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平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事業單位正在面臨著來自服務質量、內部管理及預算體制改革等方面的壓力,尤其是當事業單位為了提升社會公益服務整體水平而大量購置設備、儀器后,對事業單位財務核算、內控制度建設及固定資產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事業單位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固定資產工作作為事業單位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以此來適應新時代發展下對事業單位提出的要求,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然而,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影響著事業單位的全面發展。為此,在明確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采取合理的措施予以解決,對于多個方面的發展是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指使用財政資金購置,并由承擔社會公益服務的非盈利組織使用的資產,它具有公益性、無償性及非生產性等特點。正是由于以上特點,導致我國事業單位在長期的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漠視、走過場的問題,個別事業單位管理者錯誤地認為一旦國有資產毀損則可直接向財政部門申請購置新的,至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只需由財務部門對資產數量進行一般把控即可。
個別事業單位在新購置筆記本電腦、打印機、投影儀等單位價值相對較低的固定資產后,直接將資產交由使用部門使用,財務部門只能根據資產購置發票簡單登記經費支出賬,未能對固定資產在數量、單價、質量、使用部門等方面進行詳細記錄。由于新購置的資產未能及時登記賬簿,極易造成國有資產的賬實不符甚至丟失。其主要原因在于監控不到位、內控管理措施不科學所致,本質還在于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責任心不足。
一是內控制度脫離實際。個別事業單位在制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前,未能考慮本單位資產管理實際情況,盲目追求制度的科學性、規范性,未能將制度與本單位人員編制、資產規模及使用分布情況相結合。二是固定資產管理機構缺失。個別事業單位只是在財務部門內部指派工作人員在處理會計核算任務外,負責對固定資產進行核算、盤點,由于未能設置專職資產管理機構,一旦工作人員會計核算工作量增加,則無法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三是內部缺少必要的監管。事業單位重視經費管理,但缺少固定資產管理的監督工作,國家與相關部門檢查力度不足。此外事業單位不同于一般企業,外部渠道很難監督管理內部固定資產。
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從意識領域充分認識到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加強的重要性,才能在行為上做出相對應的有效措施,而意識領域的加強,一方面是事業單位的管理者要充分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強化對事業單位的整體發展會帶來哪些積極有利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要做出一定的宣傳措施,讓事業單位內部的成員能夠認識到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強化的重要性,以此來保障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在事業單位的順利開展。除此之外,工作的有效的開展,離不開監督作用的發揮,因此,在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開展中,分別從事前、事中、事后等方面入手,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監督能力。
1.詳細了解固定資產使用壽命。首先,對于即將報廢的資產,應提前向本單位領導進行匯報、編制政府采購預算,并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及同級財政部門申請。其次,對于正在使用中的固定資產,應指派專人對其進行日常保養,提高其使用壽命。
2.規范事業單位固定資產采購程序
事業單位應嚴格按照《政府采購法》規定的程序,辦理固定資產采購相關事項,一來可以提高固定資產采購的透明度、公平度,二來可以避免財政資金的極大浪費,體現事業單位采購社會化。如此也可以避免傳統固定資產采購模式的不足,從源頭抓起,控制采購質量,減少不必要浪費,促使效益最大化。
首先,在固定資產報廢、處置流程方面,事業單位應嚴格按照《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相關規定,將擬采購、報廢、處置固定資產事項分別向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提出申請,在獲得審批后方可辦理相關程序。固定資產、財務等相關部門在未獲得審批前,不可對國有資產進行處置,及時將處置資產收益、殘值收入按照“收支兩條線”管理模式上繳財政部門。其次,在固定資產預算管理方面,事業單位部門年度預算中應編入固定資產購置資金,確保購置資金使用不會影響審批部門預算標準,為了避免固定資產重復采購、過度采購,事業單位在編制采購預算前,應廣泛聽取各業務處室意見,并指派財務部門對資產使用、分布情況進行調查,了解部分擬采購的資產是否可通過業務處室之間調劑使用予以解決。
事業單位在制定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前,應充分考慮本單位資產相關情況,結合各部門固定資產使用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健全制度建設,確保順利展開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促進管理效率與質量提升。全面落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根據國家相關政策及本單位實際需要及時對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進行調整,以保證資產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事業單位管理制度中應明確資產清查的重要性及各部門在清查中的職責,通過定期對固定資產數量、使用狀態等情況進行盤點、核對,確保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賬實相符。如果事業單位在資產清查中出現盤虧,應及時向領導、上級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進行匯報,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同時,財政、審計等政府主管部門應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內控制度運行、會計核算、資產管理等內容進行審計監督,并對造成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的單位與責任人員給予嚴厲的處罰,提高事業單位愛護國有資產的意識。
綜上所述,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是否可以順利開展并取得成效,直接關系到我國社會公益服務的質量及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因此,事業單位應認真查找本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不足之處,通過強化監督、健全制度、人才引進等手段完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在提高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質量的同時,確保社會公益服務職能的發揮及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