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升瓊
事業單位是特殊的社會組織形式,其與企業的最大區別是不以盈利為目的,而是以提供公共服務為主要職能。我國事業單位范圍較為廣泛,涉及科、教、文、衛等多個領域,在社會經濟生活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市場經濟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擴大,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事業單位財務核算還存在一定的風險亟需防范。
原始憑證是單位財務核算的有效合法憑證,它能夠全面反映單位業務活動的來龍去脈。必須按照規定格式填寫原始憑證,但受制于種種原因,當前事業單位對原始憑證的填制有待進一步規范,加之事業單位審核原始憑證制度形同虛設,進一步加劇了原始憑證管理的松散程度。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摘要事由描述不完整、發票章不清晰、發票報銷審核人未簽字、虛列支出、擅自購買假發票等。
個別事業單位的賬簿登記混亂,難以客觀反映本單位的所有業務,尤其是一些小的事業單位,自認為本單位業務少,沒必要設置賬簿,直接用原始憑證代替賬簿,在此基礎上提供的財務信息質量可想而知。還有個別事業單位設置了兩套賬,單位內部使用真實的賬簿,應付有關部門檢查時則使用另一套虛假賬簿。
個別事業單位編制的財務報告只有資產負債表、財務收支表等有限的幾張財務報表,而沒有填寫會計報表附注來對財務報表加以說明,使得單位領導或上級主管部門難以了解更為詳細的財務信息。
完善的財務核算制度是確保財務工作有序運行的基礎,但當前事業單位財務核算制度還有待完善,使得財務核算報表與實際發生的業務存在差異,導致財務信息失真現象,進而引發財務核算風險,主要表現在財務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費用報銷程序不規范、資金管理混亂等。
長期以來,事業單位都存在財務決策不合理的問題,這與單位領導對財務部門的過多干預有直接關系,雖然領導的決策也是從全局來考慮的,但其直接造成財務工作潛在的資金缺口與資金風險,為貪污腐敗提供了便利。究其原因,與財務核算方法不科學有直接關系,雖然我國從法律層面對事業單位財務制度作了明確指導,但卻沒有統一的處理方法,導致各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方法不盡相同,再加上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有待提高,原始憑證管理、費用報銷、賬簿登記、票據管理等都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
資產包括固定資產與流動資產,而流動資產又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存貨、有價證券等,本文研究中所提到的資產主要是指現金、銀行存款等。事業單位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財政撥款,而多數事業單位缺乏有效的財務核算制度與內部監督制度,在資金使用上也未建立嚴格的審核制度,導致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存在較大的隨意性。
對事業單位進行監督的主要是當地財務部門及審計部門,但這些監督更側重于對事業單位資金使用是否合理、合法及相關政策的執行等方面進行監督檢查,對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情況的監督力度不足。根據相關調查,當前事業單位的領導與職工的內部控制制度意識薄弱,缺乏內控制度觀念,多數職工認為財務核算與內控制度是財務部門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其次,雖然上級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要求單位加強內控制度建設,但多數事業單位還是把工作重點放在對經濟事項的執行上,把建立健全內控制度當作次要任務,草草應付了事,也有的事業單位制定了內控制度但沒有嚴格去執行,財務業務流程只是按照經驗與慣例執行,導致內控制度成為無用的一紙空文,難以真正發揮其內部監督作用。
當前,多數事業單位對于財務核算還不夠重視,也不注重提升財務人員的業務素養,多數財務人員是出于工作需要而從其他崗位上調過去的,些人員并非財經相關專業出身,財務素質偏低,加之沒有接受必要的崗前培訓,因而缺乏足業務經驗與財經知識。其次,在某些事業單位,財務核算工作往往由領導說了算,勢必造成財務數據失真,難以全面、真實的反映單位的經濟活動。總而言之,事業單位財務核算制度與財務核算體系不健全,相關風險控制工作更是無從談起,財務人員素質偏低,必然給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工作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財務核算制度不完善,財務管理環節就會出現問題,進而影響到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質量,嚴重的還會給事業單位造成潛在的財務風險,所以,事業單位要根據具體情況完善財務核算制度。