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興市“三改一拆”辦公室 王 輝
改造舊住宅區、舊廠區、城中村,拆除違法建筑——“三改一拆”專項行動自2013年啟動以來,持續推進已近6年了。六年來,嘉興市按照浙江省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三改一拆”行動作為貫徹落實“八八戰略”和“兩美”浙江的生動實踐之一,各級黨委政府發揚紅船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努力打好“拆、改、建”組合拳。
拆后有效利用是“三改一拆”行動的落腳點和出發點。為此,嘉興市各級“三改一拆”辦公室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運用執政智慧,做好拆后利用的大文章,將其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結合,與城鎮有機更新、改善民生結合,與水環境綜合治理、優化生態環境結合,拆出了新空間、新面貌、新品質,深刻改變了嘉興城鄉面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擷取嘉興市“三改一拆”行動中涌現的幾個工作樣本,概括出以下八大變化。
有效盤活低效用地,充分發揮土地綜合效益,拓展發展空間。不斷完善拆后利用工作,對于拆違騰出的土地,科學實施規劃建設,與創建文明城市、擴大有效投入等有機結合,實現土地資源、空間資源和環境資源的合理配置與高效利用,促進了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了嘉興市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提升了城市品質。
嘉興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商務區)通過一系列“無違建區”的創建舉措,全區各空間資源日趨拓展,平臺基礎配套日益完善,平臺承載力顯著提高,實現了大空間、大平臺、大項目的發展“三級跳”,構建了“一體兩翼三引擎”的產業新格局,有力推動了產業集聚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目前,該區引進阿里巴巴菜鳥城、北大青鳥嘉興時尚小鎮、慈文傳媒等重大產業項目20多個,總投資超500億元,高鐵核心區鳥巢創意小鎮也在加速推進中。該區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已引進了美國雅培奶粉、德國海拉燈具、丹麥樂高玩具、荷蘭皇家飛利浦、美國荷美爾等項目,馬家浜健康食品小鎮產業集聚效應也日益凸顯。該區塘匯街道針對城東路沿線騰出的空間,成功引進奧園房產、尚東名邸等68個項目,總投資約50億元。 “十二五”以來,該區引資規模和水平居全省前列,已累計引進歐美、韓日、港澳臺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600多家外商企業,實現合同利用外資56.1億美元,實到外資32.6億美元,吸引24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
另外,該區先后實施了南湖村、建成村、興明村、南江村、四聯村、星聯村、永豐村等區域的征地拆遷,完成拆遷140多萬平方米。同時穩步推進余北工業區的轉型升級工作,已有9家企業簽訂了貨幣補償協議,騰退土地240多畝。此舉拓展了空間資源,充分發揮了土地綜合效益。
“拆”字當頭,倒逼行業升級轉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針對“低小散”生產加工戶、家庭作坊和個私企業的分布特點,嘉興市以拆違為抓手,大力淘汰落后產能,推進“兩退兩進”“騰籠換鳥”產業轉型升級。通過“機器換人”“退二優二”、技改等產業升級改造措施,嘉興市在倒逼低端產業轉型、低效勞動力轉移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同時,該市做到疏堵結合,跟進“兩創”園區建設,引導小微企業轉型發展,實現“以拆違倒逼騰退、以集聚促進規范”的良性發展。
平湖市新埭鎮潔具行業是該鎮的傳統產業,由此也帶來了污染環境、低價惡性競爭等弊端。借助“三改一拆”的東風,該鎮對現有的“低小散”潔具行業進行徹底洗牌,對83家“四無”企業進行拆違淘汰,保留了15家規上企業。通過淘汰落后產能,該鎮提升了企業的行業競爭力。保留下來的15家規上企業的產值與往年同期相比平均增加了20%以上,個別企業實現了70%以上的大幅度提升。
原先棲身于黃灣鎮(現為海寧市尖山新區)農村的企業屬于典型“低小散”。 自啟動“三改一拆”以來,結合東部(黃灣)生態功能區建設,黃灣鎮對所屬324家企業實施拆違治理,已有202家企業完成騰退。同時,該鎮做到疏堵結合,跟進“兩創”園區建設,計劃總投資約22億元,建設“兩創”中心項目15個,目前竣工項目6個,已有26家入駐鎮“兩創”中心,引導小微企業集聚轉型發展,步入新的生產軌道。
另外,嘉善魏塘鎮的小木業、陶莊鎮的廢鋼鐵加工業、桐鄉濮院鎮的毛衫業、海寧許村鎮的經編業、海鹽武原鎮緊固件業以及桐鄉崇福鎮皮草加工業等當地傳統產業,通過“三改一拆”行動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產業轉型升級。
