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拉風的圈圈
一
什么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
疏浚下水道渾身臟污的清潔工,攀附在危崖峭壁上的棧道工,在暗不見天日的地底下辛苦勞作的礦工……關于這個問題,知乎上有很多答案。
而我最認同的答案是:心生厭惡卻不得不干下去的工作。
我的職業道路并不順利。我與第一家公司簽完合同,準備入職時,公司卻遭遇經營問題,于是我只得與它草草解約。后來,我慌不擇路地撞進了一家小公司,誰知等待我的是混亂的管理制度,復雜的人際關系,令我心生厭煩的工作內容,狹窄的職業上升空間,差強人意卻并不那么穩定的收入……每一天的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但如果放棄這份工作,我的前途又在何方?我會不會從此失業在家,淪為誰也看不起的“啃老族”?為此我陷入了無盡的迷茫中,對未來深感焦慮。我也不是沒有想過要“干一行,愛一行”。然而,在不斷的掙扎與嘗試中,我終于認清了一個事實:面對內心抵觸的工作,我根本沒有辦法違背自己的意愿去做好它。
熬過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后筋疲力盡,我也不想立馬睡去。因為我知道,再次睜開眼,我又要開始面對新一天工作的煎熬。我恐懼著每一天的到來,前方沒有光明,只有望不到盡頭的疲憊和不知何時能擺脫的焦灼。當最后一根稻草壓下來的時候,我終于平靜地對領導說出“我要辭職”這四個字。
走出公司大廈,十一月的北京,北風有幾分凜冽,草樹已見蕭瑟,多云的夜空在璀璨的霓虹燈的襯托下顯得黯然失色。我深吸了一口氣,一股涼氣瞬間灌進肺里,卻覺得輕松舒爽至極。
二
辭職之后,我收拾行李回了家。
父母認為我辭職是正確的——那份工作確實不適合我。但對于我選擇的未來,他們卻有幾分疑慮和憂心。因為,我接下來走的是一座獨木橋——我沒有再次投簡歷尋找穩定的工作,而是選擇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一名自由筆譯。
這份工作對我來說難就難在,我并非畢業于外語專業,也未曾有過翻譯實習經歷,在翻譯領域上幾乎是一張白紙。而且,做自由筆譯前無長輩提攜,旁無同事相助。所以,這無疑是一條需要孤軍奮戰的道路,但我卻沒有之前面對工作時的無力感。因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在——我曾經在國外交流學習一年,外語水平還不錯;從小就喜歡讀書,喜歡寫作,文字功底較為扎實。所以,將外文轉換為流暢簡潔的中文,讓我感到發自內心的愉悅。而我的劣勢,不過就是缺乏機會,缺乏經驗。只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成功就在眼前。
那么,機會從何而來呢?我首先在網絡上搜索各類信息,向優秀的翻譯前輩取經,研究他們獲取翻譯訂單的一切方法;接著通過各種渠道廣投簡歷,努力爭取合作機會;最后竭盡所能做好接到的每一個單子。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自己的臥室里埋頭譯稿,做完一單后便繼續在網絡上四處搜尋翻譯機會。接單最多的一個月,我翻譯了十萬多個英文單詞。
父母有些心疼,覺得我做翻譯工作太過辛苦,又沒有“五險一金”的保障,就建議我去找一份按部就班的工作。但我堅定地拒絕了,因為在翻譯的過程中,我終于看清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每一步我都走得踏實堅定:投簡歷、做試譯、接稿、交稿、學習審校稿、總結經驗教訓。此外,我還閱讀傅雷、董樂山、余光中、思果等翻譯名家的著作,向他們學習。這一路走來,我已經不記得自己修改了多少次簡歷,找了多少家翻譯機構與平臺,做了多少次試譯。但我記錄了“裸辭”以來每一個月的收入,從最初的幾百元直到如今將近兩萬元,我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實現了從焦頭爛額的職場菜鳥到安穩從容的自由筆譯者的轉變。
在月收入過萬之后,我就離開家,來到心儀已久的杭州過安靜的獨居生活。經過將近兩年的積累,我已經有了長期合作的翻譯機構,不必為每月的接單量發愁,不再有自由職業者收入不穩定的問題。但我并沒有就此停下腳步,我繼續探索國外市場,因為那里有更可觀的筆譯稿酬,更廣闊的天空。從最初的一千個單詞七十元到如今的三百元以上,每一次單價的上漲,都讓我有一種打怪升級的快感,我欣喜地看到了自己的進步軌跡。從人生價值層面而言,錢自然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但至少,它能證明我的市場價值,能讓我過得衣食無憂。
當我的月收入攀升至兩萬元左右時,父母對我這份工作的疑慮也漸漸消失了,不再憂心忡忡地念叨著讓我去找份安穩的工作,而是期待著我下一次分享的好消息。
《求學》傳送門:
“在自由職業這條路上,能一路過關斬將最終實現月入過萬的目標的人并不多,還有很多人只能在溫飽線上掙扎。我剛開始全職寫作的時候,稿酬從一千字幾十元到一百元左右,焦頭爛額寫一個月也掙不了多少錢。最慘的時候,我租住在簡陋的房子里,連生活用品都是用朋友的。這個行業可以說僧多粥少,不是你會寫就能掙到錢,你還得接到寫稿任務不是嗎?”
——來自一位老寫手的心聲
三
在上一份工作中,我即便已經下班回家,依舊需要與外界保持聯絡,及時回復消息,完全談不上有自己的生活。而做自由筆譯的一大好處,就是可以從容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再沒有無聊的會議,再不必應付難纏的客戶,再不用揣測領導的臉色。除完成每月翻譯工作量之外,我還開始在知乎、簡書等公眾平臺寫起了翻譯專欄,分享自己的翻譯從業經歷與心得體悟,結識了越來越多的翻譯同仁,還曾應一家翻譯平臺的邀請,為其百余名學員上了一堂翻譯課。
此外,我還會有一些閑暇時間來寫寫自己喜歡的故事,打打單機游戲。有時干脆放空自己,好好休息一番,比如避開人流密集的國慶節,在某一天和朋友來一次說走就走的長途旅行。我目前還沒有養貓,但是種了薄荷,偶爾摘下幾片嫩綠的葉子泡水喝,倒也別有情致。我還給自己報了健身課,周末還會與朋友一起出門爬山、看電影、逛街、吃火鍋。總之,我的生活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小確幸”。
當然,自由筆譯者的生活也并非全然高枕無憂。但至少,我看得到自己前進的方向——不斷提升自己的翻譯能力,不斷寫出高質量的文章,努力成為優秀的翻譯與教育博主。
在每個夜晚,我都能夠懷著平靜泰然的心情安心合眼入睡。因為我知道,每一天我都朝著自己的目標更進一步。
《求學》傳送門:
“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除了要有放下安穩生活的勇氣,你還得具備極強的時間管理能力、一份過硬的技能、一筆夠自己在獲得穩定酬勞前開銷的資金以及一份長遠的職業規劃。一般來說,積累了足夠的資源后,有的人會組建自己的團隊,也就是走上創業的道路。如果對相關市場比較熟悉且資金足夠,還可以通過投資分紅,獲得更高的收入。”
——來自一個自媒體人的分享