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芙蓉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行政事業單位受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在原先的會計制度方面已經有一些滯后和不合理之處,為此,從十八大確立“建立權責發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的重要戰略部署以后,國家近年來也一直在大刀闊斧推進政府會計制度改革,并且將其作為了國家在政府層面進行改革調整的重點。而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推進,必然會給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帶來一定的影響,事業單位要能夠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就應當要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影響有較為準確的把握。
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一直是我國整個財會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因為事業單位的特殊性,事業單位財務會計也呈現出了和企業財務會計所不一樣的發展特點,一方面,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陸陸續續在事業單位進行了包括收支分類改革、國庫支付改革等重要改革,對事業單位的財務會計科學化和精細化管理有了一定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事業單位相對企業而言,在對接市場的速度方面比較緩慢,因此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制度方面的整體演進還是比較滯后,比如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事業單位會計一直比較側重于預算會計,尤其是重視預算資金執行的管理,這樣的片面側重也容易產生一些其他問題。因此,這種無法有效適應和滿足現實需求的財務會計制度也受到了越來越多要求改革調整的呼聲。而黨的十八大審時度勢,作出了關于要求進行政府財務報告制度的重大部署,這也意味著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被推上了日程,且作為今后一段時期內政府工作改革的重點。從2010年起,財政部就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在一些省份開展試點工作。通過幾年試點經驗積,2014年底財政部發布了《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正式開啟了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序幕。2015年10月,財政部發布第78號文《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并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2016年7月,財政部印發了存貨、投資、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四項具體準則。2017年10月24日,財政部印發了《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財會【2017】25號),并要求2019年1月1日起施行。這些制度的陸續陸臺,不僅是我國全面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政府會計改革的標志性階段成果。
而從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內容來開,其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建立起了統一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本次會計制度改革的內容包括了相關準則、基本制度、報表及報表編制方法、相關應用指南等,基本涵蓋了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活動中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整體較為系統完整,也十分規范協調,能夠消除原先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之間的一些會計信息差異,使管理和信息更加統一。
其次是建立了更加科學規范的核算模式。本次改革后,要求將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作為會計核算的專門內容,并且要求對決算報告和財務報告分別進行報告,在決算報告中,對于預算的編制、執行和決算等都進行了明確要求,在財務報告中,需要把財務運行情況和資金情況都詳細體現,此外,還要求預算信息和財務信息能夠前后一致,有效對接。
第三是進一步明確和梳理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的關系。一方面,新的核算關系對于兩種會計關系進行了區別和分離;另一方面,兩種報告中的相關會計要素又要能夠相互補充、相互協調,進一步體現了兩類報告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的關系。
本次改革明確了財務會計實行權責發生制,這就意味著,事業單位對于當期發生的所有支出都應當要清楚進行分門別類,并且按照配比原則,只有屬于當期費用的支出在能夠被列入到當期費用中。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在進行成本核算的過程中,對于各類費用支出的定義、使用、流向等需要有更加準確的把握,要能夠真實清楚地反映事業單位的運行情況。同時,由于本次改革統一了政府會計概念框架,因此,原先“各自為政”的會計方式將按照統一的制度和標準進行,包括信息披露,這些都能夠促進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朝著更加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目標推進。
本次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對事業單位的資產和負債情況的核算進一步進行了細化,增加了“收入費用表”一項,并且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引入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等減值概念、引入待攤費用和預提費用、明確固定資產這就和無形資產攤銷等等,而這里面很多內容都是一些事業單位原先在財務管理,尤其是固定資產財務管理和應收賬款財務管理方面做得比較模糊和粗放的地帶,本次對這些核算科目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并提出了要求,同時又和現行的相關法規制度(比如國有資產管理固定、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規定)等在內容上保持了較高的協調性,不僅能夠促進事業單位更好地落實相關制度規定,同時又能夠對自身包括資產情況、負債情況、存量情況、增量情況等進行進一步的規范化管理,對事業單位資產安全性和管理水平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在改革之前,很多事業單位雖然都有會計信息系統,但是在具體的功能上,基本上只能夠用于財務會計核算或者是預算會計核算等方面,整體較為單一,無法對而這做到兼容和共用。但是因為本次改革對于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在分錄、報表、記賬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在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收支差異核算,以及預算結余和凈資產變動差異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原有的財務信息系統已經很難適應改革后對于事業單位財務會計工作的要求。因此,事業單位要能夠更好地滿足改革后的要求,必然需要對現有對財務信息系統進行改進,尤其是還要針對改革所提出的“平行記賬”的要求,做到對兩類會計核算工作的兼容,避免出現一些重復工作量,使得財務會計效率能夠更好地提升。
綜上所述,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是國家在針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基礎之上,重點針對行政事業單位所進行一項財務改革,也給事業單位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影響,其中一個主要的表現就是短期內,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將面臨比較重要的調整改革壓力,要能夠做好會計政府制度改革背景下自身財務管理理念、方式的調整,必然要對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相關內容、創新及變化以及影響有較為準確的把握,使得自身更加有序規范做好財務管理工作,對此,本文進行了簡要論述,希望可以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將政府的政策進行落實到位,事業單位就需要有一個完善的財務體系來規范控制內部財務工作。當然,財務內部工作效率的高低,除了要有一個完善財務體系外,還要有相應的監督管理,否則財務內部工作便流于形式。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需要我國事業單位公開其財務資金的使用詳情,使得財務資金的公開性、透明性,從而督促事業單位加強對財務體系的建設,更加規范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使得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政府會計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事業單位財務狀況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