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艷
1998年教育部將財務管理專業從會計學專業中分離出來,形成工商管理學科下的一個獨立專業,迄今為止已經有二十年的時間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摸索中,許多高校都在竭力培育該專業的特色,青島黃海學院的財務管理專業設立于2011年,一直在實踐中逐步摸索,但是專業特色不夠突出。
青島黃海學院始建于1996年,2011年經教育部批準成為普通本科層次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經歷三個階段的沿革:第一階段,專業起步階段。學院于2003年開始招收會計電算化專業高職生,這是本科財務管理專業的前身。2006年根據青島經濟的發展,學院提出“知行合一,服務區域經濟”的教育理念,根據這一理念制定以“社會需求定專業、企業需求定課程”專業建設思路,這一階段的專業定位是為社會培養一般的會計人員,并制定了??茖哟蔚慕虒W大綱,相應的教學計劃。第二階段,本科專業發展階段。2011年成為本科院校后,財務管理專業成功獲批為第一批本科專業,為適應學校辦學層次的需要,制定本科層次的教學大綱,相應的教學計劃,專業建設工作開始向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從而使得該專業建設邁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此階段的專業定位是強化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為各類企事業單位培養高技能的財務管理、證券投資與會計核算人才。第三階段,專業重點建設階段。2013年財務管理專業本科學位評估順利通過,為了2017年的財務管理專業本科教學水平合格評估,圍繞“課程建設上檔次、出精品”這一指導思想,以“厚基礎、寬口徑、差異化、職業化、市場化”為培養目標,堅持“差異化、職業化、市場化”的分類培養模式,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由于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是從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發展起來的,因此與會計專業的區分很不明顯,早期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掌握會計、金融和經濟管理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掌握資本運作和財務分析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具有較強的財務管理和分析能力,能在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各類金融機構從事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財務咨詢、證券投資、會計核算等工作,具有一定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社會能力和良好個性素質。由此可以看出,人才培養的定位較寬泛,且會計、財務和金融均涉及,彼此之間主次區分不夠清晰準確,人才培養服務的區域性不強,沒有精準的定位,彰顯不出專業的特色。
課程體系主要分為通識教育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必修課和專業方向任選課四大模塊,由于培養目標側重于會計方向,缺乏財務預算、納稅籌劃、投資理財等課程的開設,專業主干必修課以會計類課程為主,如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和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財務籌劃、財務預測、財務分析、戰略管理的課程偏少,專業方向任選課可供選擇的課程不多,不利于學生專業視野范圍的拓展。各專業課程先修后續開課時間銜接不緊密,既有學期斷層現象的出現,也有專業課程密集開課的情況,由此造成學生有的學期課業過于輕松,而有的學期則壓力太大。重點開設會計類的課程造成學生對自己的就業方向不明確,認為財務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是從事會計工作。
根據對用人單位的回訪和畢業生的反饋,很大一部分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缺乏實踐動手能力,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無法聯系起來,剛到工作崗位無所適從,頻頻出錯,導致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很不滿意。歸根結底,這與人才培養中缺乏對實踐環節教學的重視有很大關系,實踐課程的設置和教學流于形式,未能落到實處,這完全背離人才培養的初衷。
由于很多專業課教師是應屆畢業生直接進入高校任教,沒有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務操作的經驗,多數專業課程的講授偏重于理論性,缺乏實踐環節的具體指導,僅限于紙上談兵,導致學生無法接觸到真正的實務操作流程,很難與用人單位的要求相符。
學院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中心位置、藍色經濟區的核心地帶,具有很強區域特色。新區的產業體系以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海洋特色鮮明,針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提升,對人力資源產生新的結構和層次的需求,“知行合一,服務區域經濟”是學院的教育理念,根據這一理念繼續沿襲以“社會需求定專業、企業需求定課程”的專業建設思路,面對青島地區急需具備扎實的會計理論知識和財務管理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財務管理專業有了準確的定位:以培養服務于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為目標,極大地滿足服務半島藍色經濟區的要求。根據這一目標,制定能夠在財務管理領域勝任專業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計劃。
以培養服務于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為目標,財務管理的專業特色是“一專多能、以賽促學、服務半島藍色經濟”,以服務半島藍色經濟為中心,圍繞市場對財務管理人才素質的要求,培養黃海學子“精于一個財管專業,掌握多項技能”的學習目標,不斷優化課程設計,提升本專業辦學水平,組織學生參加學業導師所在院、課題組或導師個人的學術活動、學術研究。以教學和實踐為抓手,指導學生參與各類競賽、創新活動和社會實踐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發展學生多項才能,通過舉辦或者參與多項競賽來促進黃海學院辦學教育,向半島藍色經濟區域的中外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投資公司、證券公司、商業銀行等輸送應用能力強、專業基礎扎實、有較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型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
(1)基于崗位需求設置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
基于崗位設置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能夠更大程度地滿足“服務藍色半島經濟區”的專業課程需求。財務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包括:財務管理學原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財務分析與決策、會計學原理、經濟法、統計學、中級財務會計、納稅籌劃、成本管理會計、會計信息系統、西方經濟學等課程。同時劃分為財務會計、投資理財和財務管理三個方向,各方向的專業任選課與本方向保持一致。
(2)模塊式教學
為使學生達到“一專多能”,實行3+1+1(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語交流能力、社交溝通能力+專業+特長)的教學模式,構建了“基礎平臺+能力模塊+職業資格證書”的多證多能新課程體系。加強學生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堅持英語、計算機教學四年不斷線,堅持就業指導和創新創業教育四年不斷線。根據社會需求和職業證書所要求的能力設課,學生明確工作角色和定位,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財務管理專業知識,培養3+1+1的多項才能,而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加強對專業教師和實踐教學人員的培訓,積極探尋專業教師知識更新、業務能力提高的最佳方式和方法,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大對現有青年骨干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著力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專業素質,制訂切實可行的專業教師培養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確保培訓目標的實現,對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在專業知識、相關交叉學科的知識、實驗教學中應用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方面進行重點培訓,確保專業教學人員能夠在人才培養方案下更好地擔負起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業創新能力的重任。
建立長效的“政校行企合作”產學深度融合機制,為實施“應用型本科”的人才培養模式奠定良好的基礎。學院應積極與青島市各級政府、行業協會、制造企業、管理咨詢公司、證券公司、銀行、會計師事務所溝通,本著互利共贏的原則,建立多個校外實習基地。目前已經與青島誠信財務咨詢有限公司、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踏有限公司、山東齊魯會計師事務所青島分所、、青島東奧教育咨詢有限公司、青島西海岸職教集團等40余家企業簽立了校外實習協議。利用完備的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可以開展從手工操作、軟件模擬、情境模擬到實體公司實習的“點、線、面、體”遞進滲透型實訓。為了真正實現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的無縫對接,使學生對企業的投資、融資、運營、收益分配等一系列的財務活動有著直觀深刻的認識,具有較強的財務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安排學生到企業單位現場觀摩,并實際進行動手操作,從而將所學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到一起,加深學生對財管工作的整體環境和整個工作過程的理解。
應用型本科高校應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事業單位對不同層次人才的要求,及時調整自己的培養目標和辦學定位,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特色、專業定位、教學方法、課程體系必須不斷完善,以適應國家和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