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平(河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與共產黨執政規律的理性認識和科學把握,堅持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貫穿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領域和全部過程的所有活動的組成部分反復進行重點強調,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有機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增強駕馭風險本領,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要求后,在2019年1月21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又進行了全面系統、科學完整闡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標準作為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治理世界的科學思維理念和方法手段,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風險管理的基礎性制度和有效工具引起高度關注和推廣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更是作出“伴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標準化在便利經貿往來、支撐產業發展、促進科技進步、規范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的重大判斷,提出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以標準助力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瞄準國家標準提高水平,加快形成推進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等新思想、新戰略、新舉措,尤其是關于強化環保和安全標準的硬約束,運用精細的標準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等要求,深刻揭示了標準化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內在聯系和實踐驗證,順應了國際社會風險管理標準化發展大勢,反映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對標準化的實踐需求,提出了新時代以標準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全新思路和重要路徑。承擔統一管理標準重要職責的市場監管部門應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站位,融會貫通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運用標準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的重要論述,把加強風險管理標準化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實發揮標準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
人類是在面對侵擾傷害等各種風險挑戰的勞動交往和斗爭中產生和發展的,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歷程就是不斷防范化解風險的過程,對危機的恐慌和對安全的渴望始終是人們的美好生活第一需要,更是管理風險、防控化解危機的內生動力。標準化作為人類求便利簡化統一、求節約省力提效思維理念與勞動生產和交往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為防控化解風險提供了科學路徑和有效工具,積累了豐富的科學、技術方法和實踐經驗。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生產力和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而到來的全球化,在促進人類市場發育、經貿往來、科技文化交流和共同進步的同時,也不斷使世界各國經濟社會內部結構發生變革、世界競爭愈加激烈和復雜,技術革新節奏變幻莫測,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難以預料,人們面臨風險因素的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風險管理成為全球治理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率先總結人類和本區域規避防范風險的科學、技術和經驗綜合成果,1995年就聯合制定了全球第一個國家層面的風險管理標準AS/NZS 4360《風險管理》,把風險管理作為國家治理所有活動和所有層級與部門的一部分進行規范,經1999年、2004年兩次修訂,成為風險管理國際標準制定藍本。日本2001年成立風險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制定了JIS Q2001:2001《風險管理系統的開發與實施導則》;英國1996年出臺BS 8444-3:1996《風險管理 第3部分:技術系統風險分析指南》、2000年制定BS 6079-3:2000《項目管理 第3部分:與項目風險相關的經營管理指南》;加拿大1997年制定CAN/CSA-Q850:1997《決策者風險管理指南》;2003年奧地利與瑞士聯合制定了ONR 4900《組織與系統風險管理》標準族;美國2004年將全國反虛假財務報告委員會發起組織發布的《內部控制整合框架》修訂升級為COSO-ERM《企業風險管理框架》規范全面風險管理。國際標準化組織高度重視標準化對風險管理的重要作用,密切關注全球化時代人類面臨風險的變化和世界各國標準化為促進風險管理做出的努力,2002年就制定發布了ISO/IEC Guide 73:2002《風險管理 術語》,2005年技術管理局決定成立風險管理工作組,著手協調世界各地出現的各種風險管理標準,開始制定適應各種規模、各種類型組織的國際指南性風險管理標準,經過多年努力于2009年修訂ISO/IEC Guide 73:2002發布了ISO Guide 73:2009《風險管理 術語》,制定頒布了ISO 31000:2009《風險管理 原則與實施指南》,ISO/IEC 31010:2009《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技術》,2013年制定了ISO 31004:2013《風險管理ISO 31000標準執行導則》,2018年國際標準化組織對ISO 31000:2009第一次進行更新和升級形成ISO 31000:2018《風險管理 指南》,成為任何規模和類型組織實施風險管理更加成熟的最高級別的文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標準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世界需要標準協同發展,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世界各國風險管理標準凝結著人類與風險斗爭積淀的科學、技術、方法和經驗,特別是國際風險管理標準族集各國智慧之大成,反映了風險管理特點規律,被國際上普遍認同和遵循,我們應聯系實際認真學習借鑒,掌握基本原理與精髓精華,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世界先進標準,運用標準化的科學理念與方法,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供有力有效的技術支撐。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明確提出“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這樣,即使出現了大的風險,天也不會塌下來”,要求把應對風險貫穿中國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黨和國家面對更為復雜的國際環境和各種現實的和潛在的風險因素,積極融入全球治理和風險防范,中國作為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正式成員2008年成為常任理事國,是2005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管理局決定成立風險管理工作組28個成員國之一,并于2007年成立了全國風險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始終以研究總結防范化解一系列風險實踐為國際標準制定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經驗,堅持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推進中國風險管理和防范。我國積極參與和推動ISO 31000:2009起草制定,經投票通過在發布稿采用了我國對“風險”術語的最新定義;主動與國際接軌制定了GB/T 23694—2013《風險管理 術語》、GB/T 24353—2009《風險管理 原則與實施指南》、GB/T 27921—2011《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技術》,積極使用和推廣ISO風險管理標準族。