嘉興市 “三改一拆”和“無違建”創建工作始終在依法依規的軌道上進行。《嘉興市違法建筑認定和處置辦法》等一批規范性文件的制定出臺和認真執行,就是一個普法教育的過程。“三改一拆”拆掉的是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不當得利和不正之風,在廣大群眾中樹立了公平正義的法制權威。在創建過程中,嘉興市各執法主體既分工明確,管好“自留地”,又相互協作,無縫對接,使“三改一拆”成為檢驗廣大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和群眾工作能力的試金石。
該市通過依法推進“三改一拆”工作,彰顯政府部門依法辦事的理念和姿態,營造法律至上的氛圍,減少了行政訴訟案件的發案率,緩解了政府和拆違當事人的矛盾糾紛,維護了社會穩定,樹立了法治政府的良好形象。在近五年的“無違建”創建過程中,嘉興市拆違量在全省排名前列,且未發生因拆違引起的群體性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平湖市在清理整治瓜豆所區域的過程中,邀請法律工作者全程參與政策制定、方案安排、重要法律文書起草和現場談判等環節。同時,根據清理整治工作的要求,平湖市綜合相關政策和律師事務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匯集了與清理整治相關的11部法律、法規、規章,選定了清理整治的法律框架,梳理出國土管理、物權效力、用地程序、承包性質、違法責任等8方面的法律問題,明確清理整治工作的方向、路徑和措施。在此過程中,法律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充當了“第三方”的角色,消除了對立情緒,解答了法律問題,使當事人逐步認同并接受處置方案,確保了“三改一拆”行動取得實質性成效并經得起歷史檢驗和法律判定。
在“無違建”創建工作中,嘉興市把拆違與交通設施建設和城鄉統籌協調發展相結合,以拆違促進拆遷,清理了一批拆遷“困難戶”“釘子戶”,打通了斷頭路,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和停車難問題,進一步縮短了城鄉差距。
秀洲區洪合鎮以“三改一拆”為先鋒,完善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城鄉一體化奠定了基礎。洪合鎮因為毛衫產業的繁榮,民營經濟異常活躍,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該鎮常住人口和外來人口的比例達到了約1:3。由此,洪合鎮也變得寸土寸金,滋生了大量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筑。這些違章建筑嚴重侵占了公共空間,使道路越來越堵,小鎮變成“堵鎮”。依靠這幾年“三改一拆”工作,洪合鎮一舉拆違近140萬平方米,拆出了寶貴的交通發展空間,開工建設了18條斷頭路,新建了17個停車場共3500個停車位。拆違拆出了新氣象,“堵鎮”不再堵,原來一潭“死水”的交通現狀被徹底盤活,隨著這18條斷頭路的打通,洪合連接市域和鎮村之間的交通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觀,城鄉一體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
近年來,嘉興市通過“三改一拆”與“五水共治”“小城鎮綜合治理”相結合,圍繞“兩美嘉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等重點工作,開展“截污清源”“拔釘清障”等專項拆違行動,消除了局部區位“臟亂差”的歷史頑疾,拆出了綠色環境,改出了和諧生態。
生豬養殖業轉型提質,促進了水質環境的顯著好轉。在曾經被譽為“豬三角”的“新三橋”生豬養殖密集區,六年來,嘉興市累計拆除違建豬舍1600多萬平方米,基本完成違建豬舍清理工作,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由養殖污染造成的氨氮、總磷等水質指標居高不下的情況明顯好轉,河道污糞橫流、惡氣沖天的現象不復存在,基本告別劣五類水質。嘉興市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年度考核首次達到優秀。
平湖市鐘埭老集鎮迎來新生機,三改一拆”拆出兩大公園。該鎮在開展拆后土地利用工作時,一方面打造優美環境,另一方面不斷挖掘人文典故,提升小鎮的文化內涵,建成了總占地100畝,總投資625.4萬元的櫻花公園,從2015年至今,已經連續三年舉辦櫻花節,吸引了眾多的市民前來踏春賞花。根據鐘埭鎮現有的古樹名木,以一株300多年的老茶花命名建成了茶花公園,使集鎮的環境有了質的飛躍。
海寧市通過“三改一拆”,建立了長水塘水源生態濕地。2011年前,海寧長水塘所在區域分布著大量廠房、堆場和老舊民居,環境面貌較差。該市以拆改倒逼該區域內企業騰退,為長水塘水源生態濕地夯實環境基礎,同時總投資3億多元,建設占地面積2608畝的生態濕地公園,推動了供水質量持續提升。目前,海寧市處理后的出水主要水質指標已提升一個類別,三類水成為常態,讓群眾喝上了“放心水”。
