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礦業權管理處
普通建筑用砂石礦產(簡稱“砂石礦產”)是交通、水利、港口等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基礎原材料。當前,浙江省“四大”建設正處于關鍵時期,對砂石礦產的需求十分旺盛,做好砂石礦產資源保障工作,是關系到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件大事,也是自然資源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
浙江是砂石礦產開發大省。“十三五”以來,全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面對保障任務重、環境約束緊的困難局面,以統籌生態保護與資源保障協調發展為主線,全面謀劃、科學調控、主動服務、深化改革,不斷加強砂石礦產資源保障。
一是全面謀劃砂石礦產開發布局。以強化自然生態紅線區等區域禁采保護、完善“四大”建設砂石礦產保障為重點,全省嚴格空間管控、強化開發選址、優化開發范圍。規劃禁采區面積從約2萬平方公里增加到4.53萬平方公里,規劃開采區面積從近1萬平方公里減少到4580平方公里,80%以上的礦山集聚在開采區內,以供應“四大”建設為重點的六大砂石礦產開發基地基本成型。
二是科學調控砂石礦產開發總量。以浙江省礦產資源規劃制定的“十三五”全省年均需求4億噸砂石礦產為目標,以服務地方經濟、保障自用為導向,合理投放砂石礦產采礦權,科學調控砂石礦產開發總量。2016年以來,浙江省共投放砂石礦產采礦權169宗,出讓砂石礦產資源量12.14億噸,形成全省年可供砂石礦產4億噸的開采能力;礦產開發累計提供砂石礦產資源量14.11億噸,年均4.7億噸,促進砂石礦產資源市場平穩有序發展。
三是主動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以加強重大工程建設項目的砂石礦產保障服務為重點,強化砂石礦產需求和保障程度調研,做好砂石礦產采礦權精準配置,指導各地做好砂石礦產的保障服務工作。全面落實重大工程建設項目配套用砂石礦產采礦權出讓制度,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采礦權審批,“十三五”以來共出讓工程性采礦權129個、專供石料5.51億噸,有力保障了“四大”建設和重要民生項目等建設的砂石礦產需求。
四是深化礦業綠色發展改革創新。以綠色礦山建設、廢棄礦山修復、礦山粉塵防治、礦地綜合開發利用為載體,推進礦業綠色發展。實施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確保到2020年底所有礦山達到綠色礦山標準,并建成1個國家級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實施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三年行動,力爭到2020年實現重點區域廢棄礦山清零;實施礦山粉塵防治,確保在采礦山粉塵防治全部達標;啟動礦地綜合開發利用采礦權試點,為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綠色產業等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一是長期高位需求對保障工作造成極大壓力。浙江省砂石礦產需求基本依賴省內的自主開發。2000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全省砂石礦產年開采總量快速增長。據歷年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年報統計,“十五”至“十二五”期間全省砂石礦產累計開采總量分別為10.31億噸、19.21億噸、23.25億噸;“十三五”以來,年開采總量在4.34—5.13億噸之間。持續的砂石礦產高位需求,再加上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給砂石礦產保障工作造成了極大壓力。
二是“打贏藍天保衛戰”提出更高的要求。浙江省砂石礦產均為露天礦山開采。浙江省政府《關于印發浙江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第十八條提出“原則上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建設項目”。根據已設采礦權開采能力測算,因部分采礦權將陸續到期,預計2019年全省有效期內的已設采礦權開采能力為4億噸,2020年為2.9億噸,2021年為2.6億噸。如按照要求全面停止新設露天開采采礦權,未來幾年全省大部分地區將出現砂石礦產嚴重短缺的問題,這必然會對全省“四大”建設帶來嚴重影響。
三是海岸線整治打破了地區間的供需平衡。2018年6月,浙江省政府印發《浙江省海岸線整治修復三年行動方案》,提出要加快推進海岸線整治修復,沿海一些砂石礦產船運碼頭被拆除(僅寧波市海岸線至少拆除16處砂石礦產船運碼頭),各市之間部分傳統的砂石礦產水運通道被封閉,造成省內地區間的砂石礦產供需失衡,加劇了局部地區供需矛盾。
2000年以來,浙江省砂石礦產年開采規模可歸納為三個階段:一是快速增長階段(2000年—2011年),該階段隨著各地基礎設施及城鎮建設力度的加大,砂石礦產年開采規模快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25%,至2011年到達歷史最高值(5.89億噸);二是高位回調階段(2012年—2015年),在經濟新常態下,該階段砂石礦產年開采規模較峰值時期逐年下降,年開采規模維持在3.59—5.19億噸;三是高位震蕩階段(2016年—2018年),隨著全省“四大”建設的推進,砂石礦產年開采規模呈高位震蕩特征,維持在4.34—5.13億噸。
從浙江省砂石礦產年開采規模所處的高位震蕩階段來看,未來三年,一方面隨著浙江省“四大”建設的深入推進,全省砂石礦產年需求量將繼續維持在高位震蕩運行;另一方面,隨著國家要求全面停止新增圍填海項目審批,浙江省往年圍墾工程年均1億噸左右的砂石礦產需求量將大幅下降。因此,預計未來三年全省砂石礦產年需求量在4億噸左右,與目前總體持平。
從目前浙江省已設采礦權的開采能力分析,預計2019年全省供求基本能達到平衡,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2020年將可能形成約1.1億噸的供應缺口,2021年將可能形成約1.4億噸的供應缺口。
為堅決貫徹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的要求,同時加強礦產資源保障,努力破解生態保護與資源保障兼顧的難題,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積極推進以下舉措。
一是積極拓展礦產資源保障新途徑。嚴格實施《關于禁止新建露天礦山嚴格管控新設礦業權的通知》(浙自然資規〔2019〕4號),嚴格禁止新設單純以開發利用礦產資源銷售礦產品為目的的經營性露天礦山礦業權,依法設立批準立項的廢棄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恢復工程項目、建設工程用地紅線范圍內因工程施工開采礦產資源獲得礦產品的建設項目、礦地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和毗鄰礦區綜合整治項目等礦業權,以合理設置建設項目類礦業權的方式拓展砂石礦產保障渠道。
二是深入推進礦地綜合開發利用。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正在推進的24個礦地綜合開發利用采礦權試點中,有8個已正式實施,累計開采砂石礦產2619萬噸,產生礦地5302畝;為加快試點工作,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將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預計到年底有5—6個試點項目將正式實施,未來3年可開采砂石礦產資源量超1億噸,可產生礦地總量近8千畝。同時,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將進一步構建礦地綜合開發利用采礦權動態管理機制,有力補充全省砂石礦產需求和土地需求。
三是加快推進廢棄礦區生態修復工程。根據《浙江省廢棄礦山生態修復三年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的安排,被列入任務清單需要生態修復的廢棄礦山811處,面積84174畝,到2020年年底前,所有列入清單的廢棄礦山要全部實現開工,其中90%要完成交工驗收。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將進一步規范管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加快推進實施;同時,要嚴格依法依規設置科學合理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程采礦權,可提供部分砂石礦產采礦權,用于彌補砂石礦產的保障不足,努力做到生態效益、資源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四是及早啟動編制礦產資源“十四五”規劃。為統籌謀劃好下一階段全省礦產資源保障工作,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將于今年啟動“十四五”礦產資源規劃前期調研,在充分做好礦產資源保障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砂石礦產開發布局優化與采礦權合理設置,以穩定全省砂石礦產供應。同時,以礦業權管理“最多跑一次”數字化轉型為重點,進一步研究制定砂石礦產采礦權審批登記簡化、快捷程序,提高審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