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彩芹 姚登寶
在改革開放推動下,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但隨著人口紅利衰減,“中等收入陷阱”風險累積、國際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等一系列內因與外因的作用,經濟發展正進入“新常態”。目前我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巨大,我國力求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解決并轉變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通過創新驅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保證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金融要為實體經濟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需要,金融在實體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2019年2月22號,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會議上首次提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整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金融和實體經濟不匹配是一個重要的結構性問題,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立足于服務實體經濟。
郭樹清指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解決好對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貸款、信貸支持和金融支持。推動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目標是為了讓金融體系能夠更好支持民營企業,通過構建市場化的長效制度框架,推動金融資源更有效地支持民營經濟。
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一個世界性普遍面臨的難題,自2018年以來,中國經濟遭遇下行壓力,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分布廣泛,融資需求十分迫切。然而我國小微企業外源融資仍然主要依賴銀行貸款,面對規模較小、信用程度不高且很容易優勝劣汰消失的小微企業,為了有效防范金融風險,銀行更傾向于選擇優質大中型企業客戶。其次,隨著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小微企業規模較小,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無規范可信的會計賬目,信息不透明,與大中型企業相比,貸款的資金成本交易成本較高,風險與收益不匹配問題突出。追求穩健經營的銀行為了降低不良貸款率,便會降低小微企業的貸款審批率。
成本控制是小微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發展和盈利的重要途徑。小微企業“降成本”有助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提升小微企業核心競爭力。首先,小微企業本小利薄,從市場獲取資源的能力相對較弱,企業成本負擔仍然很高,原材料采購,技術工藝等成本不斷增加。其次,小微企業成本上升最大的就是人工成本,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小微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趨于下降。因此緊跟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及時關注政府相關優惠政策,降低企業成本是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對小微企業予以金融政策支持,是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防范金融風險的必備條件。雖然近幾年我國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等針對小微企業存在的問題出臺了一系列監管政策,但在落實中央政策以及監管部門相關要求方面,基層機構對實施相關政策時,市場機制并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F行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較為零散,且多為階段性優惠政策,監管部門缺乏長期性制度安排,影響了小微企業優惠政策實施效果。
首先,執行政策的金融機構等部門,由于數據收集難度大,獲取信息成本高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出現,極易導致信貸風險的增加、供需不匹配等問題的出現,這不僅影響政策的實施效果,也會影響小微普惠金融的可持續性。其次,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存在時間滯后性的特征,市場與企業隨時可能會發生變化,經濟活動卻永遠不會暫停,金融機構跟不上信息的變化速度,造成企業之間發展的嚴重不對稱現象出現,同時也會給小微企業的經營發展帶來一定的困難,很多小微企業等不到政策扶持便已倒下。
在深化金融改革中,利用互聯網金融,著力構建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多元化融資渠道,對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進行革命性的調整。各金融機構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向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有效降低金融服務的門檻,將極大地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提高小微企業的工作效率和經營收益。這也是解決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重要渠道。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實現了信息管理手機的去中心化,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深度的技術支持。因此,應依靠大數據技術,互聯網,區塊鏈建造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全面深化小微企業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發展模式創新,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確保業務的快速和高質量發展,滿足實體經濟轉型升級要求。
有效緩解小微和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發展普惠金融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對不同規模,不同類型的企業應做到公平公正,不搞身份歧視和規模歧視。各金融機構應積極貫徹落實“發展普惠金融”的國家戰略,圍繞實體經濟需求,大力發展創業金融和普惠金融。明確金融服務策略,努力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質量。完善多元化多層次的金融供給結構,鼓勵服務小微企業和“普惠金融”,引導資金向小微企業方向移動。運用創新思維和互聯網金融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立足戰略方向提升普惠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金融市場上風險不斷暴露,我國金融體系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加大。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重點就在于如何把供給側改革措施和金融風險化解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大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也應平衡好支持小微企業發展與防范金融風險的關系。防范金融風險,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堅持結構性去杠桿的基本思路,防范金融市場的異常波動。面對目前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從降低企業成本開始做起,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業稅費負擔等,煥發企業整體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