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好的學生和兒童用品首先是生產出來的,也是監管出來的,哪個地方出了問題,監管資源就應該流到那兒。所以監管也要“上天入地”,上天就是要把監管放在互聯網上,延伸監管觸角;入地,就是指監管也要接地氣,如空中樓閣一般的監管是花架子,不實用。
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會長河山也認為,有關學生及兒童食品和用品的法律法規是相對健全的,現在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在于執行上。
專家們表示,保障學生及兒童食品用品安全有法可依、有規可循固然可喜,但讓新規長出“牙齒”更加迫切。從某種意義上說,加強所制定的規定執行情況的檢查監督和執法監督必不可少。只有嚴格地監督才能保障規定嚴格地執行,只有規定嚴格地執行,才能有校園食品安全切實的保障。因此,讓“護苗”安全制度長出牙齒,才是人們強烈的期待。
例如,4月1起施行的《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中規定了校長陪餐制度。實際上,早在2012年5月,教育部、中宣部等15個部門印發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就明確規定:實行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度。學校負責人應輪流陪餐(餐費自理),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營養供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2018年9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也再次強調要嚴格落實校長、教師陪餐制度。
可以想見的是,學校數量非常龐大,要實現學校負責人定時定點地出現在餐桌上,保證負責人與學生吃的是同樣飯菜,保證負責人缺席了可以監督,這是一個不小的工程。因此,高層面的制度設計,能落地到什么程度,還需要留出足夠的監督渠道,才能確保這一制度不懸空。
河山認為,維護校園食品安全,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半y”表現在,它牽一發而動全身,涉及諸多社會治理的環節,必須多個部門、多個系統聯動才能展現高效;“易”表現在,當前有關校園食品安全的措施、規定并不少,目前最需要的是要嚴格執行。不過在總體上,它誠然需要治理末端的發力,但也更有賴于源頭上的堵漏、預防,真正建立并執行好校園食品安全保障的長效治理機制。
張茅曾強調,中央最近發布了《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這個規定有一條很有力的舉措,就是把責任壓到了地方黨政領導身上。這次在處理成都某中學食品安全事件上,地方政府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巴ㄟ^這些綜合措施,我相信,校園的食品安全狀況能夠逐步得到改善”。
“對于市場上大量存在使用噴漆工藝制作的玩具,孩子玩兒了以后如果不及時洗手就可能會將鉛帶入口中,影響大腦發育;兒童自行車鞍座最大高度低于560毫米且又未在鏈條部位采用全鏈罩的,兒童的手指就可能被卷入飛輪中造成危險……”
日前,帶著千余套文具用品和豐富的學生用品安全知識,河南省市場監管局走進了南陽市鎮平縣玉都實驗學校,開展學生用品質量安全知識校園行活動。
在當天活動現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河南分中心的工作人員為師生精心布置了數十塊印有學生用品安全知識的展板供師生們參觀學習,來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專家丁潔,為學生們進行了兒童用品質量安全知識講座。該校所屬中心校校長王金濤表示,在此前的教學實踐中,該校師生對兒童常用學習、生活物品安全知識的儲備都相對匱乏,此次專家給孩子們傳授的安全知識為師生們時常所急需。
的確如此,孩子辨識能力往往不強,往往分辨不清食品是否變質,用品是否安全,也不懂得維權,故此,他們最容易受到傷害。改變信息不對稱,特別是改變博弈失衡,是遏制校園食品及學生兒童用品問題高發的重要途徑。為此,專家表示,學校師生是食品和用品的消費者,也是學生及兒童食品和用品安全工作的參與者和監督者。一方面要對廣大師生加強食品和用品的科普力度,以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入開展安全科學知識進校園活動,增強師生的食品和用品安全質量意識、消費維權意識和識假拒假意識;另一方面,要以推進食品和用品安全示范學校創建和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工作為載體,鼓勵學校運用移動互聯網和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技術手段,拓寬接受監督渠道,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
另外,根據規定,保障學生及兒童食品及用品的安全,地方黨委政府有切實履行黨政同責、屬地管理的責任。教育、市場監管、公安、商務等職能部門有強化法定職責,在校園食品信息通報、聯合執法、隱患排查、督導檢查等方面的責任,因此,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協同聯動,形成加強學生及兒童食品用品安全監管工作合力,從嚴懲治校園違法違規犯罪行為,建立生產經營企業“黑名單”制度和制假售假公開曝光制度,大幅度提高違法犯罪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傾家蕩產。
除此以外,加強對家長的教育也很重要。張茅表示,對校園食品用品安全進行監督還要組織家長、社會等各個方面進行社會共治。
一家文具店的老板也告訴記者,在生活中,有不少家長認為作業本越白,質量越好。而實際上,作業本在生產過程中,因為纖維原料需要增白處理,所以不少廠家都會給作業本紙張加入熒光增白劑,偏黃的紙相對來說是安全的。同時,家長還要教育孩子,不要把作業本放在嘴里,防止熒光劑直接被孩子吞服。
所以,家長的參與也是監管鏈條上重要的一環。如各地市場監管局都公布了投訴電話,當遇到學生及兒童的權益受到侵害時,及時投訴。
劉俊海表示,要保障學生及兒童的食品和用品安全,要真正實現共建共治,除了需要監管各方的努力之外,首先好產品還是生產出來的,生產企業應慎獨自律,見賢思齊,擇善而從,胸懷著對孩子和家長的感恩之心;學校要能為孩子們撐起一片藍天,與家長一道為孩子樹立理性、科學、文明的消費觀;原料采購者應該像家長一樣盡心盡力……只有這樣的協同才能打造一個誠實信用、公平公正、多贏共享、風清氣正的兒童及學生食品、用品的市場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