各領域先后制定了《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制定了GB/T 24420—2009《供應鏈風險管理指南》、GB/T 26317—2010《公司治理風險管理指南》國家標準,在建筑、煤礦、機械、環境、交通、信息技術等領域逐漸制定了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起草黨的十八大報告時就力主寫進了“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內容,一以貫之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貫穿新時代新征程各個領域和全部過程的所有活動的組成部分,提出“中國將積極實施標準化戰略”“善于運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態度、專業的方法、精細的標準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增強社會治理整體性和協同性,提高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增強社會治理預見性、精準性、高效性”等全新要求,明確部署了標準化的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職責任務。我國標準化工作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要求,深化風險管理標準研究和標準實施,黨的十八大以來在農村綜合改革、新型城鎮化、高新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循環經濟、服務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十多個領域培育了6000余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項目,把實施風險管理標準作為重點內容,探索以標準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和預測、預警、預防各類風險能力的做法經驗,取得了明顯成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就是首批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先進典型。標準化工作應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于運用精細標準提高防范風險能力的重要論述,順從國際風險管理大勢,結合中國國情和改革開放實際,深入推進風險管理標準化研究創新,總結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促進防范化解風險的經驗做法,持續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提供科學的標準化理念和高質量的標準引領。
ISO 31000標準族以科學、技術、經驗綜合成果為基礎,公開獲得世界各國風險管理最先進思維理念、方法理論、科學技術,并通過修正、修訂保持與最新水平同步,已成為世界公認的風險管理規則,被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加拿大、英國、日本、美國等主要國家等同采用。ISO 31000標準族采用中國對風險術語的定義,明確指出風險是“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影響可能偏離預期——正面的和/或負面的”,形成了對風險的全面全新認識,開辟了人類管理、防控、駕馭、化解風險,引領未來的新紀元。ISO 31000:2018以“價值創造與保護”“鼓勵創新并支持目標實現”為核心目的確立風險管理原則,把“風險管理是所有組織活動的一部分,包括與利益相關方的交流和溝通”整合的特點作為第一原則,表明風險管理不是一項游離于其他管理和業務、主觀臆斷、可有可無的孤立活動,反映了風險貫穿于實現目標所有活動的客觀規律和風險孕育機遇、可以眾志成城化危為機、化險為夷的辯證思維;明確“管理風險是治理和領導力的一部分”,注重從組織治理開始,突出高層管理人員和監督機構職責與風險管理的整合,強調頂層設計和資源配置,反映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申明風險管理標準的原則、框架、流程適用于“各種類型和規模”的“任何組織、任何類型、全生命周期、任何活動”,是類似于ISO 9000和ISO 14000的“最高級別的標準,將對ISO和IEC的其他標準起指導作用”的標準,2015年修訂的新版ISO 9000標準族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采用基于風險的思維”,美國COSO-ERM2017版按照ISO 31000指導進行了修訂,ISO 31000標準族對治理風險具有科學理念引領和方法論指導里程碑意義。我國積極參與和響應ISO風險治理框架體系建設,相應制定了風險管理標準族,等同采用ISO Guide 73:2009制定了GB/T 23694—2013,但GB/T 24353—2009卻沒有體現ISO 31000的風險管理“框架”這一核心內容,在“流程”中砍掉了“溝通與咨詢”這一關鍵環節,GB/T 27921—2011也就相應不健全不完善。ISO 31000:2018聚焦價值創造與保護,重點強調整合所有組織活動,突出溝通與咨詢民主決策,強化領導力與承諾責任擔當,更符合風險管理新時代特征和新實踐要求,更切合自身特點和規律,更為簡潔、更利于理解和運用。健全中國風險管理標準框架,如若制定不出比國際標準更嚴謹縝密的文件,建議等同采用ISO 31000:2018,并與ISO密切聯系同步修訂 GB/T 27921,制定“風險管理 GB/T 27921標準執行導則”, 完善適應新時代防范化解重大風險需要的標準框架。最重要的是應貫徹落實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黨和國家關于新時代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決策部署,把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組成部分,把制定風險管理標準體系作為形成高質量發展標準體系的重要內容,以風險管理標準框架為指南,明確以創造和保護價值為核心的原則,推動各級組織機構、各個行業領域建立所有活動的風險管理標準體系,將風險管理納入各級治理和決策職責,規范溝通與咨詢,確立范圍、環境、準則,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評價評估,風險應對、監督與審查、記錄與報告程序流程,織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標準網絡,大力推進風險管理標準化實施,在深化開展各領域各類標準化試點示范建設中探索風險管理標準化做法經驗,建立和創新實施風險管理標準化制度和長效機制,在全國形成敢于正視風險不懼怕、勇于承擔風險不麻痹、勤于化解風險不松懈的良好局面,在運用標準化與風險斗爭中善于發現和創造轉機,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和傷害,以標準化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風險管理標準化是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共同創建的防范化解危機的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為人類在駕馭風險中發現蘊藏機遇、減少負面影響提供了銳利武器和紐帶橋梁,中國在構建、運用和推廣風險管理國際標準框架中已經做出了重大貢獻,邁出了實質性步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同時,面臨的外部和內部的不確定性因素影響也在逐漸變化和增加,呈現出交織性、復雜性、綜合性等特點,我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以及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實施風險管理標準化是一條便捷有效的正確路徑選擇。掌握風險管理標準框架的基本理念和原理,有利于各級、各類組織對風險敢于擔當、敢于斗爭,保持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有利于洞察各類風險因素的變化趨勢和走向,把握規律和轉機,創造和保護實現奮斗目標的價值;有利于厘清各級領導干部的職責,把防范化解風險作為各級、各行業領域、各項實踐活動績效的有機組成部分,增強自覺意識和內生動力;有利于調動全體人民規避風險、戰勝危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創造性,提高應對好每一場重大風險挑戰的能力。標準化應不負時代重托,再接再厲,加大力度,持續推進風險管理標準化建設,鞏固深化風險管理國際標準的運用和推廣,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風險治理標準框架和標準體系,狠抓標準實施落地,用風險治理標準化匯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浩然正氣和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