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超峰
盡管存在智慧還是智能的討論,許多人還是喜歡使用智慧一詞,因為它意味著先進、科學與前沿。智慧物流園應具備感知、分析、決策、執行和學習的能力。
當前,智慧物流園的技術應用集中在園區的管理方面。在8月10號中物聯物流園區第17次年會上,來自順豐、京東物流、蘇寧物流、曠捷思、船臉網的專家,介紹了他們的認識和實踐。主要觀點:一是物流園區智慧化,不能脫離園區運行的需要,園區問題解決方案是智慧物流園當前的具體表現。當前園區管理的痛點集中在人、車、貨、場管理,包括園區安全、設施設備完好和使用效率、車輛進出控制和識別、收貨和送貨的時間控制、人員管理和績效分析等。相應的技術是人臉識別、人員定位和追蹤、視頻監控、車輛識別、引導定位、月臺車位管理、貨物損壞追蹤、物流容器追蹤、設備定位、安全防護、消防管理、水電管理等。二是物流園區作業機械化、自動化。包括自動存儲、自動補貨、包裝、貼標、裝卸等。這方面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能否普及,需要看企業的承受能力和成本的壓力,以及社會公眾的接受程度和法規。比如當勞動力成本高于機器成本時,會加快機器的應用。無人配送車輛安全度極高時,才有可能使其上路。三是管理平臺集成化。園區管理方方面面很復雜,需要多種管理平臺集成使用,比如基礎設施平臺,管理范圍包括水、電、汽、暖的正常運行,涉及機房、鍋爐房、管道、線路、上下水、消防、照明、通訊(有線無線)、房產、辦公樓、攤鋪等。此外還有物聯網絡平臺、公共信息平臺、運輸配送平臺等,各個平臺協同運行,才能保證智慧化的實現。
物流園區的智慧化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需求與技術的匹配、業務與管理的匹配、數據與標準的匹配。要做好這項工程,需要各方面相互配合,目標一致才能完成。我在十多年前提出過一個模型,即物流平臺需要六個子平臺予以支撐,即信息咨詢平臺、交易平臺、金融平臺、物流平臺、客戶管理平臺、安全保障平臺。信息平臺是各種相關信息交流和咨詢的平臺。發布商情報告、形勢分析、行情分析、指數走勢、價格、供給、需求、政策等信息。為交易雙方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信息,以及企業征信服務;交易平臺包括商品交易、物流服務交易、電子證據保全、資格審查、線上審核、保證金監管、即時查詢、定時通知、預警等。金融平臺,包括支付結算、集合采購、應收應付融資、存貨融資、融資租賃、保險、擔保;物流平臺包括物流園區的業務系統,含調度協調、倉儲服務、運輸服務、單證管理包括電子訂單、電子合同和憑證、電子質保單、存貨單或倉單、碼單、提貨單、電子發票、稅票、交易單、運單等。還包括即時路況查詢、救援、交割、監管、加工、包裝、配送、增值服務;客戶管理平臺,包括會員管理、用戶資料、電子認證識別、誠信和信用評估、老客戶識別、短信通知、無線傳輸、視頻會議、協作辦公、投訴管理、多式聯運、可視系統等;安全保障平臺包括基礎設施管理、安全管理、秩序管理、公共事務管理、系統容災管理、中間件、接口管理(信息收集服務端接口、客戶端接口、遠程監管、在途物監管、網銀支付查詢接口、第三方資金監管查詢接口)、CA安全認證、聯運各方接口、門戶網站管理、資源協同、服務器托管等。此外,還應具備海量數據存儲、查找、分析、清理和決策支持功能。
建設這樣一個園區智慧化系統絕非一日之功。從架構上看,它必須有高度的包容性,能夠容納不同時期、不同技術路線、不同開發商建設的系統模塊。從發展看,它必須有適應新情況新技術的可迭代性,不斷優化是智慧系統的特性。從基礎看,它必須有堅實的業務基礎,即物流園區的業務是真實的,數據是準確的。到目前為止,我們理想中的智慧物流園還沒有出現,但各個模塊在不斷完善,比如車貨匹配系統、追蹤查詢系統、自動倉儲系統、自動搬運系統、信用評估系統、糾錯預警系統都在快速迭代之中。一旦在商務活動、經濟判斷、經營決策方面取得突破,物流園區的智慧化時代就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