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艷
醫院是履行我國社會公共醫療服務職能的重要機構之一,因此,無論哪各種性質的醫院,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公益屬性與社會服務屬性。醫院不同于一般生產經營性企業,在實現合理收益的同時更需要將踐行社會醫療服務職能擺在突出位置,醫院無條件也不應該只通過提高醫療服務定價的方式來補充短缺資金。所以,優化內部管理尤其是進行積極健康的成本管控成為幫助醫院緩解資金需求壓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首先,成本管理的前提是各項基礎工作的有序推進,但大多數醫院到目前為止在財務基礎工作上仍然存在著項目及資源歸類不清、財務會計檔案管理不嚴、人事物調配不夠合理以及資產管理歸屬不明等諸多問題,這不僅直接影響到財務管理的有序化,更加影響到會計核算及相關工作的規范與執行,而在管理權責不明的情況下,也很難做到有效的責任歸屬,一旦出現問題就很難找到對應責任人,從而讓醫院不得不承擔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與財務風險。其次,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醫院也致力于各種新技術新研究成果的充分應用,以期能夠快速提升自己的醫療服務質量及產品開發速度。但財務管理尤其是成本控制仍然沿用著相對落后的管理方法,各項財務會計數據的獲取方面嚴重滯后于業務部門的發展水平,影響到了成本管控制度的科學制定,給業務部門的發展建設造成阻礙,最終影響到整個醫院的有序運作。再次,在醫療衛生服務市場門檻不斷提高、同類型醫療機構之間競爭日趨激烈的時候,大多數的醫院領導者習慣于將更多管理精力放在業務部門,如門診、手術、臨床、藥品等,財務管理、成本管控也更著重于這些方面。而對后勤保障以及相關的日常事務關注甚少,成本管控也相對較松,從而造成了成本管理的失調,難以保證管理的全面性與完整性。
全成本管理,顧名思義就是將所有成本支出都納入管理范疇之內,徹底消除成本管理死角和計劃外成本,增強成本管控的全面性與風險防控能力,切實發揮成本管控作用。成本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分支,也是預算管理有效落實的關鍵一步,能夠有效消除傳統管理模式下預算執行無法落實、彈性空間過大的種種弊端。全成本管理能夠實現成本管控與預算管理有效銜接,實現對資金的規范管理,形成資金規劃及使用的完整閉合圈,提升資金管理精細化程度與精益性。全成本管理體系的確立不僅能夠為提升財務管理總體質量做出貢獻,同時也能夠更好的實現各科室及業務拓展的資金充分供給,讓醫療服務項目開展及執行人員、科研人員消除對資金短缺的焦慮情緒,激發工作熱情,從而大大提升醫院的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并提升醫院的總體競爭實力。全成本管理通過管理過程中的財務數據有效收集與分析,能夠為財務管理部門提供第一手的高價值數據信息,確保財務管理部門在醫院發展決策中履行好數據支持職能,提升醫院決策制定的科學性,為醫院當前及未來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醫院全成本管控環境建設,首先應該落實的是領導決策層全成本管理重要意識樹立,這樣才能確保領導層的各項管理決議都能夠符合全成本管理的根本要求,為管理工作具體實施鋪平道路。其次,領導層對全成本管控的重視,能夠給醫院其他管理人員及員工樹立一個積極的學習榜樣,達到上行下效的根本目的,從而充分落實全成本管理的各項制度與措施。此外,管控環境建設也同樣離不開醫院文化建設的配合與輔助。將文化建設與全成本管理緊密集合,能夠有效化解管理制度給人帶來的束縛感,使管理制度更容易被員工所接受。同時,通過文化建設,也能夠拉近管理層與基層員工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員工能夠在參與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將管理制度內化為自身意識,從而改變過去被動接受管理的消極現象,轉為主動參與和積極配合,將全成本管理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全成本管理不僅是將成本管理的范圍進行擴大,同時也加強了成本管控在整個醫院內部管理及各項業務開展過程中的影響力與監管作用。
(1)規范內部財務管理。財務管理第一點就是要抓好財務基礎工作建設,尤其需要強化財務會計檔案管理,通過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雙渠道管理來提升財務數據保管的安全性以及調閱使用的便捷性,發揮會計檔案管理的積極作用。第二點是加強成本預測及成本計劃制定。要通過市場分析、醫院自身財務狀況分析做好計劃制定前的數據準備工作。第二是加強成本管控計劃事中跟蹤與控制,及時發現突發情況并尋找應對方案,消除成本管控風險。第三是加強成本管控經驗教訓的事后分析總結,避免問題重復發生,提高管理質量。
(2)加強采購及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建設。醫療設備、醫用耗材及固定資產是醫院成本支出大戶。加強藥品、設備、醫用耗材采購以及固定資產管理能夠有效提升成本合理壓縮相關的工作質量。在采購問題上,必須堅持低值醫用耗材及一般藥品的集中采購,杜絕部門自行采購現象,實現采購單價最大化壓縮,并通過集中采購與集中分配,實現對醫院資源管理的優化與精細化。
(3)提升綜合管理效能。全成本管理不僅是對各項成本支出實現科學管理,同時也應當肩負起協調及監督醫院內部各項管理及業務運作,為財務管理部門及醫院決策層提供有用數據的重要職能。首先,內部流程監管。第一,通過加強績效考評對全成本管理制度執行及執行質量的考核,加強績效考評體系的科學化全面化建設,提升績效考評工作的實效性。第二,計劃與預算干預。全成本管理應充分實現財務數據的有效收集與分類處理,為預算管理的科學化制定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同時為預算編制及管理措施制定的計劃性與規范性提供幫助。第三,產品及質量管理。通過全成本控制加強各項產品及服務數據的實時監控,確保醫療產品及項目開展能夠始終堅持公益性與經濟性的統一,避免過度關注效益而影響醫院的品牌及社會聲譽。其次,外部管理。第一,客戶關系管理。通過就醫費用數據的收集整理與病患及家屬的就醫滿意度調查,積極尋找成本管理的問題及漏洞,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減少因就醫成本而引發的醫患矛盾,積極維護與病患及家屬的和諧關系。第二,加強對藥品、設備等的供應商積極管理,執行嚴格的資質審查與購置商品質量與價格審查,加強對采購人員及管理人員的監管約束,避免采購人員與供應商暗箱操作。同時建立供應商數據庫,隨時跟蹤調查供應商財務狀況及產品質量,并積極尋找潛在可合作供應商,確保醫院在供應商單方面出現狀況時能夠及時更換,避免受到波及。
內部審計是確保全成本管理效能發揮的重要輔助,加強內部審計結果應用不僅能夠保證當前所出現的審計問題能夠得到及時化解,避免管理風險演變為實際損失。同時,還能夠通過內部審計管理案例數據庫建設為成本管控在今后出現同類問題時提供有效的數據參考,節約管理成本與管理資源并提升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