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聞平 張勰 高心怡
1.甘肅省軍區第六干休所; 2.甘肅中醫藥大學; 3.河北大學
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基礎。2016年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對健康管理業提出了明確要求。人才作為推動健康等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因此應加強對健康管理人才隊伍現狀的研究。
目前,在我國,重點城市占全國健康管理人才總數的57%,二線城市占29%,三四線城市占14%。目前三四線城市的健康管理人才比例同比2005-2006年增長了一倍,因此要加強地方本土化人才的培養,防止人才流失。如果企業進行異地設點,把人才帶過去發展,如果這個企業走了,人才也就走了,起不到推動地方健康管理行業發展的作用。只有培養本土化健康管理專業人才,才能為企業發展供給穩定的人才,推動健康管理行業的發展。
2016年,健康管理人才的學歷分布如下:初中及以下占3.51%,高中占10.39%,大專及本科占79.89%,研究生及以上占6.21%。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在健康管理人才隊伍中,大專及本科已經成為平均學歷,研究生學歷以上的人才數量也在逐漸增加。不斷有高學歷人才選擇進入健康管理行業,這就表明目前是健康管理行業發展的最好時機。
2016年,醫療衛生行業健康管理人才占比29.53%,較2015年增幅近一倍,越來越多的醫護人員開始學習健康管理的相關知識。而同時,受到國家政策和發展因素的影響,保健品行業人才比上年略有下降,但仍占比較大。而目前受到國家大力扶持的健康教育,中醫藥健康管理和健康養老等行業人才依舊稀缺。
我國醫藥院校的人才培養優勢明顯,近年來,健康管理人才學歷水平不斷提高,醫學、管理學和信息學等學科專業知識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加貼合健康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時,人才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具備滿足社會需要的溝通交流能力,與人進行流暢和諧的溝通,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邏輯思維整體化,能從每個方面對管理人的健康水平進行評估從而提出有效建議;三是具有先進的健康管理觀念、理念,充分意識到健康的可控性、可管理性;四是健康服務管理人員能夠提供優質的、滿意的系列服務。
健康管理人才的發展優勢主要存在于人才基數方面,隨著時代的進步,高學歷人才數量在不斷增加,有利于健康管理相關人才的開發與管理。
一是關于健康管理方面的職業定位不明,培養目標不清;二是專業的健康管理人才相關培養制度體系不健全;三是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教師素質、教學質量良莠不齊,難以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人才培育;四是綜合性較強的專業知識,與營養師、全科醫師、康復技師等相比優勢不明顯。
綜上,健康管理人才相關培養制度與措施的主要內部劣勢在于缺乏完整系統的培養方案,這就對行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
近年來,國家政策對健康服務與管理人才開發及培養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經濟方面,我國經濟發展形勢良好,城鄉家庭可支配收入持續、穩定增大,健康產業及養生保健等產業作為當前的朝陽產業,其前景良好。社會層面,老齡化人口持續增大,慢性病持續蔓延,對人口健康、養生保健等重要性的認識普遍增強,疾病譜的變化使家庭成員更加注重治未病。在患病及治愈后的康復期,這些因素對健康服務與管理的需求持續增大。
文化方面,人口素質及受教育水平的穩定提高,對養生保健、康復運動等重要性的認識提高,大眾傳聞媒介等主體開展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提高了人口健康知識的普及率。人口文化知識的整體水平上升,對健康服務與管理的了解、掌握程度不斷加深,健康產業企業對健康服務管理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
目前,我國健康服務與管理相關人才的開發及培養,主要面臨以下幾方面的挑戰:一是政策方面,健康服務與管理行業的相關管理制度、規范措施尚不健全完善。近年來,政府已經意識到健康服務與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繼制定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健康中國2030戰略規劃》等政策文件,但規范、有效的管理制度體系仍然沒有完全健全、完善,也缺乏對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教育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性政策。二是經濟方面,國家對健康產業、健康服務與管理人才的培養財政投入不足,雖然制定、出臺了一些健康產業、健康服務與管理人才的指導性的政策文件,但財政支持、有效的扶持措施缺乏。三是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就業面相對窄。目前,主要從事臨床醫學、護理和帶有醫療器械銷售、保健品與減肥產品等性質的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