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山東萬祥礦業有限公司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發展也呈現出諸多新特點。現階段來看,國有企業改革不斷推進,民營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不同形態的企業共同推進國民經濟的增長。但是,我國企業還存在生命周期短、經營風險較高等問題,這就需要從立法上對企業的行為進行約束,充分發揮公司法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近年來,我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進行了一系列修訂,但在改革進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所以,本文對我國公司法改革趨勢的探討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公司法改革的背景。隨著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企業的形態也發生了變化,公司法改革有利于完善企業形態和建立完善的公司法律體系。同時,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加強,我國的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如何規范企業的相關行為是公司法體系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也催生了公司法改革的推進。此外,在新經濟形態下,企業的發展也呈現新特征,例如企業準入門檻、股東利益等內容都發生了變化,這就需要推動公司法改革,以滿足現代社會發展所需。
(二)我國公司法改革現狀。《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于1993年正式通過,迄今為止共進行了五次修訂。最近一次修訂是在2018年10月26日,本次修訂的主要內容涉及補充完善允許股份回購的情形和上市公司股份回購的規范要求、簡化股份回購的決策程序,簡言之本次修訂主要圍繞公司股份回購的相關內容進行[1]。本次修訂是企業不斷發展的產物,是穩定資本市場的必要途徑。
2019年4月29日,公司法司法解釋五開始實施,此司法解釋出臺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護公司股東利益,對股東權益保護的相關案件進行了詳細規定,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司法解釋五的出臺也標志公司法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在日后的發展中我國還進一步推進公司法改革,從而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發展理念。
(一)未充分體現與國際化接軌。隨著公司法改革進程的推進,在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未充分體現現代思想。總體來說,我國的公司法主要服務于經濟政策,重點在于社會職能和經濟職能的發揮,這也是我國多次對公司法進行修訂的目的所在[2]。但是,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并未充分體現現代思想,未實現與國際接軌。隨著我國企業國際化特征的凸顯,公司法改革也應當側重與國際化接軌。
(二)未充分體現不同的公司形態特點。一方面,我國公司法的針對性不強。針對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他公司形態,公司法的部分條款具有統一適用性,并未有針對性地進行區分,不利于充分約束相關企業行為。另一方面,對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的區分也不明顯。
(三)公司法修訂進程比較緩慢。我國的《公司法》于1993年出臺后,分別于1994年、2004年、2005年、2013年、2018年進行了五次修訂,修訂進程比較緩慢。最近一次修訂也只是針對公司股權回購的相關內容進行了規范,并未涉及比較大的修改。然而,受到國際市場和國內經濟發展的影響,近年來我國企業發展十分迅速,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呈現出新的特點,企業經營風險也不斷增加,因此需要進一步推進公司法改革進程,完善公司法體系。
(一)不斷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和公司治理水平。我國公司法改革的宗旨應當與國家政策具有一致性,并且為相關政策服務。隨著“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公司法改革應當致力于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應對激烈的世界市場競爭環境[3]。同時,《公司法》中應當完善對引進外資的相關規定,從而實現吸引外國投資者來我國投資,這樣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公司治理水平。
(二)在立法中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進行區分。從我國來看,國有企業的主要職能在于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而民營企業則更加注重經濟利潤的提升,二者都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公司法改革進程中,應當注重對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相關條款的區分,因為二者的股東性質存在差異,所以相關的《公司法》條款也要對二者加以區分,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法律的監督和約束作用。
(三)公司法改革應當與時俱進。一方面,對于《公司法》中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發展要求的條款要進行刪除,并及時進行修訂。公司法改革只有與時俱進,才能體現現代化思想,才能實現企業與國際接軌,才能發揮促進公司治理水平提升的職能。另一方面,公司法改革應當充分考慮我國企業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在與時俱進的同時,公司法改革還要滿足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充分體現法律的強制力。
(四)引入商法思維,推進公司法改革。商法思維主要指利用商法思維去思考、解決問題,有利于保證公司的穩定運營。公司法改革在引入商法思維后,才能更好地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讓公司治理回歸理性。同時,商法思維的引入還應當注重合理性,而不僅僅是強力引入,要與國家政策及主體法律具有一致性,從而保證公司法改革的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