畜禽養殖帶來的環境污染是長期困擾的難題。海寧市把“三改一拆”行動與環境治理、生態建設緊密聯動,在拆違中,加大了高污染、低效益的畜禽養殖場拆除力度,實施甲魚棚、豬棚、牛棚、羊棚、廢品棚“五棚共治”,累計拆除溫室甲魚養殖設施343萬平方米、違建豬舍135萬平方米、禽舍103萬平方米。目前,海寧市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重現了江南水鄉地綠河清的美景。
在“三改一拆”推進過程中,嘉興市在前期調查研究和市場摸底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執政智慧,結合當地現有資源,因地制宜、科學利用,不搞盲目“一刀切”,對破敗倒閉的企業廠房、礦山進行了專項改造,多方利用社會資源,實現了變廢為寶、點石成金的華麗轉身,創造了獨樹一幟的影視文化基地。
2013年前,人口不到兩萬的海鹽縣澉浦鎮卻建起了45萬平方米的違建,這里曾“駐扎”著粉塵漫天的礦山,集“臟亂差”于一身的廢棄羊毛衫交易市場和為數眾多的“低小散”作坊企業,“村村冒火、戶戶生煙”的小作坊發展模式不僅污染了環境,更讓澉浦鎮產業轉型之路舉步維艱。自“三改一拆”開展以來,澉浦鎮大力引入投資方,鼓勵影視公司通過租、購老舊閑置廠房和廢棄礦區,建設影視場景,構筑文化產業發展空間,發展影視產業,為澉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改一拆”+靈活的市場機制,很快讓廢棄礦區、老舊廠房煥發出全新活力。在澉浦鎮長青路口,老輕紡城已經荒廢20多年,經改造后,外立面形成了廣州街、澳門街外景,內部則建成了110間客房;澉東村貓兒橋西北邊有座饅頭山,之前山旁棄用的炸藥倉庫經改造成了兵營和監獄的場景;在紫金山礦區和大旗山礦區,利用部分存量建設用地與廠房建設的以上海外灘為中心的民國城已見雛形,黃浦江、民國別墅區等“一江、兩區、九街”場景建設正按計劃有序推進;永樂村某印染公司淘汰落后產能后同樣轉作影視基地,1.6萬平方米廠房現已改造為由老沈陽、老上海、老廣州等場景組成的四方城,目前影視基地已形成獨立場景6處、20余個點,近年來的《新雪豹》《偽裝者》《黎明決戰》等熱播影視劇都曾在此取景。澉浦已一躍成為民國年代戲主要的拍攝基地之一,名氣越來越大,規劃3平方公里的海鹽澉浦影視小鎮雛形初顯。
“三改一拆”拆出了美麗環境,美麗環境正在催生美麗生活和美麗經濟。大批老舊小區建成了一批健身綠道、文體休閑等民生工程設施,實現了“路面平、管道暢、路燈亮、設施全、綠化美、環境潔”,群眾生活質量得到新的改善。同時,投資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為當地群眾創造了就業機會,帶動了餐飲、住宿等第三產業的蓬勃發展,增加了當地政府的稅收和人民的收入。
澉浦鎮影視產業的發展壯大,也在不斷繁榮催生出新的產業,以劇組人員為主要客源的一批餐飲住宿正在興起。每到“五一”、國慶、春節等節假日,南北湖影視基地的各個拍攝區都會迎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僅2016年,澉浦鎮就吸引游客和影迷200余萬人次,大批的人流客流讓當地農民分享了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所帶來的“紅利”。截至目前,該鎮成功引進浙江南北湖夢都影業有限公司、嘉興鼎盛合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48家影視公司入駐,注冊資本9.3億元,南北湖影視文化產業完成影視投資6.85億元;接待《黎明決戰》《偽裝者》等72個影視劇組前來取景拍攝,影視制作銷售金額8.43億元,上交稅收3530萬元,吸引了海外高技術產業安家落戶。
平湖市鐘埭鎮經過“三改一拆”的蛻變,環境面貌的大幅提升,人文宜居、投資宜商的吸引力直線提高。今年1月份,蒂森克虜伯彈簧和穩定桿平湖項目落戶鐘埭(蒂森克虜伯集團是德國第五大工業公司,世界500強企業)。該項目是蒂森克虜伯集團在中國的第三家子公司,一期注冊資本1500萬美元,總投資4500萬美元,占地67.5畝,預計可年生產彈簧380萬根、穩定桿150萬桿,產品銷售收入計劃可達3.1億元,年利潤總額可達4300萬元。
歷年以來形成的違法建筑,大都因違法成本低廉、收入可觀而逐步建成且呈不斷擴大趨勢。違法建筑多以彩鋼棚、磚瓦房等簡易建筑為主,存在消防安全、結構安全和環保等問題隱患。為此,嘉興市堅決把拆違工作作為打造“平安嘉興”的重要抓手,大力開展治危拆違、藍色屋面整治、城中村改造等專項治理工作,確保群眾居住安全和企業生產經營安全,為建設“平安嘉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一方面大力開展治危拆違專項攻堅,將擴大有效投資、城市有機更新危舊房改造治理、棚戶區改造和“三改”工作結合起來,全面打響治危拆違攻堅戰,精準發力,應拆盡拆,從根本上消除各類房屋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深入推進無違建創建,進一步抓好重點領域、重點類型違建的整治,著重開展涉安企業亂搭建、農村生產生活輔助用房亂搭建等重點難點問題的專項治理,啃下硬骨頭,打好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