第一,分析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找出制度層面的原因,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財務工作的各個環節。第二,嚴格落實財務人員崗位職責,把工作任務分配到人,避免傳統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中職責不清的問題,充分發揮事業單位財務制度的約束作用。第三,事業單位在財務核算過程中,為保障財務核算信息的完整性、準確性,要完善相應的財務信息審核機制,避免因財務信息疏漏而給單位造成潛在的經濟風險。
完善的資產內部控制制度對事業單位職工有一定的約束力,一旦資產內控制度出現問題,必然造成單位財務工作的混亂與國有資產的流失,所以,事業單位要不斷完善資產內部控制制度。首先,事業單位要對財務核算工作進行完善,一般來說,事業單位在財務核算過程中,要做到不相容職位互相分離、互相牽制,以確保財務核算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為防范財務風險,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必須保持工作的自主性與部門的獨立性,實現權責分離、崗位分離,避免領導的過多干預及多渠道行政審批制度的間接干預。
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具體包括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是指事業單位內部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對單位潛在的風險進行實時分析和預測,在日常財務管理中隨時監控風險的發生并予以及時處理,把風險造成的損失控制在單位能夠承受的范圍內。外部監督是指財政、審計部門發揮審計、檢查作用,發現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不足,督促單位不斷改進,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有序發展。
首先,在財務部門的人員設置上,要合理設置崗位,明確職權劃分,并且崗位之間要相互制約和監督,不相容崗位要相互分離,例如出納人員不得兼任會計檔案保管及會計稽核工作,不得從事總賬及非貨幣資金的賬簿登記工作等,從而形成完善的內部財務控制,盡量減少資金流失,減少資金風險,促進事業單位經濟效益的提高。第二,設立專職審核人員,并要保證審核人員與出納或會計不是同一人,實現對會計憑證的規范化處理,進一步加強內控制度建設。審核人員在審核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審查原始憑證是否真實,有關業務活動的原始憑證是否齊全,相關人員簽字是否齊全,會計分錄是否正確等。通過完善財務核算工作降低潛在的財務風險,減少不必要的財務開支,從而規范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
首先,要提高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素質,通過人才引進、培養等方式,打造一支既精通財務核算、又熟悉電算化業務的高素質財務隊伍,嚴格按要求開展財務核算工作,提高財務核算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其次,事業單位要對從業人員從嚴進行考核,提高從業門檻,選拔業務能力強、工作水平高,并具有較強的職業道德水平的財務人員選拔到會計崗位上來。同時,對于上崗人員還要加強崗前培訓與會計再教育,鼓勵單位會計人員參加中級、注冊會計師等職稱考試,提高財務核算人員的業務技能與專業素養。第三,事業單位還要提高會計人員的風險防控意識,提高財務信息的質量,改進單位的財務核算體系。第四,事業單位可與社會培訓機構聯合,對財務人員進行會計電算化技能培訓,使每一名財務人員都能熟練操作會計電算化軟件,提高財務核算信息的準確性,同時防范潛在的財務風險,不斷提高單位的財務核算質量。
在強化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前提下,還要建立健全財務風險評估及預警機制,對潛在的財務風險設立科學有效的評估指標,對財務風險的危險程度進行準確評估。其次,事業單位要提高風險防范意識,要求單位全體人員嚴格遵循與執行相關制度,并強調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明確違法處理方法,推動事業單位健康、有序發展。
現階段,事業單位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對財務核算的要求也逐步明朗,針對事業單位財務核算中的風險控制問題,從事業單位領導到一般人員都要引起高度重視,樹立廉潔奉公意識,積極強化財務監督,加強資產內控建設,促進事業單位財務核算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提高風險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