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艷
“十二五”期間,我國將營改增作為了重要的財稅體制改革提上了日程,并選擇大中城市進行試點。長時間的實踐證明了改革體制能夠在全國范圍內順利進行。稅收結構的優化,為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減輕了第三產業賦稅方面帶來的經營問題。同時,也達到了優化一、二、三產業之間關系的目的。促進服務業的規模化發展,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在““營改增”之前,我國現行稅制下,服務業和其他行業一樣,征收營業稅,因此不可避免地要重復征稅。服務業購進企業發展經營中所需要的材料和設備,需要繳納的增值稅不得從營業稅中進行稅額抵扣。與此同時,不能扣除互購服務所產生的營業稅,導致服務企業重復征稅。營改增實施后,服務型企業可以向生產型企業購買經營所需的設備和物資,并可從其他服務型企業中扣除購買服務的增值稅,避免重復征稅,大大減輕企業的稅負。
隨著企業經營規模的增加,下游企業不再是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所以,不能扣除相應的增值稅額。導致了企業的賦稅增加。一直相反的就是下游的企業也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身份,但下游企業可以扣除稅收,減輕企業的稅收壓力。
“營改增”政策后,營業稅、增值稅、流轉稅等在小規模納稅人及一般納稅人中的稅率也有所不同。

表1 文化創意服務行業,“營改增”前后的稅種及稅率變化
1、小規模納稅人
小規模納稅人在“營改增”之前的總流轉稅為5.6%的稅率;在“營改增”之后,企業需要繳納的增值稅稅率為3%,同時,增值稅屬于價外稅,改革后,小規模納稅人實際所交的稅率為2.91%,總流轉稅率為3.26%,與改革前相比較,降低了2.34%的流轉稅稅率,下降幅度為41.79%。
2、一般納稅人
文化創意服務業主要支出是員工的工資、設備、場地的租金、硬件軟件的使用及差率費等等,這些都不在增值稅的征稅范疇之內,這些費用不能從銷項稅額中進行扣除,所以沒有增值稅發票。在改革前,文化創意服務業的轉稅率為5.6%改革后,實際增值稅稅率約為5.66%,總流轉稅率為6.34%,較改革之前的總流轉稅率上升了0.74% ,升幅達13.21%。
綜上所述,由于企業規模的不同,“營改增”的實施對文化創意服務企業產生了不同的稅收影響。一般情況下,年銷售額低于500萬元的企業,屬于小規模納稅企業,其稅負所繳納的額度,隨著稅率的降低有明顯的減少;年銷售額超過500萬元的,沒有相應的進項稅額的扣減。稅收負擔不會減少,而是會增加。
在實踐中,文化創意企業仍難以獲得全部增值稅發票。這些發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自2016年5月1日以來,雖然全國各行業實施了“業務增長”,但涉及文化創意企業經營的業務更為復雜。在目前的形勢下,許多行業無法提供特殊的增值稅。有了發票,這些行業往往涉及文化創意企業,文化創意企業很難獲得能夠完全抵消增值稅的專用發票。交通費(火車票、機票等)占文化創意企業可以扣除的投入稅額的很大一部分。但是,試點文件規定,旅游公司為自然人(其他個人)提供的旅行服務只能開具普通發票,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文化創意企業的運輸成本很大一部分來自不能開具增值稅發票的運輸行業,這就減少了文化創意企業可以扣除的投入稅額。另一方面,除了文化和創意企業的主要運輸和餐飲費用外,大部分費用來自當地導游和司機的費用,不包括增值稅扣減額。文化創意公司提供的產品是由導游和司機提供的服務。它們不同于其他行業的工人所提供的勞動形式。它們構成文化和創意企業運營成本的一部分。
文化創意服務業中包含影視拍攝行業,以電影或電視劇的拍攝為例子,拍攝地可能在企業城市,也有可能在其他國家。這段時間內所產生的費用是不能加入到抵扣的范圍中。還有各大研討會及各地的展會租地價格非常高,但同樣也不能被扣除。影視作品的拍攝需要明星、演員、群演的加入,明星的拍攝費是影視服務行業的最大開銷,同樣,這一項也不能扣除。企業在發展中必然涉及到固定成本,并且,固定成本是企業發展中的主要成本,在沒有投入稅的情況下,可扣減率較小,所上交的稅額增多。面對這一問題,可以通過進項稅額的足額抵扣進行企業賦稅壓力的減少。除此之外,我國政府也可以通過向企業發放補貼的形式來平衡這一問題。
以設計企業為例子,幾十年前,多數的設計都是在圖紙上完成的,沒有想過的電子設備支撐著,所以相關的進項稅額非常少。但時代不同了,隨著要求的不斷提升,企業需要購進相關的設計設備以供企業發展的需求,企業的進項稅額隨之增加。在這一問題上,政府可以考慮到人力與智能之間的協作問題,可以給予企業一定程度上的補償,以此來提高企業經營的發展的積極性,保證企業的持續發展動力。
導致我國稅收改革的主要因素就是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營改增”政策的推出也是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必然要求。營改增主要針對的產業類型是第三產業,從而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和不斷完善,最終達到提升我國經濟實力,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目的。但是隨著“營改增”的不斷深入,文化創意服務行業并沒有體會到改革的實際效益。所以,面對這一問題,我國應不斷的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采取具體行動,實施國家建設,文化強國的政策。首次,從企業所得稅入手,減少所得稅的賦稅,減少的同時,保證不會影響其他稅收項目的波動。
文化創意服務公司在實施“營改增”后,首先要認識到,會計和稅務管理,只是在“營改增”后才增加了相應的工作量。時代在發展,會計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進行變化和完善。合理扣除投入稅,系統、專業地培養財務人員,區分可扣減項目和非抵扣項目。重視發票管理,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和管理。營業稅會計改革前比較簡單,因為它只涉及公司的主要收入。改革后,增加了銷項稅好投入稅。針對這一問題,企業應采用一人一崗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對發票方面采用專人進行整理、分類、核算,保證進項稅額發票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有些時候在購買時,商家無法提供增值稅發票,這一情況下,可以向相關的稅務部門申請代開,以此來確保增值稅發票的完整性。
總之,實施“營改增”,可以有效地防止文化創意企業重復征稅的現象,減小了企業的經營壓力,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助力。為保證企業在良好的經濟環境下發展,避免重復征稅現象,保證文化創意企業的穩定發展,必須優化企業結構,采用新的管理方法,提高稅收規范意識。改變業務范圍,與文化創意企業和各利益相關者進行協調與合作。它可以促進未來文化創意企業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