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靈
人力資源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寶貴資源,是影響企業能否實現高效、穩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在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各類問題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逐漸形成了人力資源會計。人力資源會計將人力作為重點分析對象,分析企業現存的管理制度的弊端,其內容包括了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與人力資源權益會計三個部分,雖然這三者都有各自其不同的含義,但其之間聯系密切,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為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數據基礎,與此同時直接反映了企業的人力資源的實際狀況;人力資源權益會計是對成本會計與價值會計進一步改進的成果,基于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模式,提出人力在企業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重點對企業人力資源會計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著重分析造成這些問題的誘因,繼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企業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對策,具有較大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隨著人力資源的重視度不斷提升,企業對于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視度提升,部分企業開始著重關注于人力資源會計的運營管理,并且積極在財務報表中對人力資源進行確認。但由于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步調不一致,所以企業在實際操作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文章進行重點分析。
人力資源的具體歸屬科目是學術界與實務界爭議較大的研究問題。從邏輯上來說,業界都確定需要將人力資源反映在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但是糾結于將其歸于哪一個科目,對此并沒有統一的意見,有的學者認為應將其作為長期股權投資列示,而另一部分學者則持有將其作為資產類科目列示的觀點。
人力資源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科目,周期性長。在實踐中企業員工簽訂合同的時間都比較長,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單從這點分析,還是符合長期股權投資的定義。一方面,員工對于企業的貢獻是以其知識技能為企業在未來經營管理中貢獻價值,而長期股權投資恰好體現了企業的長遠戰略目標,合理的將人力資源的理念反映出來。另一方面,長期股權投資屬于高風險的項目,甚至在具體核算中,還需將計提減值準備考慮進去,但是這些操作對于人力資源來說卻是不合適,具有不確定性,如果將人力資源完全按照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處理來計量,其在報表的反映結果必然會給外部報表使用者造成誤解。
與此同時,不少企業也將人力資源單獨作為資產類科目列示,人力資源是符合資產的會計準則定義,人力資產是由過去的企業與員工簽訂合同,并且在合同規定的期限內,是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員工會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如今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關注度較高,其最終轉換的價值也是較大,所以將其作為資產類科目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中較為符合實際情況。
誠然,解決人力資源的科目歸屬問題非常重要,但隨之而來下的計量方法選取也尤為關鍵。在實踐中,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確認過程中主觀意識較強,不確定性因素隨之產生,因此合理的計量方法也很難形成,阻礙了計量方法的完善,這也間接導致了人力資源在企業中的艱難的發展道路。
人力資源如果作為資產類科目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中,必須滿足基本的可計量性、可靠性等要求,這是對此計量的基礎。人力資源在轉換價值的過程中,伴隨著客觀條件和主觀因素,其客觀條件主要是企業所處環境、社會制度、企業自身的生產條件等,主觀因素主要是員工的個人技能、自身發展前景等,這些都將造成企業未來的經濟效益并不能與特定的人力資源進行匹配,因此也就沒有可靠的計量方法來準確計量。
將人力資源會計計量分為貨幣性計量和非貨幣性計量,但是最主要的是貨幣性計量,單就采用歷史成本法來說,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歷史成本法是以過去實際發生的成本來計量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在實際操作中是不可行的,人力資源與其他資產相比還是具有不同。
在實踐中,現在大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人力資源確認計量的重要性,但并未對人力資源采取實際有效的處理,造成企業對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披露沒有充分的認識,從而企業在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披露上仍是不足的。對于有些企業的管理層來說,固化的認為企業已經進行充分的披露,并無需對此進行數量化披露,如果他們不改正對其的認知,很難改變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披露不足的缺陷。
人力資源會計還沒有所適用的會計準則,甚至相關的部門也沒有發布關于制定人力資源會計準則的文件。一方面,人力資源會計準則適用不明確使得企業并沒有意識對人力資源進行確認、計量的能動性,也并未充分了解人力資源會計的完整意義。另一方面,人力資源會計準則適用不明確使得即使有些先進的企業主動對人力資源會計進行運用,但是沒有匹配的會計準則作為技術支撐,也很難將人力資源會計落到實處。所以,制定一系列普遍適用的人力資源會計準則是應該作為首要任務。
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披露對投資決策方來說是起關鍵性作用的,其披露的信息應能及時反映人力資源的實際價值,便于決策者做出是否投資的決策,而投資者應提高維護自身的意識,企業需要對人力資源的現狀及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充分披露,以確保降低一定程度的投資風險性。而對于社會公眾來說,并未清晰認識到人力資源會計信息的披露對他們的投資決策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大致模糊的概念,在實際中社會公眾沒有對企業提出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對于企業來說,外部使用者未對其產生高要求,自身也就沒有產生對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披露的主動意識性。
人力資源作為新興的評估對象,相關的評估體系還沒有完善,評估人員的能力也需要提高,因其與其他資產的不同,并具有特殊性,決定了人力資源不易被評估。對于實物資產,評估方法易于掌握,評估人員能力尚且滿足,但人力資源這類特殊資產的評估,評估人員沒有完善的準則作為依據,完全憑借自身的經驗與主觀判斷進行評估,這必然影響評估結果的準確性。
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優化人力資源會計管理體系是完善企業人力資源會計的基礎。首先,財政部門要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計量作出規范,與此同時要頒布人力資源會計準則,讓企業有準則可以參考,實現人力資源會計的標準化;其次,政府管理部門要家安全的對企業應用人力資源會計的監督、推動及指導,幫助企業積極的解決人力資源會計中遇到的問題;最后,政府與企業要完善人力資源會計信息披露不足的缺陷,這更多的需要社會相關部門積極實施起來,積極應對工作,否則只會停滯不前。
人才是第一生產資源,提升人力資源會計人員素養是完善企業人力資源會計的關鍵。毫無疑義,企業對人力資源會計進行評估工作,不可避免的對評估人員的綜合會計素養提出高要求,鑒于此,政府、協會及企業都應該關注人力資源會計人員素養的提升。第一,政府管理部門及協會應定期對評估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企業的人力資源會計素質與應用技巧;第二,企業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培訓計劃,并且對評估人員進行考核,增強自身學習的能動性,能夠敏捷應對不確定性較強的評估任務,做出最準確最及時的評估結果,確保達到培訓的最終目的。
社會公眾是最好的外部監督力量,加強人力資源會計的社會監督是完善企業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要保障。人力資源會計的實施需要社會環境提供外部條件支持,全面、多角度促進人力資源會計發展,深化改革,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建設現代化,重視人才培養,社會公眾融入充斥人力資源會計的大環境中,提高對人力資源會計的重視程度,為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在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會計的道理中,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積極推動實行,實踐中出真理,這也需要公眾的共同努力,積極踐行此項行動,及早的構造出一套完整的人力資源會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