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2019-02-16)
良好的營商環境不但是建設現代化市場經濟體系、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基礎,亦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助于民營經濟充分迸發出創新活力,為企業發展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優化營商環境要有緊迫感,只有樹立起“搶跑意識”,才能夠真正實現營商環境的“優化”。在同等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人才、資金等就像一只候鳥,哪里環境好它就會往哪里飛。當前,營商環境改革的緊迫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的現實需要,同時也是國內企業發展的呼聲。未來,只有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政府自身改革,在“放管服”改革上下功夫等等,才能真正引導市場預期,讓企業家放心、安心。
(《每日經濟新聞》2019-02-13)
大企業或頂著更好的市場光環,但小微企業卻是涵養市場持久活力的源泉。從美國的微軟、臉書到中國的阿里,IT時代的科技大佬們,他們成長為全球獨角獸企業的過程,都是從小微企業起步的。從小微企業到跨國巨頭,雖然最終都成就了各自的市場傳奇,但在市場起步階段,他們都面臨著起步艱難、一不小心就被淘汰的命運。小微企業要發展,除了法治環境和制度根基,更主要的是對小微企業的真正關切。對于很多小微企業來說,有更好的融資環境,有充裕的資金支持,有相對較輕的稅負,就會獲得更多的市場活力。小微企業無活力,整個市場也就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小微企業是市場的未來,給其減稅降費并提供足夠的政策關切,小微企業就能迎來較快成長。否則,市場就會后勁乏力,失去競爭力。
(《中國證券報》2019-02-11)
會計師事務所擔當著給上市公司“挑刺”的角色,這并不是一份好干的活兒。杜絕會計師行業不規范行為,提高審計質量,讓會計師履行好上市公司財務“看門人”職責,需會計師事務所、監管者、投資者共同努力。就會計師事務所自身而言,如果不能合規經營,沒有相應的風控能力,就不應承接相關業務。那些屢次失信的會計師事務所其履職能力必然被打上大大的問號。會計師事務所應對自己的品牌始終抱有憂患意識,時刻將合規、風控謹記于心,更要嚴防道德風險。如今,投資者越來越直觀地感受到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意見對于一家公司估值的重大影響。投資者應對屢有不良記錄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上市公司保持警惕,讓市場成為決定會計師事務所優勝劣汰的核心力量,促進審計行業更加風清氣正。
(《國際金融報》2019-02-18)
科技創新需要“頂天”,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破譯未解難題;也要“立地”,即面向國家戰略需求,贏得全球競爭中的主動;但更要“惠民”,即面向經濟發展主戰場,為民眾與社會創造更多財富。我們還需意識到,當代科研成果轉化周期越來越短,一項科研成果如果在轉化周期內沒有轉化為生產力,其經濟潛能就會很快衰減。作為科研人員的依托,高校與科研院所一方面應當建立內部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和職業化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專司與企業的協同合作之責,另一方面要加大對科技人員科研成果轉化的激勵力度,確保完成轉化職務的科技成果現金和股權獎勵如數真實地落入科研人員手中。
(《證券時報》2019-02-26)
稅收要能促進或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減稅設計有利于節能環保,有利于成本內化。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經濟活動的一個普遍特征是成本外溢,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成本由他人或社會承擔,這實際上鼓勵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稅制的基本要求是能夠使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成本由當事人承擔,使成本內化;其進一步要求是當事人付出的成本(通過納稅)超過其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恢復和治理成本。當然,廣義的成本內化,也包括稅收征管成本內化于稅收收入之中,而不是在稅收征管過程中不考慮征管成本或將征管成本外化于納稅人頭上。所以成本內化要求征管成本占稅收收入的比例盡量小。在市場經濟中,稅制設計應當有一個壓倒一切的目標,那就是盡可能有效率、盡可能平等地籌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