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瀅 鄭州大學
自從我國社會進入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后,新聞傳播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也愈加緊密,并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此基礎上,新聞傳播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協同關系也越來越大,甚至相互影響。同時,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給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提供了適宜生長、發展環境:正確的輿論導向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群眾基礎;并推動了我國市場化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同時還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正確的方向引導。反向言之,如果新聞傳播的相關信息產生誤差,就會嚴重擾亂我國社會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新聞傳播要忠于事實,并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進入新時代以來,伴隨著正確的經濟政策,我國的市場經濟也得以平穩發展。同時伴隨著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的不斷發展,所傳播的新聞信息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方面,均有了極大地提升。此外,新聞傳播不再局限于國內相關領域,進而變得全球化、廣泛化,因此新聞傳播也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同時隨著新聞傳播影響力的日益擴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注重新聞傳播在企業發展中的相關作用,并進而利用其來促進自身企業的快速發展。
新聞傳播對社會經濟有著十分巨大的監督作用,能夠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監察和督導作用。并且伴隨著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眾多以往未從出現的問題也都逐漸顯現出來,并進而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不可否認,我國的社會經濟體系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陷,并且隨著經濟市場化、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暴露出來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也正因如此,為了能夠正確認識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這些諸多問題,必須采取某些方法來加以修正,而新聞傳播的監督作用便是其中的重要做成部分。
我國國土遼闊,地大物博,擁有豐富的資源和極大的發展空間。但不同區域間存在社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有較為明顯差異的情況。而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不同區域間新聞傳播的滲透率和普遍性差異巨大。以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這里的新聞傳播率可以達到87%,信息實時率可以達到93%。并且伴隨著網絡信息化的不斷普及,相關數據還在不斷提升。而在西部地區,新聞傳播率和實時率均不到30%,因此新聞傳播與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聯系。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及其衍生產品的不斷普及,企業間的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因此如果想要在新時代的這種市場環境中存活下來,企業就要具備充分利用新聞傳播的意識和能力:即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社會經濟動態,并提取有利信息,進而應用到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因此新聞傳播可以協調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關系,使企業能夠針對市場動態做出相應的針對性調整,實現企業和市場的協調發展。
中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更是一個文化傳承從未中斷的文明古國。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對于文化產業的宣傳、傳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另一種有效形式;此外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生態平衡也是重中之重。因此通過保護生態、傳承文化以及穩定社會等功能,新聞傳播及其它衍生的傳播方式能夠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目前,信息技術極速發展的今天,社會經濟的發展也急需導向。新聞傳播傳遞經濟信息,引導生產消費,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新聞傳播還能夠監督市場正常的經營秩序、糾正社會輿論、促進社會和諧等,進而提高社會經濟市場的穩定性,保證經濟市場良性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
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新聞傳播及其相關領域對社會經濟發展的相關作用也愈加明顯。因此如何正確利用新聞傳播以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便顯得極為重要:新聞傳播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進行實時傳播;同時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并有一定的說服力;還要堅持正確的思想道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旗;此外信息傳播要充分利用當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如使用微信、QQ推送新聞等方式,使新聞傳播能夠在最大限度內傳播給最需要的人群。
第一,加強對金融傳媒的監督力度。通過政府立法等形式,強制傳媒企業約束自律。同時制定一些條款來約束新聞傳播從業者的行為:如《大眾傳媒監督法》、《關于發布報刊刊載失實報道處理辦法的通知》等,加強約束,提高內容可信度。第二,強化新聞傳播從業者的自律意識。正確把控處理國家利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杜絕有償新聞的出現,同時培養專家型新聞人才、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第三,加強新聞傳播在國家決策中的參與度。提高新聞傳播的社會責任感。
結語:新聞傳播在對社會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且巨大的影響力,并且伴隨著社會網絡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新聞傳播與社會經濟發展間的關系也必將日益密切。正確利用新聞傳播,就會極大地促進社會經濟建設和發展。因此,新聞傳播的相關從業人員必須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極強的社會責任感,進而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并進而推動我國的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