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彩俠
體育事業單位是我國事業單位的主要類型,承擔著社會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以及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任務,在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以及體育強國建設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占比通常較高,而體育事業單位因其類型的特殊性,固定資產的占比更高,因為體育訓練場地以及體育訓練器材等是體育事業單位職能履行的物質基礎,而它們都屬于固定資產的范疇,且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后續支出較大,為保障體育場地、訓練器材的先進性、安全性,體育事業單位要定期地進行相應的投資,不僅如此,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還存在著閑置率較高的問題,大量閑置的固定資產,既增加了管理成本,也不利于其價值的實現。
固定資產是體育事業單位最為重要的資產,在體育事業單位的職能履行與長遠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做好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既是發揮好體育事業單位職責的要求,也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的重要手段。但在實際的管理中,不少負責人僅僅重視固定資產的采購,對資產的管理卻缺乏足夠的重視,導致固定資產存在嚴重的流失問題。
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具有總量大、類型多、后期投入高等特點,準確地盤點固定資產,是體育事業單位深入管理的先決條件。因此,做好固定資產的盤點工作,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就顯得尤為必要。但大部分體育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的盤點中均存在著混亂性,比如缺乏行之有效的固定資產盤點制度,又如,在盤點中信息化建設水平落后等。
與一般事業單位相比,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總量更大,占比也更高,受此影響,體育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利用率通常也低于其他事業單位。當前體育事業單位不少固定資產,比如訓練場地、體育器材等長期處于閑置的狀態,沒有真正發揮其體育健身與訓練的價值,這不僅導致體育固定資產的社會效益難以充分實現,也增加了單位的管理成本。
制度是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最后防線,也是對固定資產管理效果影響最大的因素。做好制度建設是構建固定資產管理長效機制的根本所在。當前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制度建設問題突出地表現于制度建設乏力以及制度執行力不高層面,影響了管理的實效性。
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單位性質等因素的影響,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占資產比重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根據相關統計顯示,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占比平均在50%左右,而對某些特殊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占比更高,做好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僅是事業單位優化內部管理的客觀需要,也是事業單位更好地履行社會公共職能的必然要求。因此,對體育事業單位而言,首先要做的便是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意識。就以某市體育村為例,作為該市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其業務范圍非常廣泛,不僅包括傳統的體育項目訓練,更包括食宿、娛樂服務的提供,涉及到的固定資產為數不少。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具備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能夠將固定資產管理作為單位戰略管理的重要內容,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向固定資產管理傾斜,全方位提升單位固定資產的效能。同時,單位要加強人力資源,特別是財務部門等人力資源的固定資產管理培訓教育,提升工作人員的固定資產管理意識,為固定資產管理創造良好的氛圍。
根據財政部以及體育總局發放的相關文件,做好單位固定資產的清產,確保賬實相符是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因為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比如不可抗力因素、器械設備老化因素、人為操作因素等,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問題,資產清查是單位深入了解固定資產現狀,采取有效措施的先決條件,體育事業單位首先要做好專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升固定資產管理者的工作素質與綜合素養,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實效,并且穩步推進固定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以某市體育村為例,作為全市最大的綜合性體育健身休閑場所,固定資產具有分布廣、種類多、數量大的特點,信息化建設可以及時記錄固定資產的增減損益情形,對賬賬相符、賬實相符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各主管部門也要做好統一的資產清查工作,地方財政部門、體育部門要定期組織體育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統一清查,并將清查的數據共享,最大限度地降低固定資產管理中可能出現的重復審計問題,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效率。
當前,體育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利用效率偏低的現象,大量閑置的固定資產不僅未能實現其體育健身的價值,更增加了體育事業單位的管理成本,得不償失。因而,針對閑置的固定資產,體育事業單位要從市場化發展的角度出發,借助一系列的商業運作模式來提升固定資產的利用率,充分實現固定資產健身價值的同時,為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增值以及增加單位收入做出貢獻。一般而言,固定資產的商業運作具有兩種模式,第一種是體育事業單位自行興辦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將事業單位閑置的固定資產,比如體育訓練用的固定資產有效地利用起來,第二種模式則是體育事業單位與市場上的體育企業,比如健身房、游泳館等開展密切的合作,通過出租固定資產的方式獲取相應的收益。區域間形成資源共享,通過出租,出借或者調配等措施,一來有效節約成本,二來提高資產使用效能,三來可以配備具有先進的比賽訓練資產,使資產更好發揮社會經濟效益。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科學的管理制度以及良好的制度執行力是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的重要保障。因此,體育事業單位要重視固定資產管理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從以下幾點出發,采取好有效的措施。首先,為保障固定資產管理的高效性,體育事業單位要成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部門,全面負責固定資產的采購、驗收、盤點、領用、維修等項工作,集中事權以保障管理效率,同時,在內部崗位的設置中,要嚴格遵循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杜絕固定資產管理中可能出現的舞弊現象,降低固定資產管理的廉潔風險,比如采購崗位與驗收崗位要分離,明確不同崗位的具體職責與權限,確保權責統一,構建責任追究制度;其次,完善固定資產管理中的各項制度建設,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比重較高,單位需要根據固定資產管理的實際需要,出臺各項專門的規章制度,就以固定資產的采購為例,單位要以預算編制為依托,制定詳細的采購流程,在采購中堅持貨比三家的原則,嚴格控制采購成本,以公開、公正、公平的采購模式降低人為因素的干擾。
體育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體育事業單位發揮社會價值,實現長遠發展的客觀需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體育事業單位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對此,單位需要從管理意識、資產盤點、資產利用、管理制度等角度出發,采取好有效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